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西游记究竟尊佛还是尊道?
本章来讨论一下,吴承恩笔下西游记究竟是尊佛还是尊道呢?
这确实是个问题!
首先,得讲讲西游记最重要的故事,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这出戏。一个孙悟空在天庭眼皮底下出生,出生时“目运金光,射冲斗府”,慌得玉帝赶紧叫千里眼顺风耳察探察探,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千里眼顺风耳回报:“是个天生的石猴!”
玉帝就讲:“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而后,过了三百多年,这猴子在西牛贺洲偷偷地学成道法,又因一个不痛不痒的理由,被菩提老祖赶出师门。那猴子回到花果山后,就聚了三五万猴兵猴将,下得东海,抢了定海神针做兵器。而后,又会了三十六洞妖魔,结拜了七个妖王作兄弟,在那花果山上称王称霸!一时风光无限。
忽然有一日,猴子又在梦中被牛头马面勾去了魂魄,那猴子就打下阎罗殿,强削死籍。十殿阎王报上天庭,天庭本欲关天将来收伏,又有太白金星进柬,说“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那猴子即然得道,又挺有本事,不如收上来封个官吧!”
玉帝从其言,把猴子招上天庭,封了个“弼马温!”
猴子起先不知道这官很小,后来知道了后,觉得这官是在侮辱他,然后,便反下天庭,回花果山去了。
这时,又有小妖进言:“以你的本事,就是做个齐天大圣,又有何不可!”(这进言的人,用古时候话讲,就是‘其心当诛’!把猴子往火坑里推呀,太坏了!)
后面的故事就再熟悉不过了,孙猴子在花果山上大战十万天兵天将,最后被抓了。天庭用尽了百般刑罚,也奈何不得他。然后,太上老君又把他丢入八卦炉中煅炼,七七四十九天后,猴子跳出八卦炉,又大闹了天宫一番。这个时候玉帝没奈何,派人下灵山去请如来佛祖收伏妖猴。
如来到了后,问猴子:“你有什么本事,就敢占天庭,又想当天宫之主!”
猴子说:“我会七十二般变化,又会筋斗云,神通广大,怎么做不了天宫之主?”
如来就说了:“你要是能跳出我这掌心之中,我就让你做天宫这主,请玉帝搬到西方去住!”
猴子就问了:“你做得了主吗?”
如来说:“做得!做得!”
然后,猴子就上当了,被如来一个反掌,在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
开篇到此,可以看出,西游记中的“崇佛抑道”,此时就已经达到一个极致了:满天神将,奈何不了一个妖猴。这妖猴与如来相比,结果还跳不出如来的一掌心,那天宫算啥?不是也一样,尽在如来佛祖的股掌之间吗?
(所以,做为取经的故事,如果没有点儿“崇佛抑道”的味道,那取经干嘛?)
这是个开头,对应的,我们来看看西游记的结尾。
取经团队到得灵山,如来很高兴,叫阿难迦叶去传经。这阿难迦叶倒好,开口就问:“今日来取经,可曾带得人事来与我等?”
“啥?人事?我四人一马,自西后东,皮都不知道掉了几层,就是有钱,路上也被抢了个干净,还能给你啥人事,简直欺人太甚!”
阿难迦叶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四人吵上佛前,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原著)
来看此篇,对唐僧来说,简直就是悟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金蝉子心中的圣地,理想中的彼岸:“原来也爱黄金呀?原来佛经还挺贵的啊!”
不止于此,
此时,却不免让人觉得西游记,有几分“抑佛”之嫌!
观完大略,来看看细节!(细节太多,列举不完!就随便挑选一些咯!)
一、先说第36回,唐僧四人路遇一寺院,唐僧进去化斋求宿,见院门二侧立了两尊大金刚,唐僧就感叹道:“我那东土,若有人也将泥胎塑这等大菩萨,烧香供养啊,我弟子也不往西天去矣。”
唐僧心里,西方佛地,处处都能结善缘。结果一进去,被骂了一通,两眼含泪的走出来。
然后,悟空进去,八百个和尚出来迎接。过程当中,猴子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原著)悟空指着那三尊佛像道:“你本是泥塑金装假像,内里岂无感应?我老孙保领大唐圣僧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经,今晚特来此处投宿,趁早与我报名!假若不留我等,就一顿棍打碎金身,教你还现本相泥土!”
唐僧在这里,兴致而来,败兴而归,受尽了委屈。此时,多多少少有点儿抑佛的问题,毕竟天下人都拜木偶,“内里岂无感应”是多少拜佛的尘世中人的一问。
二、第44、45回,车迟国,三清观,此篇中,算是除全篇外,最为“抑”道的一篇了。我们来看看故事梗概,这个车迟国呀,只因向年里闹旱荒,一国的和尚没一个真本事的。后来,来了三个“大仙”,这三个水货“大仙”求雨有雨,求风有风,深得皇帝的信任。于是,全国上下都在打压和尚。(到这里,好像有几分抑佛的意思。)
后来,猴子叫上八戒沙僧三人去观里面变成三清像,哄那三个水货大仙喝尿(有点恶搞哈!)全篇的高潮来了,猴子叫八戒藏三清像,那八戒就直接把三清的像丢“五谷轮回之所”里去了,还搞了八戒一身脏水。(三清像都敢向里面扔,这八戒胆子真肥!)
所以,这里多多少少表现出了对道家的轻蔑之意。
三、第37、38、39回。四人路遇乌鸡国,又是连年干旱,草子不生,民皆饥死(熟悉的配方!)。又有个道士来了,救了这方百姓。(过去,道家中人,总是盛世归隐,乱世下山,炼丹制药,悬壶济世!于民无争,高尚的很。对应的,佛教中有个故事,如来座下有个很牛的弟子,因同情穷人,所以只向富人化缘,理由是说不和穷人抢食。而又有一个弟子,却反过来,只向穷人化缘,说要给穷人修善缘的机会。二人闹到如来那里,如来说,你们二个都错了,化缘遇到人就化,不能挑人。)
这个道人,把皇帝骗到后花园,推下井里去了,自己变作皇帝。
本篇的看点来了,
(原著)文殊菩萨道:“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
虽然这篇主要表达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目的还是劝人向善!
但是无意间,却引出了几个问题。
一是,这道人,明明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却变作个道士来这里为害!(是不是故意害道教的名声啊?而西游记全篇里,应该没有道士变作和尚来害人的。)
二是,派这个狮子来假变国王的原因,就更值得王玩味。本来,这乌鸡国国王,好善斋僧,如来派文殊菩萨来度他上西方做金身罗汉。结果,来了后:被文殊菩萨几句言语相难,就把文殊菩萨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三日三夜。(文殊菩萨和他见面的时候,话是有多难听?哈哈!)。另外,他浸了文殊菩萨三日三夜,佛祖反过来,让他在井里泡了三年!(就有人说了,佛祖有点记仇!)。
因此,在吴承恩老先生的笔下,西方,也不是那以崇高,有些做法,还是有待商榷的。
再看第78回,有一篇唐僧和比丘国国丈之间的关于佛道两教之间的辩论,也非常值得玩味。
(原著):国丈笑道:“西方之路,黑漫漫有甚好处!”三藏道:“自古西方乃极乐之胜境,如何不好?”那国王问道:“朕闻上古有云,僧是佛家弟子,端的不知为僧可能不死,向佛可能长生?”
三藏闻言,急合掌应道——
“为僧者,万缘都罢;了性者,诸法皆空。大智闲闲,澹泊在不生之内;真机默默,逍遥于寂灭之中。三界空而百端治,六根净而千种穷。若乃坚诚知觉,须当识心:心净则孤明独照,心存则万境皆清。真容无欠亦无余,生前可见;幻相有形终有坏,分外何求?行功打坐,乃为入定之原;布惠施恩,诚是修行之本。大巧若拙,还知事事无为;善计非筹,必须头头放下。但使一心不行,万行自全;若云采阴补阳,诚为谬语,服饵长寿,实乃虚词。只要尘尘缘总弃,物物色皆空。素素纯纯寡爱欲,自然享寿永无穷。”
那国丈闻言,付之一笑,用手指定唐僧道:“呵,呵,呵!你这和尚满口胡柴!寂灭门中,须云认性,你不知那性从何而灭!枯坐参禅,尽是些盲修瞎炼。俗语云,坐,坐,坐,你的屁股破!火熬煎,反成祸。更不知我这——
“修仙者,骨之坚秀;达道者,神之最灵。携箪瓢而入山访友,采百药而临世济人。摘仙花以砌笠,折香蕙以铺锑。歌之鼓掌,舞罢眠云。阐道法,扬太上之正教;施符水,除人世之妖氛。夺天地之秀气,采日月之华精。运阴阳而丹结,按水火而胎凝。二八阴消兮,若恍若惚;三九阳长兮,如杳如冥。应四时而采取药物,养九转而修炼丹成。跨青鸾,升紫府;骑白鹤,上瑶京。参满天之华采,表妙道之殷勤。比你那静禅释教,寂灭阴神,涅般遗臭壳,又不脱凡尘!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惟道独称尊!”
这两段文字,皆出自吴承恩之口。从这篇辩论之中,可以看出,吴承恩笔下的佛相比于道,还是有差距的。因为“比你那静禅释教,寂灭阴神,涅般遗臭壳”,道家的可是:“古来惟道独称尊!”
所以,以上结论,西游记也并非简单的崇佛抑道。也并非简单的崇道抑佛。在后来的某个章节中(赖得翻书确定是哪个章节了),吴承恩说:“也崇佛,也崇道!”。因此,中国文化的大智慧就表面在此,佛教到了中国后,就“三教合一”了。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082176/47684296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