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黎曼猜想》专题研讨会
《千禧7大难题》关注者众多,在多名数学权威在审阅马由的论文时,全世界已有多所大学按捺不住,纷纷发出邀请,请马由前去举办讲座。其中不乏巴黎第六大学、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剑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数学专业擅长的大学。
这些邀请函传真到蓝星大学后,王亚洲校长急了,再度找上门来。
“马董, 不,马教授。蓝星大学可是你的旗下学校,《黎曼猜想》学术研讨会应该在我们学校召开。以后你再到其他大学演讲,可以吗?对了,华科院数学所、京城、华清、旦复等大学,也有参与进来,联合举办这个盛会的建议。你看怎么答复他们呢?”
“不怕万一我的论文得不到数学界广泛认同, 而影响到他们的声誉吗?”马由很平静地看着激动的王亚洲问到。
“自然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你在投稿时,不是同步给国内那些著名数学家发过论文副本吗。他们看过后,结合国外一些数学家的意见,初步认定你的论文没有问题。何况,你在数学界的天才之名,大家还记忆犹新。”
“不过,你怎么不在我们自己的《仰望》期刊上发表呢?”王亚洲故意这么一问,其实是旁敲侧击,主要还是想说服马由,先在蓝星大学举办《黎曼猜想》专题研讨会,从而提升学校的声誉。
马由看了王亚洲一眼,知道他的心思,但他还是解释道:
“《仰望》创刊时,定位就偏向运用科学领域。我们并不排斥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的研究。但短时间里,作为一家企业及私立大学旗下的期刊,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大而全,将所有学科的论文都收集起来。和国际上那些著名专业周刊暂时共存,也是一种方式。”
当然,和马由这段时间改变观念,准备在国际上抛头露面的策略, 也有一点关系。不过,他计划再过段时间,把其他几道难题解析,放在《仰望》期刊上发表。自家的期刊,不能冷落了。
5年后再度返回到数学界,第一篇论文,投稿于更专业、影响力更大的《数学年刊》,算是一个敲门砖吧。
不过王亚洲刚才的问题,还提醒了他,前世全球那些著名学术期刊,后来都纷纷建立了数字化的论文网站,投稿人可选择不正式发表,只发布到这些网站上,与同行交流。也有些学者在投稿的同时,将电子版的论文发布在这些网站上。当然,最终要在学术期刊上刊登,才算得以专业认同。
蓝星集团旗下的《知网》创办有近4年了, 公开版面是蓝星集团、蓝星大学等内部使用的数字图书馆的简化版。主要内容是一些全球科技资讯,以及《仰望》期刊的数字版。
而前世华清大学、华清同方在1999年6月创办的《知网》,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并以此为平台,建设《华国知识资源总库》及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产业化运作,为全社会知识资源高效共享,提供最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和最有效的知识传播与数字化学习平台。
但这一世,蓝星集团提前多年创办了免费为所有人阅览的数字图书馆性质的《知网》。且本就旨在提升华国学术和科技界信息畅通,站内的检索十分便捷,有效预防耗费资金和时间后,才发现国外已有相同课题的成果之类的事情发生。
因为蓝星集团的《知网》不仅免费,而且信息量巨大,所以其他机构或大学,要创办类似性质的网站时,顾忌到投资回报无望,并未在这一世面世。
现在看来,可以专门开辟一个为在其他学术期刊发表过的论文版面。让学者们通过这样的形式,检验自己论文的质量。而《知网》的人工智能后台,给予这些论文全方位学术价值评定,并在论文正文前,加以标注。从而提示和区别每一篇论文的成熟度。
久而久之,或许能成为一个论文评价体系的权威平台。毕竟华国的大学和科研人员,可是越来越多。仅仅是大学里每年的毕业论文,就是一个庞大的数据。
虽马由分出一份心思在思考这些问题,但他正常的思维还在,回答道:
“好吧,你和华科院数学所联系一下,同意他们也加入进来,联合举办这场专题研讨会吧。国内其他大学就暂时不用作为协办方了,我们不去助长浮夸之风。国内的科研院校,总有些人爱走捷径,心思并不在研究上,热衷于做一些树碑立传的表面工程。”
“明白了。时间就在一周后,嗯2月4、5、6号三天,正好是周末,不影响我们学校的正常教学。你看可以吗?”王亚洲打开手机查询了一下,建议到。虽说智能手机还没有正式发布,但前年开始,就有触摸屏多功能手机出现。日历、备忘等已是基本配置。只不过是黑白触摸屏。
“时间没问题,你去安排好就行。”
……
时间在马由埋头于实验室里继续攻关基因修复工程中,一晃而过。
2月4日,蓝星大学2号报告厅,迎来了全球许多国家的数学家们。可容纳5000人阶梯型大厅,几乎座无虚席。国外参会的人数居然达到了2000余人,国内也有2000余人,其中包括蓝星大学的老师和部分报名的学生。
仅就人数而言,超过了98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23届国际数学家大会”3348人,作为一个尚未经过全世界权威认证的专题,而召开的非官方组织的研讨会,算是罕见的盛会。
第一天上午,马由阐述对《黎曼猜想》的论证全部过程。
他深入浅出,逻辑清晰、严谨地讲述了各个证明的步骤,尽显数学功底深厚扎实。开始绝大多数参会者还能跟进马由的思维,不过,到了中后期,尽管马由有意识将语速放缓,尽量详尽,但渐渐地大多数人已跟不上他的思维。再以后,大多数数学家也深感吃力,只能囫囵吞枣,先记下来,以后再消化。再最后,整个会场只有聊聊十数位数学大拿,勉强能够领会马由的阐述了。
不过,到了这个阶段,众人对马由已完成解题,已没有多少疑问了。
诸多数学家们,这时基本上确认,那超过一千条的以黎曼猜想或其推广形式的成立为前提而做出的数学命题,刚刚公布为千禧7大难题之一,在众人还在热议时,已被马由这个5年前的数学天才,光速破解。
就今天上午的阐述内容,实在找不到明显的瑕疵,马由的论证结论,是黎曼教授的猜想是成立。若这个论证得到数学界广泛认同,将荣升为定理。
这将是数学界极具震撼、革命性的成果。
如果黎曼猜想成立的话,大于7的奇数可以表示成三个素数之和这一推论就能直接成立,而对数论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这其实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的弱形式。
而前世直到2013年,这一弱形式才被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研究员哈洛德·赫尔夫戈特教授用对圆周上的函数进行傅里叶分析的方法完成了证明,分两篇论文发表在了四大顶刊之一《数学发明》上。
而这仅仅只是黎曼猜想的威力之一。
整个二十世纪几乎二分之一的解析数论领域的研究成果,都是同时建立在黎曼猜想成立和黎曼猜想不成立这两个假设上的。
包括数论领域的核心理论素数定理,如果黎曼猜想成立的话,π(x)=Li(x)+O(xe{-1/15√lnx})这条公式将可以被推广成π(x)=Li(x)+O(√xlnx)这种简洁明了、且更加的精确。
而这一成果,是科赫于1901年,在基于黎曼猜想成立的乐观情况下做出来的,并且也仅仅只是黎曼猜想的丰硕战果之一。
类似的东西,还有很多……。
由此可见,在黎曼zeta函数恐怖的延拓性面前,哪怕仅仅是一个“猜想正确”的肯定回答,对于整个数学界的影响都是核弹级的。
甚至于,哪怕抛开那上千条因为黎曼猜想而荣升为数学定理的命题,这句话同样成立。原因无他,黎曼猜想就像一座索道,在它的两侧分别是代数与几何这两座大山。
证明了它,就有希望将这两座大山连接在一起,而统一代数与几何。
这几乎是数学这门学科诞生以来,最接近核心的一个终极命题,就好像物理的大统一理论一样。
虽然数学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到今天为止数学的分支也越来越多,但数十个世纪以来的学者们却从来没有真正放弃过对那些古老命题的研究。
研讨会主办方给参会数学家们预留了会议第一天下午、晚上和第二天上午自主研讨、思考及消化时间。
下午、晚上及第二天上午,来自全世界的数学家们,有些自由组合,讨论各自见解、相互促进消化。极少数的大拿则是在宾馆房间里,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360126/721914574.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