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6 推上神坛
今年正值圣丹斯创建三十周年纪念日,各大主流媒体都派出了采访团队;而蓝礼座谈会落幕之后,沸沸扬扬的话题热潮让主流媒体的主力记者纷纷赶到帕克城,越来越热闹的场面俨然已经打破了颁奖季的封锁,成为了2014年开年以来的最大焦点,就连上周收视率回暖的金球奖都甘拜下风。
正是在这股追捧热潮之中,“爆裂鼓手”举行了首映式。
“综艺”杂志的超值好评仅仅只是揭幕战而已,一百分满分的评分旗帜鲜明地为首映式专业媒体评论拉开了序幕,与此同时,其他各大权威报刊杂志的影评也呈现出了全面井喷的繁荣姿态。
“纽约时报”的影评人伊丽莎白-威兹曼始终对蓝礼青睐有加,当初“爱疯了”登陆圣丹斯,伊丽莎白就是首批观看电影的影评人之一,对于整个故事,她完完全全感同身受,反反复复观看了数次电影之后,她才落笔撰写了评论。
时至今日,“爱疯了”依旧是伊丽莎白个人最爱之一,与电影质量无关,与个人经历有关;而同样的,伊丽莎白对于蓝礼的喜爱也不曾动摇,她几乎可以说是一路陪伴着蓝礼成长起来的,亲眼见证了蓝礼在表演道路之上的蜕变。
如果说“地心引力”和“醉乡民谣”创造了蓝礼的职业生涯新高,达到了一个几乎无法复制也无法超越的顶峰,那么“爆裂鼓手”就真正地让蓝礼进入了殿堂级演员的行列——是的,蓝礼现在才仅仅二十四岁而已,着实太过年轻,但事实就是,他现在已经跻身到了一个全新阶段。
至少伊丽莎白是如此认为的。也许,有一点点私心,只是一点点。
“我们可以找到一万个不喜欢’爆裂鼓手’的理由,却只需要一个喜欢’爆裂鼓手’的理由:蓝礼-霍尔。
霍尔再次奉献了惊艳的表演,赋予了电影无与伦比的光影魅力,这就足以成为人们走进电影院的理由;不过,幸运的是,这部作品在霍尔之外还拥有着令人着迷的独特气质,不仅展现出了爵士的复古魅力,而且还展现了艺术创作的与众不同。”
伊丽莎白在影评的开篇就没有掩饰自己的个人喜好,但客观来说,观影本来就是一件私人的事情,即使是影评人,他们的评论也难免带上了个人视角和观点——东海岸和西海岸对于优秀电影和出色表演的定义就是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种族、阶级等等的影响都方方面面地渗透在每一件事的观点之中,影评自然也不例外。
更何况,伊丽莎白可不是狂热粉丝,不是为了喜欢而喜欢,而是因为出色而赞叹。
“‘爆裂鼓手’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真实而生动地呈现出了艺术突破过程中的挣扎与困惑,痛苦与折磨到底是不是推动艺术的动力?人性与感性到底是不是创作艺术的源泉?在成功的道路上,到底要牺牲什么才能够成就极致?
这部作品比’黑天鹅’更进一步,真实而残忍地呈现出了整个过程,这使得整部电影都充斥着血腥与黑暗的冰冷气息,带来了一种不寒而栗的惊悚感;但观影结束之后的突破感却带来了难以置信的体验。绝对堪称一场盛宴!
艺术创作无疑是非常抽象的一个过程,达米恩-查泽雷、JK-西蒙斯、蓝礼-霍尔,三个人却联手完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转换过程。
两位演员携手奉献了新世纪以来最精彩也最震撼的对手戏之一,西蒙斯的魔鬼导师形象让人想起了阿尔-帕西诺在’魔鬼代言人’里几近着魔的骇人姿态;而霍尔则以坚韧不拔、细腻丰富的表演让男主角在追逐艺术道路上一步一步地完全蜕变,以具像化的方式赋予了爵士艺术生动的灵魂。
西蒙斯作为引导和催化的角色贯穿整部作品,但所有的戏剧重量还是落在了霍尔身上,而霍尔不负众望地再次奉献了顶级演出,这位年轻演员在表演领域的探索和突破已经达到了全新高度,真正地让表演成为了一种艺术。
西蒙斯和霍尔的表演,让观看这部作品成为了一种煎熬却也成为了一种享受。”
毋庸置疑,伊丽莎白毫不犹豫地给出了满分,并且出现在了“纽约时报”官方网站的头版头条,以这样的方式表示了杂志的官方立场。
如果说“纽约时报”代表了东海岸的主流观点,那么“洛杉矶时报”则是西海岸的旗帜媒体——即使是“综艺”、“好莱坞报道者”这样的专业媒体,在不少新闻事件方面,他们的观点也都朝着“洛杉矶时报”看齐,权威性自然是无需赘言。
一直以来,“洛杉矶时报”对于东海岸出身的蓝礼都保持了一份冷静——不仅仅是蓝礼,伍迪-艾伦、韦斯-安德森、托尼-凯耶、诺亚-鲍姆巴赫等等等等,他们都是一视同仁。与个人喜好无关,更多是一种艺术文化氛围的差别。
当然,优秀作品就是优秀作品,“洛杉矶时报”也不会吝啬自己的赞扬之词,但相较于东海岸的追捧来说,他们的评论更加冷静一些,少了些许狂热;反之亦然,有些作品在“洛杉矶时报”所代表的西海岸备受推崇,但在东海岸就平静许多。
东西海岸的文化差异是整个北美大陆沿袭多年的地域特色,与历史成因息息相关;而更加鲜明的是中部地区,这里有着许多宗教属性的媒体杂志,观点更加保守,态度更加顽固;另外,还有新时代的网络媒体则削弱了地域影响力,却扩大了网络因素,观点也更加与众不同。
自然而然地,“洛杉矶时报”和“纽约时报”的观点也必然有所不同。
此次,面对“爆裂鼓手”,“洛杉矶时报”的资深影评人罗杰-摩尔(Roger-Moore)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到底应该如何称赞蓝礼-霍尔呢?这似乎已经成为了每一部电影上映之后的固定套路,每一位影评人和记者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这个问题,希望可以通过语言的艺术来表达自己的震撼与喜爱。
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令人产生挫败感的过程,因为词汇的匮乏总是让人产生无力感,而且,长时间的赞扬也让普通的话语失去了魔力,甚至让人产生一种吐槽和咒骂霍尔的冲动。
但更换角度之后来看,这却是一个魔法创造神奇的过程,因为这位演员总是能够在表演的世界里创造更多奇迹。称赞霍尔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但’爆裂鼓手’却进一步证明了,那是因为他值得如此待遇。
蓝礼-霍尔又做到了。
尽管在’爆裂鼓手’这部作品里,值得称赞的部分着实不少。查泽雷的才华,以鼓点和旋律来控制电影的镜头节奏,这让观影过程成为了一种享受;西蒙斯的表演,近乎狰狞而冷血的表演赋予了角色独特质感,让角色与电影主题完美地结合起来。
但……所有聚光灯依旧聚集在了霍尔身上。这不公平,对于查泽雷和西蒙斯的精彩表现和出色效果来说,这不公平。但霍尔的演出确实让电影主题层层推进,继而达到升华蜕变,他依旧是整部电影最为核心的灵魂力量。“
罗杰在评论之中使用了这样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蓝礼的惊叹:
“如果对于蓝礼-霍尔依旧保持着疑虑和迟疑,那么请务必观看’爆裂鼓手’。不是因为它是一部比’地心引力’或者’醉乡民谣’更加出色的作品——事实上,它的确不是;而是因为它呈现出了霍尔在表演艺术探索道路之上的层层突破与全神贯注。”
“洛杉矶时报”对于“地心引力”也是倍感推崇,但罗杰却从来不曾使用过如此旗帜鲜明又如此情感浓烈的词汇,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把所有的焦点全部都落在了蓝礼的身上。
从量变到质变,“爆裂鼓手”的横空出世正在让蓝礼身上的光环逐渐演变成为万丈光芒。“综艺”的史蒂芬是如此,“纽约时报”的伊丽莎白是如此,“洛杉矶时报”的罗杰也是如此。
“霍尔表演最为出彩的部分,无疑是架子鼓演绎,虽然后期制作中,部分画面由专业鼓手完成了真正专业的演奏;但实际拍摄过程中,霍尔全程亲自上阵,并且在多数镜头中完美呈现出了真实的鼓点,这让他的表演灵魂渗透到了音乐之中,具备了震慑心魄的力量。
仅仅只是如此,霍尔就已经奉献了足以与’黑天鹅’之中娜塔莉-波特曼比肩的精彩表演,而他还在表演过程中更进一步地探索到了全新高度,从纯粹的心理惊悚悬疑层面,蜕变成为古希腊悲剧式的艺术探究。
这一份功力,恰恰成就了霍尔的出众。
在电影之中,霍尔对于专业技术之外的个人生活展现出了细腻雕琢,真正展现出了他的表演方面的强大控制力与渗透力,尤其是角色与父亲之间的微妙关系,值得反复品味再品味,这也使得整部电影的主题上升到了全新高度,真正地跻身到了一部顶尖佳作的行列!”
满分一百分,罗杰以如此简单的方式为自己的影评画上了句号。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181646/448978144.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