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第70章


以孔孝文为首,新马港城几位作家、爱国人士今天早上将从京城火车站出发,回到港城继续开展爱国统一战线工作。

        一大早,不仅是苏葵来了,华国作协的成员也都到了。

        大家从前很多都是熟人,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交流更是再进一步,纷纷握手告别,  约定联系,  共同为文学事业,为爱国事业出力。

        孔孝文也跟苏葵握手道∶"苏葵同志,非常感谢你这段时间为我们提的建议,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几人听了这话都附和点头,满是笑意地看着苏葵。

        他们之所以这么高兴,正是因为在他们离开之前,上级领导经过数次商议,终于确定了建立作家基金会一事。哪怕目前才刚起步,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了。

        "孔社长,您太客气了,这本来就是我的分内之事,实在当不得您的感谢。"苏葵说道,"其实我就是动动嘴而已,真正出力做事的却是大家,要说感谢也应该感谢大家才对。"

        "苏葵同志,你怎么知道我没有感谢大家"孔孝文笑道,"大家都是功臣,你年纪最小,功劳又大,我单独向你表示感谢,各位同志是不会有意见的。"

        大家都发出善意的笑声,纷纷说不仅没有意见,连他们也想单独感谢她。

        "的确该好好感谢苏葵同志。"

        非常罕见的,竟然是徐志达开的口。

        "苏葵同志,你给孔社长的资料我们都已经看了,很有参考性。"他对着苏葵点头,"你有心了。"

        苏葵给孔孝文的那份资料上是苏葵所有建议的总和。从上到下,从大陆到港城,从国内到国外,方方面面苏葵都考虑到了,确实花费了她不少时间。

        只是苏葵也说了,她并不在港城,上面的建议只是基于她面前了解的信息提出,具体实施还需要他们结合港城目前的情况实行。

        但即便是如此,也像徐志达说的那样,对他们非常具有参考性了。

        尤其是上面提到了一条重要信息,让几人都非常重视。

        苏葵提出,建议他们重组电影公司。此时的电影行业还没有繁荣起来,但影响力却是不小。美港基金会和华新社都组建了电影公司,不过目前还敌不过传统的报刊行业。

        但苏葵知道,未来一定是影视媒体的时代,如果能够利用好,就能为爱国战线再树立起一面鲜明的旗帜来。

        苏葵前几天就因为这件事又去宣传部那里开了一次会议,主要就是探讨关于她提出的合创栏目,举办征文活动,以及组建电影公司一事。

        前两者倒是好说,主要就是重组电影公司的事情,正如苏葵所说,这是另一种影响力重大的宣传,引起了宣传部的高度重视。

        只是传统报刊行业目前占据主流,电影影响力大,但不一定他们拍出来的电影影响力大。

        苏葵只提出了一个意见。

        "让传统小说和电影结合起来,互相成就影响。"

        简单来说,直接将他们的作品拍成电影,借助作品的名气打开电影的知名度,再借助电影的影响力提升作品影响力,两者相辅相成。无限好文尽在

        苏葵甚至提议道∶"想要最快打开电影市场的话,我建议第一批拍摄的电影就以谢先生的武侠小说为蓝本。"

        这段时期,港城的武侠小说正处于繁荣时期,正好抓住这个机会将武侠电影推出,既能互相提升影响力,又能更大范围内传播华国传统文化,一举树立起这个文化阵地的旗帜。

        当时几位作家和领导都在,听了她的意见也怔住很久。

        这场会议最终是以苏葵的建议被整理成报告,再加上所有人通过的意见被送到基金会第一批申报的项目中为结束。

        这件事的影响力非常大,当时港城几位作家都在,谢剑侠临走前笑着跟她说∶"苏葵同志,如果你的建议得到通过,等到基金会起步实行,我们的电影工作大概就能在港城重新起步了。我跟你单独道谢你可是不能推辞的。"

        对于谢剑侠来说这完全就是天降惊喜。之前苏葵是说过非常欣赏他的小说,却没想到她会提出重组电影公司,还是提议将他的小说拍成电影。

        他当年从事武侠小说创作,不就是怀着一种要将这样一个充满着华国传统,充满着侠骨柔情的世界呈现出来吗

        如果能够将它搬上大荧幕,让这样的世界呈现在众人眼前,可以说他此生都已经满足了。怎么能叫他不感谢苏葵

        更重要的是,他们有能力,有底气进行这个项目——因为基金会的建立。

        正因为有了基金会,或者说有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他们的所有工作项目才能这样顺畅地进行,也难怪大家都这样喜爱她这个提出基金会的"大功臣"了,何况她又为他们提出了不亚于基金会成立的好建议呢

        几位走的时候还告诉她,将来等到电影上映,一定第一时间告知她。同样希望大陆的电影行业一起发展,到时候不仅引进大陆图书,还能一起引进大陆的电影。

        面对所有人临别时的热情感谢,苏葵实在推辞不过。临分别前,她送给了几位老师她亲自做的纪念册。

        上面记载了他们从参加典礼到最后离开的所有事件,并附有所有的照片。

        几人拿到后怔住良久。

        听到几位都在愧疚没有给她留什么礼物,苏葵只是笑道∶"几位老师,这段日子里你们也帮助了我很多。临别之际,我也只有这一份礼物送上。只愿同胞手足之情永存,爱国文化事业常青,各位老师,珍重。"

        几人都是感动不已,为这个小同志这样的情感而动容,他们珍重地收下了苏葵送的礼物,表达了同样的愿景。

        就连情绪最不外露的徐志达临走前都对徐奚年说∶"奚年,苏葵同志是一个好同志,以后你要多多提点她。"

        等到送走了几人,徐奚年就对着苏葵笑道∶"苏葵同志,志达兄还让我多多提点你,可我怎么看都觉得没有什么东西能教给你了。"

        留下的人都是作协的几位老师,对着苏葵都在笑,同样理解徐奚年的话。这个小同志虽然年纪小,成就可不小,已经是和他们处于同一水平的人了。

        几位老师笑意很快就冲散了离别的愁绪,苏葵领了他们的好意,却是笑道∶"徐先生,您可不是没有东西教我,我还真有事向您请教。"

        本是玩笑,谁知苏葵还真的回答了,徐奚年也来了兴趣∶"哦有什么问题是你陆老师也解决不了的"

        他这话又是玩笑,苏葵在京大上学,和陆子光的关系最为亲近。

        陆子光也在场,一听也笑问∶"是啊,什么问题我解决不了,要向徐主编请教"

        面对两人的一唱一和,苏葵笑了笑,"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只是我想在京城买个房子,所以才想跟徐先生请教请教。"

        这是苏葵在苏全福走的时候就打算好的事,只是一直没有时间找人取取经,今天正好是个机会。

        在场人一听都是怔愣了一瞬,买房子

        不怪他们一时怔住,要是说买房的是他们中任何一位都很正常,但实在是因为苏葵的身份太特殊,还是个在校学生,让他们一时没能把作家买房这个事跟她联系起来。

        苏葵主动解释道∶"我是想着之后把我母亲他们也接到京城来,来了后也不能让他们一直住招待所那里,并且我以后大概也会长期住在京城,买个房子总归要方便一些。"

        这确实是一个正当理由,他们很多人不也是因为在京城长期有事业就在这里买房了吗

        也怪他们因为苏葵的年龄忽视了这个需求,更加差点忘了,她确实有能力买。

        陆子光也是第一次听苏葵提起这件事,哪怕她年纪小,但对于这个孩子的决定他一向是尊重的,当下就道∶"这个问题是得问问徐主编,我还真解决不了。"

        作协的老师们并不是都在京城买了房子,有些兼任其他职位,比如陆子光就是住在京大为他分配的房子里。

        徐奚年就属于家不在这里,但需要长期过来所以早就在京城买房的人。

        这会儿听了苏葵的解释他笑道∶"苏葵同志,我明白了,你这是打算在京城安家了。"

        不像他们是事业定好后买房,苏葵这是还在上学就把未来都规划好了。

        在京城买房的不止他一个,几位老师听了她的话也点点头,纷纷跟她说起了买房的事情。尤其是苏葵说她想买四合院,那可是件大事。不管怎么样,她在年龄众人眼里都还是孩子,大家难免为她操心。

        最后徐奚年跟她说∶"苏葵同志,不如这样,我在房管局那里有个朋友,你看周五你有没有空,我领你去房管局那里看看,怎么说也不如自己看了有用。"

        苏葵当然是万分感谢,于是他们约定好,这周五早上一起去房管局。

        完成了教辅资料的整理,结束了《小草青青》的翻译,送走了港城的人。苏葵基本已经将开学以来接下的所有任务清空,可以把精力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去。

        并且房子的事情也有了几位老师给她的参谋,等到她买了房子,她就可以将秦晓兰一起接过来,自己平时学习也更加方便了。

        苏葵的学习生活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完全不在意与她同在京城的另外一些人现在正在经历怎样的水深火热。

        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查,调查部初步掌握了这次事件的大致证据。

        蒋美琴去火车站和京大的事情他们已经查清楚了,目前来看,她确实没有和周建林有过任何接触行为。

        至于买药的事情,他们提审了郑秋全那位姓叶的大伯。据他交代,这次郑秋全回来确实是因为钟家的事情。

        借着郑秋全和蒋美琴一起去买药的机会,他们见面商定好了细节,在那次以后还私下见过一次,成功举行了仪式。

        而他确实一直在跟反动势力合作,不过他说他也只是听命行事。他做这行也是因为家学渊源,

        调查员虽然不觉得他们那个什么仪式举行了就真的能让钟伟茂上位,但他用这样的手段来害人就是犯法,更何况他真的与反动势力合作,更是大罪。

        好在他进来后主动坦白,根据他提供的信息,他们将这伙反动势力拿下,抓到了不少人,同样已经在审问了。

        只要他们的口供也能和叶大伯对上,蒋美琴的嫌疑大概就能够洗清了。只是她和郑秋全一起去买药,同样是牵涉封建迷信活动。

        更何况郑秋全还直接参与从事了以迷信手段害人的事件,这在大陆是严重的罪行,即便她们是港城来的,也有大麻烦。

        不过比起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这已经算小事了。

        谭惟伦却没有她们那样好的运气,他最大的嫌疑就在于去京大找苏葵,想要带她一起去港城,还有就是他曾经跟张瑞山一起去了华大一趟,两样事件几乎让他难以脱身。

        说来真是他运气不好,本来他去京大的事情调查部已经查清了,确实是因为他说的那个原因,谁让他当初偏偏要打探苏葵的消息。

        现在那个给他消息的人已经带了回来,非常巧合,正是叶大伯那伙反动势力中的一员。

        除了苏葵,他们那里还统计了不少人的信息。

        谭惟伦一听这个消息就是眼前一黑,,然而还不止。华大传递信息事件本来只有张瑞山和那位讲师知道,事情败露后,张瑞山立马就怀疑是对方举报了他,抖出了对方不少信息。

        然而那位讲师怀疑的却不是张瑞山,反而第一时间怀疑上了谭惟伦。

        当时张瑞山为了掩人耳目,和谭惟伦一起去了华大,当然是借着文学交流的名义。谭惟伦不知道两人的身份也就去了,两人经常待在一起,也没人怀疑什么。

        现在事情一败露,那位讲师立刻就想到了当时和张瑞山一起去华大的谭惟伦,这件事情是绝密,肯定是有人告密才这么快发现他们。

        于是,他向调查员指证了谭惟伦,却不说张瑞山的事。

        后来调查员为了从他口中调查出张瑞山的信息,告诉他对方已经把他全部供出来了。

        也如调查员所愿,两人彻底反目,把对方抖了出来,让这件事的全貌终于清晰地浮出水面。

        然而谭惟伦的嫌疑却没有这样洗清,反而那位讲师直接指证他与张瑞山是一伙的,两人经常待在一起,谭惟伦一定知道他们的计划。

        他这是把张瑞山两人当成了举报人。要真是这样对谭惟伦倒是好事了,但问题是并不是他们哪一方自首举报,他们全是被人举报的。

        现在华大讲师一口咬定谭惟伦知道这件事,就连张瑞山在后面的审讯中也渐渐开始怀疑起来。毕竟谭惟伦经常和自己待在一起,很难保证他是不是察觉了什么蛛丝马迹。

        于是,谭惟伦的嫌疑不仅没有洗清,反而因为这两件事重新遭到严密的调查。

        现在蒋美琴进来了,郑秋全也进来了,之前港城来的那些人在这件事之前大部分都已经走了,没走的现在都在这里了。现在就连港城几位作家也离开了,他一时竟找不到人帮他联系外界。

        相比起他们几个涉案人员,只是被牵连进来的人就要好得多了。就跟苏葵一样,不过是配合调查,,还是保密的,几乎对生活没有任何影响。

        但那是苏葵,周建林却因为这件事生活遭到了极大的打击。

        他收到了苏梅给他的信件。

        苏梅直接在信上告诉他,她已经知道苏葵和他在京城经常见面的事情了。更重要的是,她还知道蒋美琴在京城,问他留在京城到底是干什么,是不是为了她们两个,是不是和她们有什么!让他回来,马上回来!把事情解释清楚!否则她就亲自去京城找他!

        光是看着上面的文字,就知道写信人的情绪处于一个怎样不稳定的状态。

        周建林一看就拧起了眉头,苏梅怎么会知道这件事随后,他又收到了苏全福晚来一步的信,告诉了他始末。

        因为是配合调查的关系,他当然不可能想走就走,并且因为是执行任务的理由,还不能给苏梅回信。

        周建林主动将信件上交,这段时间他的信件都要调查的范围内。

        他向调查部的同志说明了始未,然后道∶"同志,我家里的情况就是您也了解到了,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苏全福已经告诉了他苏梅在家里都闹到进医院了,他也是怕没有回音的话苏梅再在家里闹出事情来。

        他的信件调查员已经很熟悉了,看到上面的内容也是皱起眉头。

        "周建林同志,你爱人在信上说你一定跟蒋美琴有关系,是猜测还是基于什么事实"

        周建林解释道∶"同志,你也看到了,我爱人她现在情绪不稳定,又听到我岳父说在京城见过这个人,所以才会胡思乱想。我和蒋美琴以及……信上提到的苏葵同志都没有任何不正当的关系。"

        对于这上面又提到苏葵,调查员已经见怪不怪了,还是按照常理询问了这件事。最后也没发现什么疑点,只不过是一个孕妇疑神疑鬼的猜测。

        至于周建林提出离开的事情,调查员道∶"这件事情我们还要请示领导,周建林同志,也只能麻烦你再多待几天。"

        没有办法,他不是苏葵一直就在京城上学,也不是港城几位作家因为任务能在审查后离开。他的身份太过特殊,即便是目前暂时查清他没有跟蒋美琴有接触,没有领导指示,他也暂时不能离开。

        然而这一待就待出事情来了。

        苏葵没有搭理苏梅的信件,周建林暂时不能给她寄信,苏梅在家里久久都没有等到回音,很快就坐不住了。

        明明她已经将事情写得那样严重,他竟然真的一点都没有反应也不打算回来

        苏梅一冲动竟然直接跑到大队办公室去让苏全福给她开介绍信,她要到京城去。最后还是被吴莲英死死劝住。

        "那就写!接着写!我看写多少信他才回来!"

        周建林的事情已经上报到领导那里,经过再三讨论,同意让周建林同志接受审查后离开。

        本来他已经快要走了,这时,苏梅再次寄来的信件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苏葵并不知道这几人发生了什么,因为她现在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十二月一日,苏葵的教辅资料《决胜高考》终于面世,教育部直接将它作为教材推出,迅速就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所有的高中全部由学校统一发下这套名为教材实为教辅的书本。

        看着白色封皮上的四个大字,所有学生都是懵的,这到底是什么决胜高考谁敢这么狂

        听老师解释,这是教育部亲自发行的,用来辅助他们学习的教辅书,让他们不懂的看前言就知道了。

        书本的前言是苏葵亲自写的,后续教育部在讨论出版的时候又加了一些内容。

        于是大家都知道了,这套书是由"教育模范"苏葵编写的。她曾经带领贺县高中全员考上大学。而她本人曾经被京大中文系保送却没有去,反而参加了高考,以最高分考入京城大学。

        这套书本就是如她贺具高中以及自一的学下方法利经验整理成册,为的就是i更多人也能得到子

        的学习方法,让更多人考上大学。

        看完所有人看到都惊呆了。

        全员考上大学最高分考入京大教育模范这事一组合起来,谁不知道啊!

        当初这事可是上过报纸的!全员上大学,谁听了不羡慕

        所以现在这个教育模范是把他们的学习经验全部贡献出来了更重要的是,这是苏葵的学习方法,她可是最高分!高考状元!

        一个高考状元的经验该有多么珍贵

        就是他们只能学到一半,那也能和贺县高中一样考上大学!此刻他们拿着书本手都抓得紧紧的,仿佛抓住的不是书,而是他们的未来。

        这件事的震动远不止如此。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432891/543994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