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小说最新章节 > 第181章 让蜀郡百姓也赚几个亿

第181章 让蜀郡百姓也赚几个亿


  随着诸葛亮机缘巧合帮忙搞定了飞梭弹射结构,李素“充分开发都江堰水能动力、提升蜀地工业产能”的种田计划,也算是初步凑上了形成闭环的最后一块短板。

  水能的利用,涉及到碾磨粮食、锻造、缫丝、纺织。其中碾米只是为了解放女性劳动力的,算是配套,本身不产生多少额外GDP。

  所以这个计划的核心远景,大约就是“事成之后,让蜀地的冶金、纺织业产能提升两到三倍”。而这个实现的过程,李素也初步跟甄家的人,以及诸葛亮计算过,会比较漫长,或许要一个“五年计划”才能完成。

  主要的困难还是缺乏“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本,这个时代没那么多金融工具,有钱也没有足够的剩余劳动力疯狂搞建设。

  一台新式织机或许每年能在人力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多织出两匹宽幅蜀锦。但机器本身的造价,可能也要三四匹宽幅蜀锦或者说十匹老式窄幅蜀锦的成本——手工业经济时代,任何机械造价都是昂贵的,需要大量熟练工匠的投入。

  而且织锦还要算其他原料成本,所以初步估算下来,每台机器的造价要织锦三年才能回本。第四年才能有“剩余价值”去实现“扩大再生产”,按照马圣的经典算法,那就是“每隔三年可以扩大产能翻一倍”。

  织锦、缫丝是如此,锻铁和碾米的回收周期差不多也是这个速度,一切新生产工具本身的投入,短则两年半回本,长则五年回本。

  算下来回本最快的还是磨坊,主要磨坊可以几乎无人值守每天十二个时辰连续磨连续开工,任何辅助生产的自动化设施,肯定是开工时长越长赚回本越快。996比正常工作制快,007最快。

  相比之下缫丝的水车是回本最慢的,因为女工没法通宵干活,就算两班倒,后半夜精力不济毛手毛脚容易接断丝。而且缫丝接茧的活儿对照明要求很高,还得点很多油灯开夜工,太不划算了,还不如让水车浪费几个时辰空转。

  李素的规划能力和良心,终究不如19世纪末的黑心资本家那么黑。

  ……

  看完机器之后,李素跟诸葛兄弟、还有来看热闹的关羽,就这么瞎扯淡闲聊展望了一番,听得其他众人都是热血沸腾,觉得足兵足食、富国强兵指日可待。

  诸葛瑾相对谨慎,爽完之后也忍不住问:“那这种新式器械能够一直这样扩大生产下去么?等蜀郡百姓都用上之后,有余钱,是不是能推广到犍为和广汉呢?”

  李素也被问得稍稍有点冷静,略微一想,就敏锐地抓住了一个瓶颈因素:“也别太乐观,宽幅弩梭织机,这个东西是可以继续扩大生产的,因为它不依托水利设施。但弩梭最大的瓶颈在于全国的牛筋产量。

  桓灵年间,全国牛只宰杀严控,每年的牛筋只够生产几千柄腰引弩、蹶张弩。咱蜀地地处南方,没有草原大规模养牛,百姓的耕牛又不能滥杀。只有指望从南中获取滇地牛马,以及其他筋腱强韧的猛兽补给。或者是通过秦岭蜀道,跟北方羌胡经商大量买入牛筋。

  而其他锻铁、缫丝、碾米,都是依托都江堰水利才能建造的。未来的上限,就是把从都安到郫县的岷江六十里沿岸、每隔二十丈立一部大水车,两岸都算上。

  郫县到成都水流趋缓,冲力不足,那四十里江面只能减半折算,相当于都安这边二十里。而且都江堰隔出的岷江支流灌渠较多,几道主要支流水流也可利用,这些都算上,我们算他等效于两倍的岷江……

  全部算上,八十里的江岸,一百六十里的支流岸,两侧都算上,最多排两千部大型水车。每部折抵妇人三十人的人力,而且可以持续不断作业,让女工轮班,一车抵七八十人力。两千部大水车,就是十五万农妇的劳力。

  按照目前的旧式劳作,缫丝、织锦的工作量,大约是一三开,也就是农户要出产锦缎,四分之一的时间缫丝,四分之三的时间织锦。十五万缫女大约可以供给四十几万织女。实际上这些水车还要分出几成碾米、锻造,总产能还会低一些。要彻底消化这些水车的产能,未来大约要造七八万台宽幅弩梭织机。

  如今蜀郡、犍为、广汉总人口三百万,蜀郡占一百四十万,壮年男丁在籍五十余万,女子也差不多。从这个角度来算,我们充其量只能提升相当于蜀郡蜀锦原产能的一倍,还达不到两倍——

  除非我们再兴修更多都江堰一样的水利,但那个回收投资的周期就更慢了,那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修水利的投入,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回得了本,也不一定有足够的合适场地,这都不是大战在即的时候能考虑的。”

  李素这番话,账算得非常精,把诸葛兄弟都听得叹服不已,暗忖李伯雅不愧是天下善算之人。

  诸葛亮算数比哥哥好,他也不由顺着李素的思路往下探讨:“水利工程回本太慢了,秦国当年修都江堰,花了两代人才回本、后续才是净赚,四五十年后让秦的国力足以统一六国。

  郑国渠,那也是韩国人一开始的阴谋,派郑国去秦国修水利“敝其国力”,让秦国人一代人之内没有国力灭韩,而且郑国渠也确实做到了,让韩二十年后才亡。征西将军最多五年就要北伐,这些还是等天下太平再来做吧。”

  李素闻言,对诸葛亮投去微微赞许的鼓励。

  如果是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这个三国乱世要在蜀中种田苟上三十年以上再北伐,那李素会考虑狂修水利、祭出地图编辑器的。但现在只是为了北伐准备的“五年计划”,这些只能靠边站。

  最多稍微搞一点特别迫切的、可以同时利用水能、还能改善航运、灌溉条件,三方面都有收益的,那回本周期可能缩短到十年以内。如果不是上述三方都有重大利益,就别想了。

  琢磨明白这个道理后,他也用切磋探讨的语气提醒诸葛亮,算是言传身教:“阿亮,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有对水能、灌溉、航运三全其美的水利设施整改,还是可以稍微弄一下的。我看了蜀郡境内,以及与犍为接壤的几个县,南安(乐山)就有必要整治一下。

  南安是岷江与沫水(大渡河)交汇之处,如今因沫水汇入过于湍急,船不能行,船到此处都要人力卸货、陆运十几里,到下游再重新换船装船,这个耗费太大了。未来成都周边物产更为丰富,顺岷江外运的物资都要经过南安。

  如果再修一个比都江堰规模略小数倍的水利、拦水控水,把妨害航运的湍流改造成可控的水能,如此三方获益,最多七八年也就回本了。到时候,我估计那边能承载相当于都江堰这边三成的水能作坊。”

  李素说的那个地方,就是后世造乐山大佛、需要整治航运的店。之前赵云从南侧迂回攻击蜀郡,在南安可是没少被那边的航运条件恶劣给恶心到,所以跟李素提了好多次,连李素都记住了。

  诸葛亮看了看地图:“可南安在犍为郡啊,都深入犍为一百多里了,您可是蜀郡太守。”

  诸葛瑾一开始插不上话,听了弟弟这么“正直不知变通”的反驳,才不由笑道:“对伯雅兄而言,官职重要么?只要他想管,征西将军哪儿都会让他管的,巴不得他多做事呢。”

  前途是光明的,过程是曲折的。

  这一番规划算下来,结论就是:在“五年计划”之内,只能把蜀郡的锦、铁工业产能翻到目前的两倍;七八年之后,才能最终大成,达到现在的三倍。中间的过程,需要消耗绝大部分的“剩余价值”用于“扩大再生产”。

  再想贪婪多扩,也不可能了,受时代技术限制,已经到天花板了。

  不过,这个完全体一旦实现,收益也是很可观的,这个很容易算。

  李素调出前些年的税赋簿册估算了一下,大约就是凭空能每年多造五十万匹新式宽幅蜀郡。按照六七千钱一匹,那就直接等于三十几个亿五铢钱。

  汉桓帝时期国家一年得财政收入也就三四十亿钱。灵帝的时候财政崩溃,正规渠道朝廷财政收入一年降到二十亿,但卖官和修宫钱能搜刮到二十亿,加起来还是四十亿。

  而李素就相当于直接变出一个等于汉朝财政收入——当然了,李素创造的还仅仅是“GDP”,跟财政收入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三十几亿里面,如果是民营、国家抽税,玩藏富于民,那就只有三分之一能落到官方的腰包里。

  如果是以李素和甄家这样的财阀主导搞“国家资本注意”国营,与民争利,那官方和经营者大概能从中占二十多亿好处。还有十几亿是给纺织工人、蚕农、桑农各个环节分享的,是普通劳动人民的工钱。

  发展到最后,肯定国营民营两种模式都会有。否则让李素和甄家管理几千座水车、十几万台新式织机的大生意,他们也管不过来。那就算五五开好了,政府和国营大商人、发明者占十五亿,还有十五亿给百姓赚。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405868/616477943.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