游人小说网 > 代晋 > 第五二零章 现状

第五二零章 现状


  时间很快进入十月中旬。淮河岸边,其实已经是接近中原地区,每年到了这个时节,已然是天气寒冷之时。虽未接近冰点,但是早早晚晚已经寒气逼人。

  经过半个月的时间,李家众人已经逐渐开始适应这里的生活。张彤云怀孕六个月,肚子着实不小。为了养胎,她基本上不出门,在家看书画画,倒也安闲。只不过这里不同于京城,没有宴饮,没有热闹的街市,也没有人能同她谈论琴棋书画的心得,所以略显孤独。

  阿珠则不同,短短半个月,她可是将整个淮阴的南北城逛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谁家蒸的白面馒头好吃,谁家的点心味美,谁家的卖胭脂水粉,谁家能裁缝衣服。药铺,医馆,菜市,米店等等,这些日常生活所需的地方,她是摸了个遍。

  因此,饭量逐渐增大,胃口逐渐变好的张彤云吃到了许多京城没有的东西。张彤云最近特别喜欢吃的是一种本地的叫炸毛鱼的小吃。本地射阳湖中盛产一种不足两寸的小杂鱼,当地人将它们晒干之后,裹上面粉,加上佐料,在油锅里一炸。顿时便成了金灿灿嘎嘣脆的美味。

  这要是在京城,这种小杂鱼怕是只能喂猫,从未上过李家的饭桌。但张彤云吃的是赞不绝口。

  阿珠还买回来各种本地店铺里卖的小玩意,回来和张彤云一起分享。比如本地女子喜欢佩戴的香囊,孩儿穿的虎头鞋,粗犷但却色彩艳丽的披肩。本地手艺人制作的一些灯笼剪花等等。

  看的出来,阿珠在努力的融入本地生活的同时,也在尽力缓解张彤云的孤寂感。她看的出来,张彤云有些不适应这里的生活。公子忙的不可开交,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陪张彤云。自己只能去尽量的舒缓张彤云的情绪。摸清楚了城中好吃好玩的地方,以后便可以陪着张彤云去街市闲逛。买来本地的小吃和物品,起码可以让张彤云心情愉快一些。

  李徽这半个月来确实是颇为繁忙。全面熟悉徐州的整个情形,巡视沿淮南岸的各处要塞据点等事务,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这些倒也罢了,忙碌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让李徽头疼的是,徐州的现状出乎他的意料。之前计划好的事情也似乎根本无法开展。

  从荀康以及徐州官员口中,结合徐州户曹的户籍人口登记册可知,整个徐州如今登记在册的百姓只有区区八万三千户。在册的总人口不过五十万左右。虽然这个数字可能会有些误差,但上下不会相差多少。算上没有登记入籍的北方下来的流民人口,绝不会超过五十五万人。

  大晋十五州,人口近两千万。其中八个州均为侨州,南渡之民不过百万人都被安置在这八个面积较小的州府。其余包括徐州在内的七州是淮河以南原本的大州,当年南渡之前,人口便超过千万。

  徐州虽被分割,面积减少,但尚有三郡之地,人口怎么也不至于连百万都不到。五十余万人口,甚至几乎不及建康城一半多。偌大面积的一州,竟不抵半城,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李徽算是明白了,为何从海陵郡往北,这一路人烟稀少,天地荒芜。因为人口太少,又集中在几处州郡县城,所以才是野村孤落,田地荒芜。

  在李徽的要求下,翻找出了二十年前户曹封存的户籍登记册。就在二十年前,徐州还有人口近一百二十万之多。二十年时间,人口锐减至五十余万,实在是令人惊愕。

  荀康的解释是,二十年来,徐州之地屡遭征兵和人口迁移。当初郗氏占据徐兖,为扩充实力便征兵数次。桓温得徐兖之后,为弥补坊头之败,在败退山阳之后,就近征兵四万余。徐州青壮人口在二十年里至少被征兵十万。

  另各大豪阀所控江南庄园越来越多,需要大量的佃农百姓。也从徐州迁移了近十万人口安置于江南各郡庄园。造成人口的锐减。

  徐州又是边镇,又在江北之地,百姓本就不愿在边镇安居。所以,拖家带口逃往江南的,迁移他处的也有不少。

  诸般因素作用之下,徐州百姓的人口二十余年间锐减过半,只剩下如今这么点人口了。

  现如今,这五十多万人口都集中在几处州郡之地。南边的海陵郡有二十多万人,淮阴郡所辖不到二十万。其余的零散分布几处县城和湖泊以及海岸边当渔民。

  李徽一时头大。这么少的人口,根本无法耕种田亩。自己还要在这里招募兵马,再招募青壮万人,岂非更是让田亩无法耕种,那又如何能够供养的起?

  进一步的了解,更是知道了这里百姓的生活状况。徐州百姓除了南边的海陵郡还算有些富庶,百姓能耕地打鱼活下去之外,往北各地,百姓大部分为赤贫。

  以淮阴城所辖区域的四万户百姓而言,其中有数千户都是靠着在射阳湖打渔为生。在城里做些小生意的,开小作坊的,帮工的,当苦力的有数万人。真正种地的百姓最多万余户。

  而且临淮之地,水患频发。几乎年年涨水,造成灾害。若不是有个射阳湖兜底,起到了蓄洪的作用,周围可种的土地便更少了。而且这里还不像是居巢县,可以围堰造坝,围堵洪水。淮阴一带,水路纵横,湖泊连接,水一来便成大片滩涂,水一退依旧是湿地沼泽。地形如此,根本无法治水。

  这其实也是沿淮之地的水患的通病。淮水两岸的水患,要远远比长江两岸要严重的多,且无法治理。

  总体而言,此处百姓大多赤贫,勉强糊口,饥寒难饱。

  而另外一个情形也让李徽措手不及,那便是徐州目前的兵马状况。

  偌大徐州,作为东北边镇淮河南岸的战略要地,本应有重兵镇守。但李徽得知的情形是,整个徐州目前仅有兵力六千余,其中还包括郡兵的数量在内。

  其中五千兵马驻扎在淮河南岸淮阴城,山阳县,以及一些沿河寨堡之中。淮阴城仅有兵马两千余,山阳县一千余,各处寨堡各有百余人或数十人不等。

  而在李徽花了四天时间巡视淮阴山阳等地驻军的时候,更是让李徽差点吐血。即便是镇守边镇的五千兵马,其中还有近千人是残兵。缺胳膊的,走路一瘸一拐的,伤残残废兵马比比皆是。相较而言,那些头发花白的年纪大的士兵倒还算好的了。

  荀康解释说,这些老弱残兵都是桓温当初坊头败退山阳县之后留在徐州的。桓温在山阳修整数月之后前往广陵征兵恢复损失的数万兵马,同时将徐州守军万余人一并带走,而且还留下了这些老弱残兵充数。

  这些老弱残兵也没法离开军队,毕竟待在军中还有活路。桓温留他们在这里,没有将他们遣散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这样一支老弱残兵,几年来便是靠着他们守再淮河南岸。燕国被秦国所灭,现在的徐州边境战事摩擦已经很少。倘若是几年前,燕国可是在徐州边境挑衅不断,双方的小规模战斗可是经常发生的。

  倘若北方之敌知道徐州边境只有这么一点兵马,而且还都是老弱残兵的话,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在视察徐州兵马的过程中,带给李徽震撼的还不仅仅是老弱残兵,他们身上的破烂装备,以及懒散的纪律作风让人无语。他们几乎没有多少人有像样的盔甲,刀剑锈迹斑斑,长兵刃断成了短兵器。弓箭连弓弦箭簇都腐朽了。

  在一处营房里,李徽看到了好几把缺了口的,锈迹斑斑的当成切菜刀使用的长刀。可见这只兵马目前的现状。

  在山阳县临河军营中,刺史大人前来巡视,满营两百兵士,硬是花费了近一炷香的时间才懒洋洋的到齐。不要说衣着齐整了,他们连队列都排不齐。

  周澈甚为愤怒,这种兵马留着何用?不如全部遣散拉倒。李徽当然不能同意他这么做。眼下的情形确实糟糕,但有总好过没有。起码他们还是五千个人,不能打仗也能充个数,吓唬吓唬敌人。遣散了他们,岂非连人头都凑不齐了。

  而根据目前的情形,要募兵怕是不太可能。眼下募兵,必是让徐州的情形雪上加霜。所以,必须留着这些人,不能意气用事。

  荀康面对眼前的情形,他倒是没有任何的自责的表情。在李徽询问他为何不整顿军纪,不想办法改善徐州目前的情形时,荀康并没有丝毫的内疚。

  “我只是徐州别驾,并无领军之权。朝廷也并没有下旨让我代理军权。我多次上奏过此事,但朝廷不闻不问,我也无能为力。况且,我已然花费家资为他们置办过两百多领盔甲兵刃。结果,这些人将盔甲兵刃倒卖赚钱了。我已然尽了力。徐州刺史原是桓氏兼领,这本是他们的职责。他们不管,谁人能管?李大人,这件事怪不得下官。”

  李徽无言以对。确实怪不得荀康,他确实尽力了。这种情形下,作为一名没有领军之权的别驾,他可做的事情并不多。况且,长期没有到任刺史的徐州,荀康已经努力的为当地的百姓做了不少事情了。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徐州的现状如此恶劣,李徽之前制定的来徐州之后要做的一二三四的计划恐怕要全盘的作废。因为根本无法实施。他必须要调整自己的计划,重新思考该如何让徐州的现状做出改变了。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1238539/10935832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