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舌尖体”的诞生-上
“一次用120斤葡萄,像酿葡萄酒一样人工压榨破碎,得到100斤葡萄果泥。果泥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高达30%,经过四个小时的熬煮,当果泥只剩下40斤的时候,就可以得到像蜂蜜一样粘稠的葡萄蜜……”
“核桃是阿克苏的,枣泥是和田大枣,趁热倒进葡萄蜜里炒制到焦香酥脆……”
镜头前的马和纱,一丝不苟地在自家的厨房里,操作着几个月来已经练熟了的手艺——
当然,在钱塘高穗果家的厂子里,所有的工序早就用机器替代了,并不需要手工操作。这里的只是摆拍。
一边操作,马和纱还要偶尔按照剧组要求营造的情境,跟家人或者助手自言自语几句,把工序交代一下——主要是为了强调正宗玛仁糖的成本确实非常高昂,卖得贵自有贵的道理。这也是民族团结的需要,自从上级知道他这个纪录片里要上切糕,就打过这方面的招呼。
《舌尖上的华夏》是比较新式的纪录片,陈导为这个本子也酝酿了两三年,还是有野心的。
他并不希望片中出现记者这样的采访者形象,更喜欢彻底客观地旁观剧中人的独白。
于是就有了眼下这种拍摄形式。
马和纱的厨艺是不错的,只是容易紧张。好几次都情不自禁在不该看摄像头的时候看了摄像头,只能重来一条。
陈导坐在监视器前,看着拍摄的效果,眉头始终没有展开。他还戴着耳机,听着一份提前录好的配音解说草稿,在心里寻找着节奏。
对于任何影视作品而言,配音和BGM都是最末期的工作(用同期声的不算),是在剪辑得差不多之后再加的。
因为拍摄时的初稿和最后放出来的成片,可能有好几倍的剪片比,大部分素材最后都是不会出现在荧幕上的,所以多配完全是浪费资源。
一般电影领域,接近一比十的剪片比都是有的。因为电影只有两三个小时,时间很宝贵,叙事密度要凝练升华。要是赶上詹姆斯卡梅隆或者斯皮尔伯格这种世界顶级大导,精益求精的时候30比1的剪片比都有可能出现——比如卡梅隆拍个《终结者2》或者《真实谎言》,有可能正片才2个多小时,而拍下来的素材可能有六七十个小时。
电视剧领域,因为不怕又臭又长耗播放时间,所以剧情片剪片比低一些,尤其是粗制滥造的小成本,像大部分初出道的偶像剧,三比一的剪片比就很好了。纪录片因为严谨,也就五六比一。
但哪怕只是五六比一,如果把未来会剪掉的部分也全部先配音或者加旁白,也会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配音声优有可能就凭白多出来五倍的工作量。
所以陈导耳机里如今听的,只是一个很粗糙的草稿,昨夜拍摄前让工作人员随便录了一个,给他找找感觉和节奏用的。
这还远远不是后世人们在完成版《舌尖上的华夏》里听到的“舌尖体”文案。
“舌尖体”,本来是在《舌尖上的华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才在全体剧组智慧的讨论磨合下才攒出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可以说没有这套文案的话,以《舌尖上的华夏》那种半装逼半煽情的拍摄尝试方式,恐怕最终效果还不如一个传统的纪录片呢。
……
“总觉得这个文案太生硬了。不能给那个古迪丽娜那么多自言自语自吹自擂的戏份。假,现在的年轻观众最烦的就是装,就是说教。”
“改文案!加大旁白画外音的尺度,减少被采访对象的自白。我们要营造一个‘民风淳朴’的西北白人少女形象,不能让她显得太能说会道,更不能让她显得很精明、会经营。懂么?”
吃着盒饭,陈导在简易会议桌前对工作人员们训示着拍摄方案的调整思路。
某场务负责人一边连连点头,一边诉苦:“好的导儿,我们这就安排——可是,现在根本没有随组的专业后期配音演员。如果对旁白画外音的要求太高,怎么现场确认效果呢?要不马上让台里订机票、从京城叫几个来?”
陈导挠了挠头,如果前期就请央视的专业配音演员随组,当然是没问题的。但开支肯定要多出计划外的一截。
如果今天这个片子是央视自己投资,那就一切好说了。可问题是这片子偏偏是拿了冯见雄的钱在拍,总不好临时拍脑门多花钱也不知会一声。
陈导想了想,吩咐了某侍立在门口的龙套工作人员:“这个事情我来协调——那个谁,你去把小丁她们喊来一起吃饭,我跟她说。”
陈导的心思是这样的:配音演员毕竟不如露脸的演员那么值钱,差一个数量级呢。这点钱说到底也不算大事,他尊重过冯见雄之后,该花还是要花的。
换句话说,他不想等冯见雄同意,只是想通知一下对方,把面子戏做够也就是了。
一分钟后,丁理慧和马和纱就到了。
“小丁,情况是这样的……”陈导也不虚伪,就直接把情况说了一遍,还强调是为了确认拍摄效果,临时需要提前请专业的旁白配音人员,“全剧的投资,大概会超支几十万吧——也就是多雇半年配音演员所需要的人员费用。希望你转告一下冯总。”
丁理慧自然毫无发言权,遇到这种事情,她这个制片助理只能是传话的。她点了点头,应承道:“行,那有详细的报告么?整理出来之后,我就跟小雄沟通。”
“好说,今晚我让他们整个调整计划出来,明天你就邮件给冯总吧。”陈导拍板道。
他刚才听丁理慧下意识称呼冯见雄为“小雄”,而他自己却还在商业互吹地称对方“冯总”。所以,陈导内心对丁理慧的角色定位,自然又略微提高了一些。
传媒圈里混的人,那眼力见儿都是很牛的。陈导自然知道如今冯见雄的正宫女友肯定是田海茉。但这个丁理慧多半也是他的入幕之宾,只是没有名分。
以圈子里的潜规则来说,如此以己度人也不算错。
这事儿,本来就算这么定了。
可偏偏有不懂行的小白,不知道专业声优有多难做,就胡乱信口开河瞎建议。
这个小白便是废萌马和纱。
她跟丁理慧相处了些日子,对丁理慧的能力还是有些了解的。
尤其是当初她刚进大学、还在军训那些日子,就听过几次丁理慧的校台节目(当时丁理慧主持完那几期欢迎新生的节目后,就从校台退了),知道丁理慧是师大近年来第一女主播。
见陈导开口就是从央视请专业配音演员、貌似要额外花大钱,马和纱也不知是哪来的胆子——或许只是发自内心想帮雄哥省点钱吧。
然后就初生牛犊不怕虎地建议了一句:“不就是配音吗?不能用自己人先试试嘛?丁学姐就做过好几年校台当家主播,前阵子找工作还拿到了省台交通之声的OFFER呢……”
“纱纱!别乱说话。隔行如何山,你懂什么?声优是很专业的,配音有配音的要求,主持人有主持人的要求,给纪录片念旁白画外音,又有专门的要求。”丁理慧连忙教训了马和纱一句,让她别乱丢人。
不过,陈导和其他工作人员却没有生气。
毕竟,这番话若是从其他专业的剧组人员口中说出来,那陈导肯定是要沉脸子的——这不是在质疑陈导的决策和艺术水平么?
但马和纱并不是专业的剧组人员,她只是一个被拍摄的素材对象,还是一个没来得及年满18周岁的大一萌新,还是白人同胞,又长得那么可爱——谁好意思跟这么一个看上去天真无邪的女生一般见识?
“陈导,别见怪,纱纱也是不懂。”丁理慧还陪着笑解释。
“不怪不怪,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的嘛~”陈导显得非常开明,笑得那么和煦,“马同学说的也有道理,毕竟涉及增加开支的事情,不能盲目决定。那就这样好了,小丁,我们也给你一个机会试试——
不过,大家的拍摄进度都摆在那里,忙得很,所以我话说在前头:就只给你午饭休息这点时间,你要是能试出来效果,那这半年就辛苦你兼一下了。也不用你说得跟我们央视那些专业配音演员一样好。只要能让我评估出文案配合的效果就行了,反正后期制作的时候也不一定用你。”
既然拿了冯见雄的钱,给人表现机会总是要的。
而且陈导在心里已经下定了主意:虽然这个提议是马和纱提出来的,但他顺势给个机会,那就算是丁理慧也附议了。
到时候丁理慧配不好,也就不好意思再提第二种反对方案了。
趁机堵了投资人的嘴。
陈导的想法很是美滋滋:“上次听小丁说,她也是跟咱一样,学编导出生的。编导跟声优、主播,那专业性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就凭她一个还没毕业的新人,能有什么表现?”
“呃……既然陈导那么看得起我,那我也试试吧——纱纱,一会儿我们重新走一条刚才那个炒糖的戏份。你还是在那儿按原来的动作演,台词剪掉一些,我给你配旁白。”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2797764/39350268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