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回到清朝做盐商小说名字 > 第三十一章 知识的力量

第三十一章 知识的力量


  最近一段时间,魏玉珍忙于书局的事情,和董书恒也是聚少离多。

  《海国图志》、《近代西方简史》随着商队传播到了大江南北,一时形成了一股西学热。

  北京,故宫,御书房,年轻的咸丰,手中捧着一本《近代西方简史》,看得眉头紧皱。

  一旁侍候的懿嫔插嘴道:“皇上,这些西方小国,就是一群强盗,他们竟然抢劫了那么多国家。我们干脆别跟他们打交道了。”

  咸丰看了她一眼,这个叶赫那拉氏在他的众多妃嫔中算是聪明伶俐的一个,可是她看不懂啊,就是满朝的那些大臣们也看不懂形势啊。

  “吃到肉的狼,还会放过受伤猎物吗?”他饶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懿嫔说道。

  “这个姓独孤的作者是个明白人啊,此人如此精通西学,朕很想跟他聊聊。不过看样子用的是笔名。”

  “派几个人去查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他对着书房的黑暗处说道。

  “嗻……”黑暗处传来一个尖细的男音。

  不一会儿,皇城的一个不起眼的衙门,飞出一骑,向南而去,没人知道这个衙门的名字,但是这个衙门竟然可以夜间从皇城飞马而出,可见其不一般。

  “陛下,那个魏源写了这么大一本《海国图志》,也是极为厉害的。”懿嫔在一旁说道。懿嫔可不是无缘无故地捧魏源,只是家中有人来传话,有个自称扬州府驻京办的人给家里送了很多孝敬,她只是个嫔,上门巴结的可不多。

  “嗯,魏源也是老臣了,这么些年都在县上任职,确实埋没了。这样的大才,一个扬州知府还是不够的。”咸丰说道。

  苏州府一处茶楼之上,两波士子正在争执。

  “杜辉、丁洪林、罗正初、吕斌、姜玉钦,你们五人不要在这里里妖言惑众,那些西方蛮夷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一群不通礼仪的番邦而已。这本狗屁《近代西方简史》就是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一名穿着锦袍的士子说道。

  而那被说的四人刚刚正在茶楼中交流这本书,他们交流的内容被旁人听到了,因此引来一翻争执。

  四人中最年轻的吕斌说道:“你这么瞧不起蛮夷,为何不去上海把这些蛮夷赶走?为何眼看着蛮夷的轮船在长江航行?”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那名锦衣士子气急败坏地说道。

  “哼,诸位兄长,听说魏公准备在江北开办书院,我欲投其门下,诸位意下如何?”

  “同去!”

  “同去!”

  “算我一个!”

  众人一拍即合,各自回去准备行囊,渡江北去。

  湖南长沙巡抚张亮基府上,新上任的湖南团练使曾国藩正在与张亮基对饮。

  “曾公,这个魏源你怎么看,最近他编的《海国图志》颇为流传,老夫也是因此开了眼。”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  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现金/点币等你拿!

  “魏源,大才也,他是个明白人,我们确实应该学习西方之技,但是西方的学问不能都学,否则可能会断了我儒家之根基。”曾国藩说道,“只可惜其在江苏为官,否则张公可将其收入麾下,他也是我们湖南人呢!”

  “听说魏源手下的淮海军火器犀利,连胜发匪,可派人去看看。”张亮基说道。

  “我准备让小九过去。顺便从上海看看能不能买到一批火枪。”

  “这样,我让季高也过去吧,他和林工有旧,而那魏源也是林公故人。”

  魏源府上,书房里坐满十几个老人。

  “老魏,我们复兴会成立以来,可是没怎么聚过,我还以为都要散伙了呢!”一个老人说道。

  此人名叫冯道立,字务堂,号西园,今天已经七十高龄,不过身体健硕,他就是东台人,水利专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经史诸子、天文历象、舆地河渠、九章谶纬、医药兵器尽皆研究,尤其于水利研究造诣很深。道光二年曾入国子监,为恩科贡生,候选直隶州州判。咸丰元年制科选举孝廉方正,授援承德郎。其目睹淮扬人民遭受洪水灾难,无意功名利禄,立志为民解除水患。曾多次雇船至海滨、长江、黄河、淮河、洪泽湖、白马湖、高邮诸湖实地考察,跑遍苏北各地,访问耆宿、渔民、樵夫、农人,查阅水文方志史料,了解淮扬水路的来龙去脉,测绘了数以百计的水图,概括出“疏”、“畅”、“浚”、“束”的治水四法,设想了西水排江入海的路径。多次参加治理圩堤决口、疏浚运盐河、疏通入海口等大中型水利工程。

  “冯老,您先别急,今天我可是要给您一个大惊喜呢!”

  在做的一个个,大多是醉心实学,这个时代研究实学的人大多涉猎广泛,却也有自己的专长,在做的大多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却又不受传统儒学大家的待见。

  “来,书恒,过来拜见各位师叔伯。”

  董书恒一脸懵逼,今天魏源神神秘秘把自己叫来,结果就是为了见这一屋的老头啊!

  “老魏,这就是你新收的小徒弟吗?听说你升官还是靠着这小子呢!”一个老人调笑道。

  魏源被说了个大红脸,明明是自己提携这小子好吧。

  “诸位,不是我夸自己的徒弟,小徒有两个优点:一是练兵打仗,二是行商赚钱。这些我们这帮子老头都不行,所以有一件事我们办不成,只能靠他。之前小徒与我商量,准备建一座书院,专门教授实学,传播我复兴会新学理念,不然等我们这些老家伙入土了,谁还会记得我们呢。”

  众位一听皆是眼前一亮,要知道这时代实学可不是很吃香,自己想要开馆授学,不一定能够招到学生,也就无法维持书院的运转。

  魏源看向董书恒说道:“你还不了解在坐的诸位。我给你介绍一下。”

  “这位是西园先生,水利专家,对苏北的水文地理情况最是了解。”

  “这位是有壬先生,他之前任湖南布政史,现已经回到苏州任苏南团练使,数学专家,尤擅长勾股几何研究。”

  “这位康平大师,杏林圣手。”

  “这位王冲千王公曾经是督造院的大匠师……”

  ……

  ……

  “这整个一个晚清科学院加工程院啊!这些人放在后世一个个都是院士级别了。”董书恒万万没想到魏源的“复兴会”原来只是一个晚清科学家协会,他本以为会是一个政治组织呢!

  董书恒起身恭敬地位各位大佬起身行礼。

  “晚辈有罪,叨扰诸位前辈出山,不得安享清闲。”

  “实在是当前朝廷羸弱、外敌环伺、内乱不止,生民困于水深火热之中。望诸位前辈能够传播学识,为国家培养人才,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说着又深深鞠了一躬。

  “老魏,还是董贤侄会说话。小子,说说你地具体计划吧!”年纪最大的冯道立问道。老冯显然在众人之中极有威望。

  “诸位师叔伯,我准备陆续投资100万两来成立这家书院,可以向大家保证我们的书院肯定是当前大清乃至世界一流的书院,书院下面会划分各个学院,比如文学院、哲学院、数学院、医学院、外语学院、水利学院、工程学院、机械学院、农业学院……”

  “诸位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来选择领衔某个学院,每个学院设院长一人、教授、副教授、助教若干,有些学院会有专门的实验室,以方便进行研究。书院将成立一个基金会,各个学院有好的项目都可以向这个基金会申请科研资金……”

  ……

  ……

  董书恒一口气讲了半天,把他心中对于书院的想法一股脑地讲了出来。新书院的特点就是兼容并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哪怕在做的诸位都是各个领域的泰斗,也是被董书恒天马行空的办学理念还有那数额庞大的投资惊到了。

  “书恒的计划,怕是借鉴了许多洋人大学的经验吧!”魏源插话道。

  众人这才了然,要说在做的诸位谁对西洋最了解,那么非魏源莫属。

  “正是,而且这次我还会从西洋聘请一些老师加入我们的书院,还请诸位老师见谅。”

  “无妨,老夫倒是想看看这洋人学问有哪些厉害之处,能够在这些年后来居上。”

  “诸位师叔伯,自从师傅《海国图志》出版后,我们就放出要成立书院的消息。没想到反响那么大,现在已经有很多学子来到了高邮。因此我们不得不提前成立书院。高邮湖畔的新书院,已经建好了一些房舍,可以先用起来,反正第一届招录的学生不会太多。”

  说完董书恒拿出一份手绘的彩图,这是整个书院的平面图,整个书院怕是有一个县城大小,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有一座主楼,还有一些辅助建筑,这些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式的砖木合一式楼房,也有西方哥特式、巴洛克式的建筑,甚至还有阿拉伯样式的建筑。书院里面还有各种绿化设施,假山奇石,小桥流水,整个书院看起来就像一个园林。另外书院还有专门的学生宿舍区,教师别墅区。在高邮湖畔还有一个专门的码头,供游船停靠。

  众人不禁想象在这样一个书院中研究学问的情景,忍不住陶醉其中。

  ……

  就这样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淮海书院在风景秀丽的高邮湖畔成立。复兴会的一众大佬成为了学院的老师,包括魏源也会慢慢放下一些政务,把重心转移到书院之上。

  讨论完了书院之事后,董书恒拿出地图向西园先生请教了他的苏北灌溉总渠计划以及海堤改造工程。一下子把这位冯老先生的注意全部吸引过来,这两个计划正是老先生思索多年而又没法实践的计划。现在董书恒竟然愿意出钱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老先生感动得潸然泪下。

  老先生立马大包大揽下这两个项目,他手中甚至都已经有了大量的勘测数据。在老先生保证不耽误学院之事的情况下,董书恒把这两个工程前期工作交给了老先生。

  然后他又跟康平大师商量在高邮成立一家大型医馆,作为医学院学生的实践基地。

  其他几位也都要回去召集自己的学生故旧,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圈子,几位师叔伯总不能自己一个人就撑起一个学院,总要回去找帮手。他们这些人大多也都混的不尽如人意,毕竟在八股的圈子内,他们是异类。这次能有这样一个好的落脚处,还能一展心中所学,众人皆是非常开心,干起事来也是雷厉风行。

  书院招生的一些准备工作,会由魏源去做,魏源政务上的一些事情则交给了曾公。拿到了琦善的“尚方宝剑”董书恒现在正准备整合整个苏北的政务。他成立了一个行政总署,曾公在政务处理上有丰富的经验,因此这个总署会由他负责。

  地方上则是由协响办架空那些知州、县令。等部队整编好之后,协响办就会随着守备部队下到各个州县,协响办通过军队控制府库,从而控制整个州县的衙差吏员,再通过提升他们的待遇,彻底把知县、知州架空。之前的“鸠占鹊巢”计划已经让大部分的州县官员投靠了过来。这次再加上琦善的命令,整个计划实施起来并不是很难。

  很早的时候,董书恒就命令人力部招聘了大量的师爷、小吏。这些人施政经验丰富,收入却没有保障。在董书恒开出的高薪大棒下,人力部招聘了几百个这样的人,他们被组织起来学习西学,董书恒自己也亲自上阵给这些人做培训。现在这些人终于要派上用场了。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467374/653018472.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