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皇宋锦绣 > 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应天

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应天


  叶清臣再一次的来到了定海侯府,在最近的这一段时间,他来的略微有些频繁,不说天天登门了,两三天一次,几乎踏破了定海侯府的门槛。

  按理说,这些东西,是要在朝堂上面,或者是三司,或者是在东府讨论的,可是赵信不方便去,哪怕有再多的理由,他连上朝都给推辞了,更别说去东府和三司。

  基本上,来到这里的时间,要么就是在家里,要么,就是去了苗家,很少出门。

  叶清臣很清楚赵信的身份,也知道他现在担忧的问题,从这个方面来说,之前他做出来的那个决定,是对的,赵信是没有那种心思的,这也会让朝廷少一些争斗。

  此时,是整个北宋最好的时代,毫不客气的说,一直困扰了数十年的西夏问题,终于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北宋最大的一个漏洞解决了,再加上的得到了丁海军的支持,在节源的方面的,一下子让北宋的赤字变成了正数,哪怕未来,北宋的政坛财政状况,继续恶化,也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叶清臣之所以做北方的农田水利工程,也是为了如此的,整个北宋的北方,曾经是整个中国最富庶的地方的。

  比如说,在唐朝之前,长安是王霸之地,从秦朝开始,到汉朝,再到唐朝,无不是在关中发力,然后占据了四川,拥有了争霸机会,关中的粮食加上四川的盐铁,成为了争霸的根基,也让秦朝成为了开天辟地,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王朝,而唐朝也拥有了王霸之资。

  不过,现在,关中早已经没落了,就连山东之地,也不是什么富庶之地,可是他们却拥有基础,只要北方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兴建,用大量的水浇地,提升整个北宋的粮食生产的话,对于北宋来说,就是一个开源的过程。

  叶清臣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利用现在,各方面的资金,没有快速的被使用掉之前,用在更加合适的地方,当北宋的财政收入的体量进一步的变大之后,然后改变整个北宋的财务状况。

  叶清臣只能够在自己的角度,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北宋的这个系统性的问题,却不知道,这个问题,已经被赵信解决了。

  北宋的问题,是没有意识到税收的重要性,你收农民的农税,别说是30%,就算是十抽一,甚至是三十抽一,都不能够解决农民的问题,后世甚至连农业税都不收了,可是农村问题,依然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

  可是放在商业上面,你还是十税一,甚至是三十税一的话,不就太安逸了,哪怕是一个倒手的普通商人,不赚个30%左右的收入,就不能够算是经商。

  一件产品,从穿产地到消费者的手中,5倍是非常正常的,10倍也不会产生什么问题,一些有独特的作用的,独门的产品,500倍,100倍,都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后世已经证明了,商业上面的增值税大概是17%左右,加上个人所得税,商税,固定的税收,这些东西,让商业的产品的税务压力很重,可是他就没有出现问题。

  北宋不可能如同后世21世纪那样的收税,计算和统计,是最大的问题,要想在整个北宋给普及,需要很长的时间。

  可是简单的提升一下,把整体的税率,提升到的20%和30%,这样简单粗暴,却可以让整个北宋的商业税收的,提升两三倍,仅此一项,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收益。

  其他的,诸如国有企业,科技跟技术的结合,用于收割的前提下,资金量会膨胀到一个可怕的程度,这也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问题。

  叶清臣是北宋最为顶级的人才,可以说,整个仁宗大臣之中,超过他能力的,没有几个,甚至从一定意义上面,在三司使这个位置上面,能够比他强的,更是屈指可数。

  仁宗朝正是因为叶清臣的出现,才基本维持下来,当叶清臣因为不堪北宋的问题,积劳成疾,最终不幸去世,当时仁宗也是悲痛无比,而北宋的财务状况,也从叶清臣开始,出现了恶化的迹象,虽然继任的大臣,都是比较出色的,可是北宋依然陷入到了深渊之中。

  此时的叶清臣在赵信的眼里,却是充满了活力,财务这玩意,真的是一个很繁琐,很细节的东西,如果是财务方面没有任何的问题,一个合格财务人员,可以平稳的分配,可是当钱不够的情况下,那个麻烦也就大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都没有米,哪怕你有的御厨的水平,也无法发挥出来,当时叶清臣,或许是因为这个日夜苦思,最终陷入到了牛角尖,最终郁郁而去。

  现在,北宋的财务状况,远没有恶化到那种程度,再加上最近对于财政问题的缓解,叶清臣的心情肯定比以前好的多。

  叶清臣来的目的非常的简单,稍稍的闲聊两句的,叶清臣就把问题引到了他来的目的上面了。

  叶清臣透漏给了赵信,询问赵信有没有一个短一点的,可以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例子,这样方便介绍。

  叶清臣这样的实干家,他可以为了验证某一个方面好坏,选择派人,用快马的方法,到丁海军去验证,可是其他人,不能够都这么做,要想受到最少的责难,一个投资不算大,又距离的汴粱很近的铁路,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叶清臣说的非常的对,赵信之前没有考虑到这点,在思考了之后,又拿出了一份计划书,这是一条汴粱到应天府的铁路计划。

  北宋的四京,都是北宋最为繁华和富庶的,在北宋的版图上面,地位也相当的高,这中间,又以汴粱到应天府的最为繁忙。

  汴河联通应天府和汴粱,应天府之下,那是淮河,汴河是一条支流,水量较少,却是联通应天府和汴粱的重要通道,哪怕几经疏浚,可是运输量还是不高,这实际上是制约了汴粱跟应天府之间的联络。

  在古代,运河和河流就是一切交通的基础,除了京杭大运河之外,没有其他的人工开凿的河流,也只能够适应这个河流的情况,而不是改变。

  现在,如果一条的铁路在这里兴建,300里的长度,并不算很长,只要投入足够的人员,分成七八段一起修建的话,铁路可能在八到十个月之间,修建完成,而且一旦完成,所产生的经济效率,也就更高了。

  实际上,在赵信原来的计划之中,还有另外的一条路,那就是汴粱到河南府的铁路,这也是一个优势,虽然说,曾经的古都洛阳,早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灰飞烟灭了,没有发达的水运,汴粱跟洛阳之间商贸往来并不高。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这是一个西北铁路的一个分段,也算是一个初期的尝试,只不过,相对而言,这个距离有些太长了,400里,几乎长了三分之一,最关键的是,洛阳周边的那些山脉,也不容易穿透的,不像是从汴粱到应天府,一马平川,适合修建。

  商议完成了之后,叶清臣在朝会上面提出的这个新的计划,这个计划,跟以前的计划完全不同,马拉车,在两个铁轨上面快速的行进,不说因为建设他所需要的技术问题,单纯只是这个想法,就让人们无法想象。

  这可以么,不用专门修建一条道路,只是两节铁轨就可以了,不是后世,有投影和图片,在叶清臣手中的,只有派去人员绘制下来一系列的土话,中国古代的画风,又有些抽象,更加看不出来这是什么。

  更别说,这一次被叶清臣派往到丁海军的人员,他们负责归负责,他们在记录方面,非常的详细,几乎记录了整个铁路的各个步骤,却没有一个擅长画画的,甚至没有给铁路配一个图。

  这个时代的人员,对于铁路,没有一个直观性质的认识,单纯依靠这些文字,不可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叶清臣的担忧,果然是正确,一下子修建一条贯通汴粱和灵州的庞大铁路,肯定是会引起一系列的保守派的反弹的,可是一条实验性质,只有300里的铁路,就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投资不大,300里的铁路线,没有一些大型的工程和桥梁,一条贯通应天府和汴粱的铁路,的投入大概是40万贯左右,这已经考虑到了固定原料,还有施工等诸多方面的成本,或许未来有说出入,但是整体比例绝对不超过10%。

  在之前,40万贯,对于整个北宋来说,绝对不能够算是一个很小的钱,那是一个很大的钱,除了已经固定的大项之前,一些临时性的支出,很难得到支持。

  现在,伴随着一系列的开源节流之中,北宋的财务状况,已经相当的不错了,不说从仁宗哪里得到的300万贯,在叶清臣的手中,还有结余200万贯左右,只不过这些钱是用来应急。

  现在就是这种紧急的情况了,投入40万贯,在应天府跟开封之间修建一条铁路,让这些朝臣,在近距离,看看铁路的好处,以保证铁路的兴建。

  300里的距离,不算长,也不算短,黄河在开封这里,开始向北,作为东都和南都的应天府,中间只有洛阳到扬州的这一条京杭大运河,无法通过黄河水系的。

  在南北交通密集的情况下,实际上的,通行有些密集,需要一条陆上道路作为补充。

  300里处于较为平坦的平原地带,整个华北平原,没有多少山区,险峻的地方也不多,300里,又不是太长,如果上了大量的人力的话,应该会很快。

  早就准备好了,作为的西北道路的预先工程,定海军也派出了大量的熟练的,在各方面的水平都出众的工人。一条300里长道路,被分成了10个分段,开始了前期的工作,一旦这些关键地方的数据,得到了汇总之后,整个铁路的兴建立刻可以进行。

  相对于后世的铁路,这个要求不高,后世需要考虑经济,周围的自然环境,可是这个不过是承受  15吨左右,又是简单的马拉火车的的铁轨,这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只要找到相对比较近的线路,少修建各种的桥梁,然后就可以了。

  少修建河流这是一个大方向,可是完全的,一条河流都没有,这也不存在的,为什么大陆之上,会有这么多的文明,能够繁衍如此庞大的人口,跟地表径流有很大的关系。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都是要有水流经的,没有水的城市,就无法存在。

  古代楼兰,在古代,在汉朝,甚至更早的时代,那是一片芳草丰美的富庶之地,所以,建立了庞大的城市群,巅峰时刻,有很多的人口,成为周围的关键节点。

  可是,气候变迁,在不可抗力的推动之下,周围的环境迅速的恶化,变成了的沙漠。

  没有食物,还可以坚持几天,可是没有水,人类恐怕连一周都坚持不下去,北方的水网,没有南方那么的密集,每隔三五十里,总是会有大大小小的河流存在。

  真的想要绕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桥梁是必须要兴建的,定海军在各方面去的了一定的突破,预制件也出现,借吊车,不过是滑轮组的应用而已。

  或许一些性能初衷的滑轮组的,无法用量产的方法生产,但是手工打造还是可以的,出色的钢铁,制作出的任性强度都非常不错的钢索,再加上大量滑轮组的组合的,可以让力量的节省,达到32甚至是64分之一,也就是说10个人的拉力是一吨的话,这个,最少可以拉起来64吨左右的物体,这对于修建桥梁而依然,非常的关键。

  虽然说,大型的,超过1000米,甚至以上的桥梁,这些也预制件,最少也在300甚至是是500吨的,可是200米以下的桥梁,64吨,已经非常好了。

  助着葫芦吊这种简单的工具,实现吊装,在足够准备了预制件的前提下,桥梁等的修建速度大大的加快了。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20225/410134423.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