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同窗相会布衣谈平叛 两军对垒叛军换方向(五)
达奚珣的建议封常清十分赞成,当即说道:“我是皇上任命的范阳、平卢节度使,目标就是要收复蓟城,当然要北上抗敌。虎牢关是历史上的军事重地,三国时期的三英战吕布的地点就在虎牢关。现在而言也是重要关口,明日起程,进军虎牢关。”
封常清的六万大军开进了虎牢关,进驻之后,才知道这里难以驻扎六万人。现在的虎牢关破烂不堪,由于中原百年没有战事,这里一直没有驻扎军队,城墙失修,已经垮踏得不成样子,没有一尺完整的城墙,基本上成了一片废墟。
为了阻挡叛军进攻洛阳,封常清将招募的新兵,就驻扎在这片废墟上,而且有条不紊。这样大的行动,这样仓促的时间,这样恶劣的环境,封常清能将六万新兵安排妥当。证明他具有特别的治军本领,和雷厉风行的作风。
朝廷的诏书到了云中城,任命程千里为河东节度使、云中太守。接过诏书,这位八尺的大汉也不觉热泪盈眶。他对传达圣诣的中使说道:“请转呈皇上,臣肝脑涂地难报君恩,只有以命相报,未将命可不要,云中城不能丢。”
蔡希德西进军团,一路势如破竹,连克马邑郡和雁门郡城,直抵云中,来势汹汹。程千里蹬上城楼,看到城下的叛军,对身边的将士说道:“幸亏方岚带来了皇上的口谕,我们提前召募了新兵,修建了城防工事。现在我们有兵有防御工事,坚守云中城不成问题,等待叛军疲惫不堪的时候,再进行反击,击败叛军,进而攻克蓟城,为朝廷收复失地。”
城楼上的守将,个个摩拳擦掌,十分兴奋,高喊着要与叛军一较高下。城下的叛军,士气正盛。他们一路杀来,连克州郡,大有不可一世的气焰。蔡希德亲自上阵,带领军士日夜攻打,无耐程千里守得坚实,亲自在城楼督战。两军耗在一起,保持不胜不败的疆持局面。蔡希德攻不下云中城,不能从北线攻击长安,程千里功不可抹,他挡住了叛军西进的步伐,保住了长安东北面不受威胁。
为了执行安禄山的策略,蔡希德不遗余力,攻城的节奏,越来越急。不时有叛军军士登上城楼。程千里没有想到叛军的攻击力这样强,他没有退路,带领唐军苦战。危急之时,亲自出马,蹬上城楼,挥剑杀敌。
方岚虽有几分力量,但与有武艺的军士相比,就差得远了,这死守城池的战事,又无奇计可出,双方拼的都是实力。程千里虽然看重他,由于没有大的军功,也不好提拔他。他非常郁闷,找到机会,向程千里提出辞行。
程千里觉得方岚不能上阵杀敌,虽然有些胆略,但他现在不需要谋士,呆在这里也无作用。因此他也没有挽留。为了补偿他向皇上投递奏折的功劳,给了他一些钱财。方岚骑上枣红马离开了云中城,向他心目中的英雄封常清的驻地奔去。
十二月一日,唐朝的平叛的大军从长安出发,唐玄宗亲自在勤政楼为荣王李琬和副元帅高仙芝举行宴会,又到望春亭为他们送行,并给予自行召募新兵的权利。同时任命边令诚为监军,督促高仙芝。
唐玄宗这样重视李琬、高仙芝之行,是将消灭安禄山的重任压在他们的肩上了。但他不应该任命边令诚为监军,让他束缚高仙芝的手脚,为后来的失败,留下了祸根。
高仙芝无疑是那个时代众多武将中的佼佼者,这个高句丽族将领与当时的其他少数民族将领一样,以其杰出的才能受到了大唐王朝的重用。如果没有杰出的才能,没有卓越的战功,唐玄宗是不会将平定安禄山这样的重任交给他的。
长途奔袭分进合击,是他的一大特点,中唐时期的许多将领都经常采用这一作战指导,而高仙芝更是运用得熟巧。无论是攻打小勃律、竭师,还是石国、突施、大食,都是如此。高仙芝喜欢采用隐蔽的行军,接近目的地后,采用分进合击的方法,出其不意的发动攻击。如攻打连云堡时,高仙芝鉴于连云堡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为了避免顿兵坚城之下,于是兵分三路,对连云堡实施战略包围,从而一战取胜。
高超的山地行军艺术是他的一大优点。纵观大唐名将,能够在帕米尔高原那种极为恶劣的环境下,统率大军两次完美地完成行军任务的,只有高仙芝一人。他注重后勤保障,善于预测困难,准备充分。由于高原上补济困难,高仙芝遂让唐军将士携带私马,用来驮运物资,这使使后勤补济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得到保障。在行军路线方面,他也会做精心的选择。在战略上可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进入帕米尔高原的行军,他善于挑选平坦宽阔的山间谷地或河道行军,从而将困难降至最低。
在行军时间的选择上,高仙芝同样做了周密的安排。从而使唐军将士和马匹的体力不至于消耗过大,从而保证了战斗力。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高仙芝不仅考虑到了出征时所用的时间,还想到了作战时所用的时间和回军时所用的时间,使唐军免受严寒之苦。
夺取战略要地是他的思想主张。从强攻连云堡到不战而取阿弩越城,从计智取孽多城到砍断藤桥,高仙芝先后采取了出其不意、乘胜追击、假途伐虢、断桥阻援的策略,拔其要点,速战速决,将唐军的伤亡降至最低。
在谋略的运用上又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牢牢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使敌无机可乘。可惜,他的这些优点,特点和主张都没有用上。
安禄山进军太快,唐军一触即溃,一败涂地。等他重整旗鼓,准备与安禄山周旋到底的时候,唐玄宗已不能容他了,这是后话。
高仙芝将长安带来的禁军,和召募的新兵,共九万人,驻扎在陕郡③的所在地陕城。其战略用意是,如果封常清战事顺利,他可以长驱直入,直捣安禄山的后方。如果封常清抵挡不住叛军的进攻,他可以退守童关,保护长安。
在他的心目中,封常清的这些新兵,根本就抵挡不住安禄山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边防军的攻击,作好了退守潼关的准备。先避其锋芒,然后以险固守,消耗叛军实力,拖垮叛军。等叛军疲惫不堪的时候,全线反击,一举消灭安禄山。
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战略部署。但监军边令诚不懂,他建议,将唐军主力扎在黄河南岸,与封常清的军队联为一体,一举击败安禄山。
这是不切实际的布阵,高仙芝当然不会采纳。边令诚则甚是不服,然而他只是监军,无权调动军队,心中不服,却奈何不得高仙芝。但是由此造成了两的隔阂,以至后来边令诚落井下石,状告高仙芝。
注③:唐朝地名,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2785637/39864351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