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除旧布新
嗒嗒嗒……
马蹄踏着结实的大路,飞奔出去,这已经是一天之中的第十波。京中的乱局还没有结束,张恪就以“护国”的名义,发下了命令,要求各地守卫疆土,不得造次,一切都按部就班。除此之外,张恪颁布了两条政令,第一条叫做“兴学令”。
所有州县必须设置州学县学,每所州学名额不低于三千人,县学两千,分成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面向所有学子开放,只要通过基本测试就可以入学。高级班则是针对有一定基础的老童生和秀才。不论是初级班还是高级班,一律享受津贴。
明朝早就有县学体系,只不过人数有限,最多百十几个人,张恪一下子扩张了几十倍,对于一般小县城来说,只要读一点书,就能上学。
中国历来讲究学而优则仕,读书当官是最好的光宗耀祖的终南捷径,书读得好,就能改变命运。同时期的欧洲,根本不敢想象,他们还是封建领主制呢,至于美洲,遍地都是追着野牛跑的印第安人,更别说读书学习了。
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要能学习,有上进的途径,人心就安定了。
而张恪的第二道命令,更是让人欣喜若狂。
从明年起,也就是黄帝4336年起,连续三年,加开恩科,广揽人才。每科录取人数暂定一千人,如果成绩优秀,可以适当放宽。
这条命令下去。所有读书人都沸腾了。大明的会试三年一次,每一科三四百人而已。多少人熬白了头发,耗尽了心血,从青葱少年,熬得两鬓斑白,连个举人都考不上。在后世小丑一般的范进,放在大明朝。那就是老天眷顾的幸运儿了,可见科举之难,简直难于上青天。
张恪连开三场恩科,而且录取人数扩大了三倍,中进士的难度一下子下降了十倍不止,听到消息的时候,无数学子跪在地上,嚎啕痛哭,宛如杜鹃啼血。
上一秒还在痛骂逆贼无耻。要起兵声讨的学子转瞬就称颂新君英明仁厚,一转头,跑到家里,捧着书疯狂的用功。天赐良机,不抓住了,简直天理不容!
谁还有心思管大明的江山。朱皇帝要是有张皇帝的大度。哪里会丢失江山。
两道命令下去,蠢蠢欲动的读书人全都安静下来。别看常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是真正成功的造反都离不开读书人。比如刘邦就是有张良和萧何,朱元璋也有李善长和刘基等人辅佐,至于可怜的李自成只能弄到装神弄鬼的宋献策和牛金星,结果打下了京城却坐不住江山。
没有读书人煽动,地方的士绅就闹不起来,地方豪强不出力,就算那些有心勤王,想要给崇祯报仇的忠臣孝子。最多只是吆喝两嗓子,穿上孝服,扛着哭丧棒,跑大街上玩行为艺术。
抛出两道命令,张恪的精神头都放在了恢复京城的秩序上。经过两天多的大乱,参与叛乱的士兵基本被干掉,残存的也都束手就擒。主要带兵的头头儿,魏国公徐弘基断了一条胳膊,被俘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
至于袁崇焕,十分的凶悍,砍伤了两名士兵,被绊马索摔倒,成了阶下之囚。袁崇焕是赌徒的性子,被抓捕之后,知道他彻底赌输了,就干脆发了疯。
先是大喊大叫三天,接着一语不发,坐在天牢里面,当狱卒以为他死了的时候,凑近一看,刺鼻的臭气差点让他吐了,敢情大小便都**了,弄得满身都是,腌臜污秽,简直难以形容。
此时京城的损失情况大体计算出来,一共死掉的乱兵有两万三千出头,另外遇害的百姓也有三万多人,被烧毁房屋更是五千多所,大量百姓流离失所。
由于乱斗是从紫禁城辐射出来的,居住在外城的百姓反而没有受到多大波及,张恪希望的基本保全京城还是做到了。
但是对无家可归的百姓也不能视若无睹,张恪下令,将京城的军营,还有残余叛乱的贵族府邸宅院全都没收,分给百姓居住。
而且张恪还做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他把紫禁城的三大殿开放出来,在空地上设置帐篷,安置民众。
神秘莫测的紫禁城竟然向老百姓开放,这个举动简直吓坏了所有人。
别说普通百姓,就连张恪手下的这帮大将都受不了了。
在沈岳的撺掇之下,张峰,乔福带着几十个人找上了门。开玩笑,皇城自古都是皇帝居住的,怎么能让老百姓住进去,还要不要规矩,讲不讲体统。
他们刚刚冲进来,却傻愣愣地看到有几个老头正陪在张恪身边。为首的就是洪敷敎,其余还有李之藻,杨廷筠,甚至包括张宗衡和刚刚投降的首辅周廷儒。
“儒家不是讲究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更何况我还不是皇帝,把紫禁城让出来也没什么不妥。”
张宗衡急忙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只是三大殿乃是举行朝会之所,若是有一帮百姓在一旁吃喝拉撒,委实不雅啊!”
“岂止不雅,简直有辱圣上威仪,老臣以为陛下有爱民之心即可,不必如此苛求自己,委屈了陛下,也委屈了诸位臣工。”李之藻沉着脸说道。
张恪笑道:“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只是我可从没有想过住在紫禁城。”
“神马?”
刚走进来的张峰几步冲到了张恪面前,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永贞,你要是皇帝了,干嘛不住紫禁城?”
“难道紫禁城很好嘛?”张恪反问道:“朱明三百年的江山,一座紫禁城埋葬了多少怨气。鳞次栉比的屋檐之下。到处都有死人,到处都是怨气。近百年来,大明皇室子嗣艰难,已经证明紫禁城不适合居住。我已经下定了决心,就算正式称帝,我也绝不住紫禁城?”
“那,那你要住哪?”
“西苑!”张恪轻轻吐出两个字。
所谓西苑。就是太液池,皇家园林,是明代帝王休息游玩的场所,在后世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叫做中南海!
比起层层叠叠,充满压迫感的紫禁城,西苑更加宽松,也更加随意,非常符合张恪的口味。
“诸位。往后我就在西苑办公,再专门辟出一片区域,留给内阁,再有规矩也要改一改。起五经爬半夜式的上朝太辛苦大家了,御前例会定在下午,我让人安排了会议室。大家坐而论道。就像在辽东的时候一样。在西苑我也不安排太监,打杂的事情交给女官,十五岁以上,超过二十五岁,就可以出宫。不耽搁她们结婚生子,诸位以为如何?”
张恪的话不多,可是信息量却大得惊人!
别说几位经验丰富得老人,就算年轻兄弟都傻眼了。
不住皇宫,坐而论道,不设宦官。把朝会改到下午,哪一样都颠覆了大家对皇帝的认知,乔福半天憋出一句话:“恪哥,你还想不想当皇帝了?”
张恪从座位站起,走到大家的中间,笑着拍了拍每个人的肩头。
“大家的想法我清楚,可是我刚刚亲手终结了一个朝代,难道还要重蹈覆辙不成?”张恪意味深长笑道:“老子的江山是打下来的,靠的是百姓支持,靠的是你们冲锋陷阵,不是狗屁天命,我有父有母,更不是老天的儿子,乱认亲爹这种事情,张恪做不出来。以往皇帝都说受命于天,纯粹是给自己脸上贴金。我就是受命于民,替万民管天下,替万民牟利。宦官阉割身躯,不过是满足皇帝一人的私欲,何其残酷,我不屑为之,也不忍为之。”
“陛下仁慈!”
话音刚落,杨廷筠就率先跪在地上,老头须发斑白,脸颊上布满了斑点,此时却泪水涌动,还一脸的笑容,好像开心的孩子,口中不停呼唤:“圣君降世,圣君降世了!”
老杨如此反应,并不奇怪,他是心学门人,晚明的思想界已经出现了虚君实相的主张。希望限制皇权。
三纲五常的礼法之下,唯一例外的就是皇帝,他不受任何限制。皇帝不受限制,代表皇帝的宦官就不受限制,那些遍布全国的藩王就不受限制,那些得到皇帝宠信的大臣也可以为所欲为。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破了一点全线崩溃。
一切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而出现一个好皇帝的概率实在不高,为了应付皇帝,大臣们结党营私,互相倾轧,党同伐异。争斗不休的结果就是利国利民的政策实行不下去,江河日下的国势没法扭转,眼睁睁滑落深渊、
张恪这些年借着心学的名义,推广新思想,可是真正当他当了皇帝,大家都没有把握,他能不能像自己宣扬的那样,毕竟权力太诱人了。
直到今天,大家彻底放心了,张恪不光做到了他的承诺,而且还大大超出了。作为帝师的洪敷敎,拉着张恪的手,久久不愿意松开。
“永贞,为师高兴,太高兴了!”
这一夜注定是不眠,张恪召集了所有亲信部下,还包括周廷儒,钱谦益,阮大铖更投降官吏,毕竟他们在中枢日久,很熟悉官僚体系的运作。
张恪和众人不停争论,最终确定下了政治架构。
“护国”总揽一切大权,其下设置内阁,改首辅为首相,内阁成员五到七名,辅佐护国,总领百官。
与内阁平级,设置枢密院,总掌军队招募,训练,将领选拔,升迁,对外作战。提升都察院为御史台,总揽监督百官,审核政令之权。
在内阁之下,将原有六部改组,新设置民政、财政、农林、贸易、治安、军备、营造、法务、教育、卫生、组织等部。
凡是重大事务,由内阁召集,各部参加,共同会商拟定,若事关重大,则需要召集御史台和枢密院,召开御前会议确定。
在地方上,总督和巡抚作为常设官,总督主管军事,巡抚管民政,按照内阁六部的架构,设置地方官僚体系,原有的三司全都废除。
张恪的设想刚一提出,在场众人就一片哗然,尤其是洪敷敎,脑袋晃得像是拨浪鼓。
“永贞,这可不行,老夫绝不同意!按照你的做法,天下的官吏至少增加十倍以上,光是京城各部,就要成倍增加。如此众多的官吏不事生产,全靠百姓供养,谈何轻徭薄赋。宋朝冗官虚耗钱粮,大明藩王遍地,殷鉴不远啊!”
洪敷敎刚刚说完,倒是沈岳不以为然。
“洪老大人,您说的固然不错,可是我不禁要问,大明朝轻徭薄赋,难道百姓就安居乐业了吗?设置百官,不只是享受百姓的供养,还要为百姓做事情。陛下新的官制简单明了,各部负责一摊,汇总内阁,内阁之上是御前会议,层层负责,权力明晰,比起大明,简直天上地下。百官尽责,消耗一些赋税如何?”
“哼!”洪敷敎哼了一声,还是不同意,
张恪笑道:“恩师,我除了设计官制之外,还要确定一个原则,那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凡是政令,经过充分讨论之后,由内阁表决。今天两派不妨就争论一番,然后大家举手表决。”
张恪说完之后,朱庆斌就抢先发言,他也是力挺张恪的新官制。
“洪老大人,如今的天下和以前不同了,商业繁荣,税收复杂,军队扩张,对内对外,要处置的事情众多,光是原有的六部根本不够,不能为了一个轻徭薄赋的名声,就把该做的使命给放弃了。把眼睛捂上不看,问题还在那里,我们不能自欺欺人!”
他这番话立刻引爆了讨论,各方都加入进来,就连乔福他们都根据自身经历,谈了看法,一直闹到了天明,大家脸红脖子粗,口干舌燥,最后张恪祭出了表决的提议。
支持的人纷纷举起了手,在清点之后,一共二十二票支持,十二票反对,钱谦益和阮大铖两个滑头放弃了。
第一条表决通过的法案就这样诞生了。当众人从会议室走出来,东方天空一片红霞,太阳从地平线以下一跃而出,大地沐浴在朝阳之下,每个人身上都镀上了一层金色。
“不一样了,真的不一样了!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圣贤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洪敷敎丝毫没有因为表决失败而气馁,相反老头子精神抖擞,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经过连日商讨,官制确定下来,第一届的内阁人选也敲定了。
首相落在了王化贞身上,李之藻和洪敷敎同时入阁,此外还有崔呈秀,熊辉,王多闻和张宗衡,七位辅政大学士。御史台落到了杨廷筠手里,枢密院则是有卢象升执掌。
其余各部尚书都是择优录用,一时间新朝是人才济济,气象一新。
至于很多属官暂时空缺,就要等到恩科之后,招录新人充实其中。
改革在进行,有些人也必须处置,新成立的御史台和法务部联合查办了京城暴乱的案子,很快给出了官方结论。
崇祯皇帝顺天应人,主动交出皇位,理应嘉奖。无奈一些落魄贵族,失意官僚,加上对新朝不满的士绅豪强,勾结起来,囚禁崇祯皇帝,致使他命丧深宫。冒名顶替,刺杀护国,残害公卿百姓,焚毁京城房屋无数,数万军民因此丧命,罪恶滔天,罄竹难书……
经过御前会议决定,首犯徐弘基和袁崇焕,全部凌迟,其余二十余名官吏宦官腰斩,砍头的足有数百人之多。
事实上徐弘基在行刑之前已经病死,享受千刀万剐的只有袁崇焕一人,而且也成为史料记载的最后一人!也算是达到了他名标青史的愿望。(未完待续。)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2757337/9965705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