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三国之银狐在线阅读 > 第529章 放权

第529章 放权


第529章  放权

        分家的事情交由邓洪去做。

        当年邓沈二氏,由邓洪的几个兄弟为族老。

        但随着邓茂等族老相继去世,邓洪就成为了邓沈二氏辈分最高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大汉三公之一,虽无实权,可政治地位极高,在宗族内部的话语权非常大。

        所以由他召开宗族会议,召集其余族中长辈,劝说诸多亲族拆分各家,各自散去,迁徙去其它地方繁衍生息是最好的选择。

        这件事情沈晨也有所考量。

        现在大汉属于地广人稀的情况,关中平原几万平方公里,也不过二三十万人口,正需要迁徙过去。

        还有河南平原,因为战乱导致整个河南上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人口堪堪二三百万人,后世人口最多的河南省,如今可以说是方圆百里没有人烟。

        因此如果能够给亲族分配田土,送他们离开南阳祖地,大抵应该是没有问题。

        而且这个政策不止是邓沈二氏,整个大汉的世家门阀都可以采纳这样的办法来逼着那些大宗族分家,强行迁徙人口,来缓解世家门阀的问题。

        不过也就是暂时缓解而已。

        因为大家族分裂出小家族,小家族迁徙到地广人多的地方,占据大量田地,慢慢发展起来,人口一多,又会变成新的大家族。

        虽然这样同时也解决了人少地多的问题,但几十上百年后,又会导致地方宗族势力根深蒂固。

        所以真正要想彻底解决宗族,还是得靠城市化和工业化才行。

        沈晨清楚了这些事情之后,第二日清晨就立即前往皇宫,希望能够在三省部台和皇帝那里召开一个小会议,谈一下这个情况。

        得知沈晨求见,刘禅连忙在北宫另外一个小殿崇政殿等候他到,同时又令人把徐庶庞统蒋琬等人召来。

        很快众人一一抵达,沈晨先到,随后徐庶等人也接连赶到,等人到齐之后,徐庶就问道:“陛下,召集臣等是有何事?”

        他是门下卿,现在大汉初建,百废待兴,三省部台每天要做很多事情,十分繁忙,天天往宫里跑有些浪费时间。

        刘禅就说道:“是骠骑将军有些事情想与诸位商议。”

        沈晨看着三人问道:“三省部台现在很忙吗?”

        “确实有些繁忙。”

        庞统沉声道:“收复全国之后,各地公文每日处理至少上万件,人手尚未补充,以至于诸多同僚每天都忙得团团转。”

        沈晨想了想道:“若是官员数量不足,陛下可以开恩科,特设取士。有才能及卓著者,也应该调任为官。”

        “骠骑将军的意思是?”

        “我以为现在大汉也就辽东尚未取回来,摆在公孙渊面前的要么是投降,要么是顽抗,负隅顽抗死路一条,派一上将攻灭辽东即可。明年到后年,军队要进行改制,留下精锐戍边,大量的士兵赐予田地回乡耕种,军官可以转业至地方为官吏。”

        沈晨说道:“现在全国刚刚平定,需要大量的地方官员维持秩序,军队出身的官员可能不懂得治理地方,但只要能够迅速学习培训,在效率上都要比普通官员雷厉风行得多,特别是有不少读书习字的将领。”

        汉代文武不分家,很多文人都是将领。如司马懿、郭淮、贾逵、王凌等,都是世家大族出身,饱读经文。即便是平民子弟,像沈晨的很多弟子,也都是文武双全,上可打仗下可安民。

        这些军官如果转业到地方当地方官,以目前汉代一个县有的几千,最多不过几万的人口,治理起来还是非常容易。

        “嗯。”

        庞统徐庶和蒋琬互相对视,觉得沈晨说得很有道理,这件事情确实可以这么安排下去。

        “另外关于三省部台人手不足的问题。”

        沈晨说道:“以前在南方的时候,大汉人口和土地不多,三省部台处理全国公务绰绰有余。现在人口土地扩增了一倍,就有些捉襟见肘。我觉得一可以充实政务经验丰富的官员入部台,二则是划分指责,增加新的部门。”

        “增加新的部门?”

        “是的。”

        沈晨当下就把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以及内阁制度说了一下。

        简单来说三省六部制度在魏晋时期就有了雏形,只是以前没有明确划分,现在则是彻底划分出来。

        把尚书台原来的六曹尚书提为六部,分管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下面又细分出一些职能部门,同时再在刑部之外设廷尉、大理寺。

        其中刑部职能类似于后世公安部,廷尉职能为检察院,大理寺则为法院,形成公检法制衡。

        另外就是设立军务院,是兵部的上级机构之一,兵部归属于内阁,被双重领导。里面内阁起到管理全国政务的职能,军务院则管理全国军队,从中央到地方,都实行军政分离,不再像以前那样,太守和州牧都为各地军政一把手。

        一系列的中央职能改制,听得庞统徐庶蒋琬等人津津有味,刘禅倒是百无聊赖,左顾右盼,一直到沈晨把制度说完,他才说道:“骠骑将军说得很好,朕觉得可以实行。”

        徐庶就说道:“陛下,这些事情还是要等丞相回来再做商议。”

        “那就这样吧。”

        刘禅发动技能放权,摆摆手说道:“朕有些乏了,想回去休息休息,一切听凭姐夫做主。”

        说着从席上爬起来,从后殿回去了。

        看到他这懒散的作派,沈晨无语道:“陛下一直都这样吗?”

        “一直都这样。”

        徐庶耸耸肩。

        “好吧。”

        沈晨说道:“陛下能够任凭我们行事,也说明了陛下对我们的信任,这是一件好事。关于我刚才说的这些,到时候等丞相回来,就再一起商议。”

        “好。”

        几个人都点点头。

        诸葛亮坐镇冀州,大抵要到十二月底才会回来。

        因为明年年初刘禅就要举行祭祀活动,同时还要大赦天下、赏赐群臣、排列功臣等等。

        到时候明年官场肯定要大幅度洗牌,大量的功臣将被授予职务,整个大汉也都要进入一个安定的和平发展时期。

        说完了改制的问题后,沈晨又与他们谈起了分家的事情。

        他说道:“一个国家要想长久发展,就必须要齐心协力,团结共助。但宗族一直是阻碍国家强大的一个毒瘤,诸位觉得应该如何是好?”

        “晓卿有什么高见?”

        徐庶问。

        “宗族势力是不可根治的,关键在于家族,泱泱华夏千百年来,因祖宗信仰而团结在一起,最终小家变大家,大家为国家。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不分你我。然而宗族内部人员抱团取暖,对抗官府,不纳税、不徭役,一旦宗族出了高官,立刻就飞黄腾达,成为世家门阀,左右朝廷,这自然是不行的。”

        沈晨说道:“不过彻底瓦解宗族势力也做不到,只能减少其影响力,加大官府的权威性。另外就是如今交通、通信不发达,百姓需要有宗族进行约束,才能减少为非作歹,乱国家法治的事情发生。所以对于宗族势力,不能用蛮力,而应该用巧劲。”

        “巧劲?”

        庞统问道:“什么巧劲。”

        “宗族内部其实也有争斗和压迫,主脉占据大量资源,其余分支旁系或沦为主脉佃户,或吃些残羹剩饭,其中必有不满者。”

        沈晨指出问题关键:“没有谁不想当家做主,纵使宗族有约束,一旦规矩没有立好,做到公平公正,也管不住人心会散。所以可以要求各地官府,登记户籍造册,对田地较少或者无田佃户、农奴劝说他们迁徙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去,由朝廷免息借贷给他们食物、种子,当地官府帮助他们建造房屋,开垦荒田,这些都纳入地方官员的政绩当中。”

        “这听起来有些像是推恩令?”

        徐庶睁大了眼睛。

        沈晨笑道:“也算是吧,反正就是要把大宗族分化为小宗族,减少宗族的影响力,削弱他们的实力,此后三乡老继续保留,但乡设乡长,亭设亭长,官府的影响力要在乡亭当中做到不弱于宗族!”

        “唔”

        庞统沉吟道:“现在大汉百废待兴,北方人口尚未登记造册,但关中、河南、徐州、青州等地确实人少地多。只是这样做的话,会不会又衍生出新的大量宗族来?”

        “没有办法。”

        沈晨摇摇头:“任何时代任何政策,都只能解决眼前的困境,这世上从来都没有什么能够维持几百年上千年的完美政策,先治疗眼下,再着眼于将来。”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无不想根治地主、宗族等顽疾。

        但没有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不可能彻底解决,只能勉强维持个几十上百年。

        后世有不少人说雍正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彻底解决了地主官绅阶级不纳粮的问题,但实际上到清后期这个制度基本名存实亡。

        所以在古代能短暂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是很不错了,先治标,再治本。治大国如烹小鲜,很多事情都急不得。

        好在因为南方大汉生产力大幅度提升,粮食产量丰富,足够现在整个大汉发展。

        因此朝廷有能力做到出钱出粮帮助各地百姓迁徙,把人多的地方转移到人少的地方,平均一下地方人口。

        这种平均可不是简单地将人口送过去那么简单。

        各地受限于地形,发展有限。

        如会稽郡也就是后世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少地也少,基本只能对外迁徙人口而不能对内。

        所以这个平均人口的意思是将人口多土地多的地方,转移到人口少土地多的地方。

        比如河北现在人口较多,那就把河北的人口大量转移到河南去。

        虽然目前河北土地利用率其实远远没有到达极限。

        因为冀州占用的华北平原多达二十多万平方公里,以如今的生产力,开垦出上亿亩田地绰绰有余,足以养活两千万人口。

        而眼下冀州也不过七八百万人,还有很多荒地没有开垦。

        但如果冀州的人口和土地比例是4比10的话,那么现在整个河南的人口土地比例就是1比10,从冀州匀出那么一分人口填补河南空缺,就是当务之急。

        这样很好地平均了两地的人口,让河南这个中原王朝自古以来的人口和经济中心能够尽快从战乱中恢复过来。

        所以迁徙人口,是削减世家宗族影响力,缓解河南、关中人口少的最佳办法。

        可谓是两全其美。

        “现在人口最多的地方一个是荆州,一个是河北,我建议明年先清查天下人口,统计出具体数量,顺便让各地官府把各地世家宗族势力了解透彻,再进行迁徙人口的事宜。”

        徐庶说道:“最好的情况就是从荆州迁徙人口至关中,从河北迁徙人口到河南。另外就是淮南现在也是千里没有人烟,或许可以从江东迁徙人口过去。”

        “嗯。”

        沈晨点点头道:“迁徙人口要讲究就近迁徙原则,除此之外,最后一件事情就是交通。”

        “要修路吗?”

        蒋琬问。

        沈晨说道:“不是,要修河。”

        “修河?”

        “不错,我以为若能把大河、大江、淮河连接起来,再从幽州修一条通渠,则天下除巴蜀之外,交通将大大便利。”

        “这可是个大工程啊。”

        “是的,因而需要从长计议。我觉得中央应该成立地质部门,绘画全国各地各县山川河流,将华夏舆图描制出来,有了水利舆图,便可以利用原来的水道修渠,则事半功倍。”

        沈晨提出建议。

        《汉书》有关于河流的记载,但一是无图无真相,二是记载较少,甚至很多河流都已经消失在岁月长河当中。

        而对于水利较为全面了解的是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但这玩意儿要三百年后才出来。

        所以汉朝官方就得搞自己的《水经注》,通过朝廷的力量去搜寻全国各地的山川、河流,同时鼓励各郡县在自己县内寻找矿产,利用灌钢法发展冶炼技术,加强农业工具的提升。

        先鼓励农业,重农抑商,再逐步放开工商业,促进商业发展。就如通后世我国建立之后,要先解决百姓吃饭问题,然后才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这样农业、修运河同步进行,等农业发展起来,运河修好之后,就能够加强全国经济人口流通,壮大国力。

        徐庶庞统蒋琬等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纷纷点头同意。

        当下四个人又聊了一些其它事情,差不多谈了一个多时辰,最终才结束了会议。

        “那就这样。”

        庞统觉得今天的会议还是很有收获,至少解决了好几个现在遇到的麻烦。

        而蒋琬则全程旁听,没有太多发表意见。

        虽然他是中书丞,也是副相之一,但资历尚浅,还不足以与众人议论,因此多听多学是最好的选择。

        当下会议结束,三省部台就先做这方面的安排,进行会议的文书汇总。

        等到诸葛亮回来,再做最终决议。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566112/11652371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