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大唐不良人全文阅读 > 第五十二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

第五十二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


  安定西北,使大唐免除后顾之忧,不用在地势上和战略上陷入被动,这是苏大为以穿越者的眼光,洞察这一切。

  而对李治来说,有着更重要的选择。

  那就是辽东。

  征服辽东,平定高句丽,是政治上的考量。

  太宗李世民在世时,已经将消灭高句丽提上日程,数次征辽,也斩获颇丰。

  只是还未达到他平定高句丽的最高战略,太宗所以才说征辽没有胜利。

  实际上,并不是没有胜利,而是战术胜利,战略目标还未达成。

  在贞观后期,太宗一直派大将对高句丽进行骚扰,使其不能安心恢复生产。

  高句丽的国力,也因此大为削弱,已不再是隋朝时的区域霸主。

  太宗驾崩前,正筹谋再一次亲征高句丽,想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彻底消除中原这位北方强敌。

  可惜最后天不假年。

  征高句丽的事,便被耽搁下来。

  到了现在李治朝的时候,李治的皇位得来的并不容易,他是幼子,头顶上两个哥哥素有贤名,曾是争夺皇位的大热门。

  最后太宗是被长孙无忌说动了,为了避免再发生“玄武门之变”这样的人伦惨剧,所以才立最小的嫡子李治为太子。

  但李治素来以“柔弱、恭孝”著称。

  在登基后,整个永徽年间,都被长孙无忌这样的权臣压得透不过气来。

  虽然近两年已经将局面翻转,也刚刚取得平定西突厥这样的大捷。

  但对于李治来说,还需要在另一个战场上获得胜利,以证明自己。

  还有什么比完成太宗未竞的事业,更有说服力的呢?

  何况,如果此时大唐不出兵,据三韩那边的情报,新罗已经连丢数十城,国土沦陷近半。

  再不拉一把,这新罗小弟只怕真的要躺下了。

  相比于吐蕃和吐谷浑,大唐更在意半岛的局势,这是历史延续下来的惯性。

  谁叫前朝大隋,便是亡于征高句丽。

  大唐建立,虽然消灭了突厥这个强敌,但高句丽还在。

  无论用何种方法,耗费多少时间、人力,大唐的最高战略目标,一定是灭掉高句丽。

  往小里说是李治接过太宗李世民的政治遗产。

  往大里说,便是大唐超越前隋,正统性无可动摇。

  这一切,都是李治心中的考量。

  他并非不懂西北局势对大唐的重要性,但是两者都很关键,两相选择,优先要照顾的,是辽东。

  至于吐蕃和吐谷浑,派苏定方前往,已经代表李治足够重视了。

  抬头看一眼脸色有些难看的苏大为,李治心中忽有所感。

  在大唐年轻一代的将领里,能如苏大为这般有远见,而且还敢在自己面前仗义直言的,似乎还不多。

  要不要提点一下呢?

  在永徽末年,他曾担心过。

  担心苏大为与武媚娘走得太近,成为武媚娘在外的援助。

  将苏大为踢去西北军,既是支走他,方便接下来的计划,也是换一个环境,查看此人品性。

  结果出乎李治预料的是,苏大为在军中居然也表现出色,深得征西唐军上下的一致好评。

  无论是大总管程知节,还是苏定方等人,都对苏大为的表现赞誉有佳。

  除了一点,在班师回朝前,苏大为居然留书出走,做出违反军令之事。

  若非有这个把柄,那么苏大为征西之行,表现堪称完美。

  不,如果真的毫无错处,只怕李治反而要担心了。

  一个如此年青,毫无道德和行为瑕疵的年轻将星,未来,是可以控制住的吗?

  只怕得雪藏他几年,以观后效。

  正像当年自己的父皇,太宗李世民对薛仁贵所做的一样。

  可以说正是苏大为最后的冒失行为,既给自己征西的表现,涂抹一抹明显的污渍,也送了个把柄在李治手中。

  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个举动,令李治感到安心。

  此后几番观察,对苏大为的忠诚,终于是打消了顾虑。

  否则,就凭当年苏大为第一次救驾时,对自己说的那些大逆不道之语,就藏他一辈子,终身不录用,又如何?

  沉思良久,李治决定,还是可以多信任苏大为一些,给他一些表现的机会。

  就像这次,倭正营此次的案子,办得就极为漂亮,令他感到满意。

  想到这里,李治开口道:“阿弥,你可知,我为何打算只派给苏将军两万人?”

  “不知。”

  “我现在就告诉你。”

  李治沉吟道:“太宗在世的时候,曾与我讨论过前朝得失,他说,隋炀帝所做的一切,虽然是弄垮了他自己,但从长远来看,他做的都是对的。”

  苏大为下意识点头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李治手撑着木椅扶手,抬头看了他一眼:“说得有点意思,可惜,没有功在当代,全是利在千秋了,所以天下人都反他,因为他那代人,并没有享受到任何好处。”

  苏大为默默点头。

  隋炀帝开运河,兴科举,打压世家,征辽东。

  每一件事,看起来都是对的。

  但是正确的事,也有可能得到错误的结果。

  “炀帝失之太急,把数代人的事,想要在短短数年间做完,怎能不透支民力、国力,怎能不天下鼎沸?”李治轻轻拍了下扶手,接着道:“所以太宗在世时,其实对用兵……极为谨慎。”

  “极为谨慎?”

  苏大为有些诧异,这和他所知的不同。

  他记得,大唐从建国开始,前几十年,打仗似乎一直没停过。

  这也能叫极为谨慎?

  “太宗跟我说过,他心中,有一个五年计划。”

  李治这话出来,苏大为的脸色顿时微变,那是吃惊的。

  神特么的五年计划,李世民居然有这个脑洞?这不是后世才有的名词吗?

  只听李治继续说下去:“太宗从登基开始,到征辽东前,一共经历三个五年。第一个五年,令大唐休养生息了四年,在贞观四年,出兵灭了东突厥。”

  苏大为不由点头。

  “第二个五年,大唐又休养生息四年,在贞观九年,灭了吐谷浑。”

  “接着便是又休息四年,在贞观十四年,大唐收服了西域。”

  咦?

  听到李治这么说,心里默默一算,苏大为不由讶然,还真是。

  看起来李世民当政时,打仗是常态,许多后世的人一直奇怪,大唐初立,是如何将突厥这样的消灭,并且还没耽误经济建设。

  现在听李治提及,这才恍然。

  李世民不愧是一代雄主,隋炀帝玩起来会崩的灭国之战,在李世民手里,却是精心策划后的举动。

  “贞观的第四个五年,依旧是休养生息了四年,然后太宗准备在贞观十九年拿下高句丽……”说到这里,李治便住口了,似乎觉得再说下去,就得说到太宗李世民没能拿下高句丽之事,不想再说。

  “我大唐从前隋灭亡吸取到的教训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正如孙子所言,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李治向苏大为正色道:“所以朕登基以来,只要腾出手,便驱使将士们,向四周不臣者,挥动大唐的鞭子,让他们都明白天可汉的威严。

  可朕也必须得明白,一切过犹不及,绝不可滥用。

  兵力是如此,民力、国力,何尝不是如此?

  如今,我大唐刚刚完成征西突厥之战,边关将士衣不解甲,尚未得到很好的休整。

  然,吐谷浑事急,不可不救,只能令苏老将军再次领兵西进。”

  稍微喘了几口气,李治伸指向一边指了指,那里挂着一副硕大的地图,正如苏定方在家中悬挂的一样,用鲜红色的笔触圈起了辽东。

  “辽东,同样事急,朕亦不能放。如今我大唐精锐,一部在西域,随裴行俭守住四镇,一部要前往辽东,你觉得,朕还有多少兵马可派?”

  李治苦笑着拍拍膝盖:“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就算我从镇守各要害的折冲府,抽调人手,你算算,这个后勤和消耗,得糜费多少钱粮?

  两万,不能再多了,为了挤出这两万兵,朕还需要派六万民夫做粮食转运,西北群山峻岭,粮食转运困难,只怕六万人都还不够,还需要大量的骡马,还需要大军行进之处,各地支援。

  这些,都是要扰民,要误农时,要消耗国力的。

  朕当这个家,就一定要量入为出,留有余力,绝不能再重蹈前朝覆辙。”

  “陛下高瞻远瞩,臣受教。”

  苏大为肃然起敬,叉手行礼。

  心里想的则是:这还是生产力太低下了,农业社会,大规模的征调人口作战,便会耽误生产,会严重影响国内的生产力。

  难怪大唐对外用兵,多数都是派数万人,大量征调胡人仆从军。

  看来的确是吸取了隋亡的经验。

  可惜,随着后来对吐蕃战略的失败,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唐周边的环境越来越恶劣,逼得唐军不得不四面出击,频频救火。

  一代名将苏定方都累死军中。

  令李治与李世民施行了两代帝王的“五年计划”,休养生息而后对外用兵的策略,彻底失败。

  唐军的战力,也自此开始衰落。

  不得不大量依赖胡人仆从军做补充。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281103/55023668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