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汉末社会结构分析
第65章 汉末社会结构分析
今日宴会虽然认识了庞统徐庶等人,但对于沈晨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好喜悦的。
因为古人与后世来者的价值观碰撞,冲散了这种认识名人的喜悦。
当他看清楚这些古代世家大族的真面目之后,就由衷地感受到了一种恐惧。
那就是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观在古代并未竖立起来。
双方看待事物的道德标准有非常大的差异。
就好像二十四孝在后世大部分人眼中,应该都属于陈规陋习的愚孝。
可时人眼中,却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难怪五胡乱华会发生。
扭曲的道德观,再加上高高在上的世家名门从未把底层百姓放在眼里。
当上层不把底层当人看的时候,当百姓沦为两脚羊的时候。
你又何必奢望他们能够为你们这些上层人拼死拼活保家卫国呢?
这让他很担忧。
然而在思考了很久之后,沈晨又最终还是将这件事短暂地抛之脑后。
毕竟后世的价值观来源于基本道德观,同样来源于生产力足够,仓禀足而知礼节,吃得起饭才能思考人生。
在这个战乱的年代,你跟大家说底层百姓的命也是命,无异于对牛弹琴。
所以这场关于时政的讨论很快结束。
众人都是士子,又聊起了学术探究,沈晨也打起精神,不再聊三观的话题,而是融入进去。
虽然三观不同,但当全世界都是这样的时候,自己反倒成了异类。
因此没必要说些他们不喜欢听的话让人排斥。
午后,众人酒足饭饱,又聊了许久,从天文地理到民生百态,从古代经典到今日时文,很快大家就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等到雨停了,宴会也散去,王粲下午打算去一趟中卢县拜访一位朋友,潘濬他们则要回书院,徐庶送庞统回乡里去,只有沈晨说是打算回城里叔祖家。
酒舍给他们分别安排了车马,沈晨到了叔祖家后,得知邓洪外出访友去了,他又不想回书院,便干脆从叔祖家拿了一些腊肉作为礼物,让府邸奴仆驾驶马车送他去城西隆中。
诸葛玄到襄阳后就住在隆中,买了一些土地建造房屋,把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嫁出去后,他也轻松了不少,一个人抚养诸葛亮两兄弟长大。
到隆中后轻车熟路地去敲门,开门的是诸葛家的奴仆小童,沈晨就问小童诸葛玄在哪里,他要先去拜见长辈。
没想到小童告诉他,诸葛玄也去访友去了。
因为已经到了年底,州府休沐,很多官员都放假了,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收拾行李回乡的话,都会趁着这个时间去走动一下朋友。
不过诸葛玄虽然出门了,诸葛亮兄弟却在家中读书,听说沈晨独自来拜访,便高兴地邀请他到后院。
沈晨把礼物交给小童后,跟着诸葛亮和诸葛均到后院来。
“阿晨,伱却是有一个多月没来看我了。”
诸葛亮今年已经十五岁了,身高一米七四,体态极为修长,他热情地带着沈晨到了后院屋内。
“兄长在家里看书吗?”
沈晨看到里屋正烧着炭盆,炭盆旁边的地上铺着席子,左右两侧的木板上摆满了书,最近天气寒冷,他就在家中烧炭取暖读书。
诸葛亮盘膝坐下,点点头道:“是啊,临近年关了,叔父说过几日去拜访两位姐夫,然后与姐姐和姐夫一同祭祀父母祖宗,所以这两日就待在家中,不能出去。”
汉朝有非常隆重的祭祀文化,逢年过节,都必须祭祀祖先。而且过程还有一套仪式,比如沐浴熏香,不能出门,如果是寒食节的话,还不能吃热菜。
沈晨就坐在他旁边,说道:“嗯,过几日我们也准备回黄门亭过年去,算起来咱们从徐州迁至荆州也已经两年有余,家乡怕是回不去了,就只能在荆州设立祭坛,祭祀父母祖宗。”
旁边的诸葛均十二岁了,个子比沈晨还矮一点,忽然说道:“我听说天子已经回到了洛阳,摆脱了那些西凉武夫们的控制。以后会不会天下承平,我们也能够回到家乡呢?”
沈晨摇摇头道:“天子才出虎穴,又入狼窝。如今曹操在许昌开设朝廷,把持朝廷。所谓奉迎天子,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罢了,将来中原战乱,还不知要打多少年。”
“曹操得到了天子吗?”
诸葛亮皱眉。
他和诸葛均整日在家中,对外面的消息并不知道。
目前得到的情报还是一个多月前诸葛玄随口提了一句,天子到洛阳的事情,而且荆州地处南方,得知消息也比较滞后。
像刘协是七月入秋到的洛阳,然后九月份迁都许昌,刘表前些日子才得到消息,遣使供奉。
所以现在整个荆州得到的信息也就是九月刘协迁都许昌,而诸葛亮他们由于信息来源比较闭塞,比一般人知道的事情还要滞后。
沈晨点点头道:“嗯,是啊,现在天子已经在曹操手里,很多人觉得曹操会是周公和霍光,兄长觉得呢?”
诸葛亮沉思了许久,摇摇头:“我不知道。”
沈晨问道:“难道兄长也觉得,像曹操这样的人,会选择匡扶汉室吗?”
“观其行,残暴至极,只是我也不知但我觉得,周公和霍光,应当不会如此凶厉。”
诸葛亮虽然自幼聪明,但目前也不敢做出判断,只是从徐州一路南下,看了太多惨状,觉得周公和霍光,大抵不会残暴至此。
沈晨又问道:“兄长觉得,百姓重要吗?”
“自然。”
诸葛亮说道:“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可是为什么那些世家大族,高门贵胄,却觉得百姓如野草一般,肆意践踏呢?”
“你是说曹操吗?”
“不是,今日我与一些豪族子弟在一起,观他们言行,我问他们对曹操屠杀徐州数十万百姓如何做想,他们觉得这并非什么大事。”
沈晨有些郁闷,与古人价值观不同,导致他对自己原有的价值观产生了一些怀疑。
倒不是怀疑后世价值观是对是错,而是在想,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适应这个时代,是不是应该学一学那些世家子弟,有的时候就应该心狠一点。
他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也会犯错,也会有考虑不周的时候。但沈晨觉得自己优点就在于会反省,会在事后复盘。
今天这件事情也复盘了一下,他就总会去想,到底是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还是这个世界是错的,他才是正确的一方?
诸葛亮思考了很久,摇摇头道:“抱歉阿晨,我没办法给你答案,但我自己觉得,肆意屠杀百姓肯定是不对的。”
“我很苦恼。”
沈晨挠挠头:“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也许有一个人能告诉你。”
“谁?”
“你可以去问问庞德公。”
诸葛亮说道:“上个月叔父带我去拜见了他,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智慧的长者。”
沈晨就说道:“那兄长可以陪我一起去吗?”
“好。”
诸葛亮看了一眼诸葛均道:“阿弟,你在家中,我与阿晨去一趟鱼梁洲。”
诸葛均说道:“这都午后了,去鱼梁洲还得乘船,今天能回来吗?”
沈晨就说道:“无妨,回不来就住在城里吧。”
两个人便立即启程。
鱼梁洲其实离隆中很远,隆中在襄阳城西面约十七汉里处,换算成后世公里大概是7公里,坐马车得四十分钟到襄阳。
而襄阳到鱼梁洲去得坐船,从码头顺着汉江往东大概三十多里,虽然是顺水,但也得一个多小时。
所以去一趟可能要一个时辰,来回就得两个时辰。再加上还得与庞德公攀谈,现在已经是下午大概一两点钟,可能今天确实是来不及回隆中了。
不过诸葛亮既然答应陪他去,那自然是无所谓,反正沈晨的叔祖家就是他家,多他一个人睡觉并不会占多少地方。
两个人坐马车到了襄阳,然后在码头坐船去了鱼梁洲,身边跟着两个邓家的奴仆护送着过去。
到下午大概晡时三刻的时候到了庞德公家。
庞德公在鱼梁洲上有大宅子,《襄阳记》他家除了妻子之外,还有很多奴仆,就可以知道作为庞氏族长,他虽然隐居岛上,可生活过得并不差。
这个时候庞德公正在家里吃饭,下午晡时是吃饭的点,听说沈晨和诸葛亮前来拜访,他就让他们进来。
两个人手里都提了礼物,厅内庞德公与夫人还有儿子庞山民儿媳诸葛氏一起。
“阿弟,你怎么来了?”
诸葛氏很惊讶。
历史上诸葛亮与庞德公认识,就是在二姐嫁给庞山民之后。
所以他与庞德公也算是亲戚。
诸葛亮就说道:“是阿晨有些问题想请教庞公,我陪他一起来。”
沈晨把手里的礼物交给仆人,拱手向庞德公道:“庞公,冒昧打扰了。”
庞德公大概五十岁上下,看着像四十来岁,很是和蔼,笑着说道:“一起吃点?”
“之前与徐庶庞统他们一起吃过了。”
沈晨回答道。
庞德公点点头说道:“那你们先去厅里等一等。”
两个人就告退出去,在外厅等候。
大概十多分钟后,庞德公才走出来,盘膝坐在厅内席上。
二人起身见礼。
庞德公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然后才问道:“有什么事吗?”
沈晨就把事情说了一遍,末了又问道:“我想问庞公,百姓死活真的没那么重要吗?”
庞德公想了想,说道:“重要,但也不重要。”
“为什么呢?”
沈晨问。
庞德公就说道:“天下承平时,朝廷需要百姓种粮食来维持国家生计,因而民贵社稷次之。可天下大乱时,连社稷与君都已经保不住,无数饥饿的百姓就成为了负担,所以就变得不重要。”
沈晨思索道:“所以天下承平的时候,国家还能够维持法度。但天下大乱时,国家法度不再,人命就也如同草芥。”
庞德公说道:“《礼记》曾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国家崩坏而法制不存,人为了活命,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因而我们没办法从道德上谴责别人屠戮百姓,而只能说他为人残暴罢了。”
“那么曹操屠杀徐州那么多人,公也以为,他将来会能够辅佐天子,成为周公霍光?”
沈晨反问。
庞德公摇摇头:“我不是曹操,亦不知道他会怎么想。我只能告诉你,至少天子现在在许昌,那么曹操就手握正统而可网罗天下。那他屠杀百姓的事情,人们就会选择将它遗忘。”
“为什么呢?”
“《六韬》不是说过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那么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因为权势?”
“也可以这么说。”
“可如果那些被屠杀的人当中,有那些追逐权势的人的亲属家眷,他们也会如此吗?”
“世家大族,皆是如此。舜杀鲧而禹仕于舜,卫侯杀元角而元咺忠于卫侯,家族若想兴旺,非权势所不能也。”
“我明白了。”
沈晨大概也懂了这个时代的价值观。
对于世家门阀来说,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特别是汉末魏晋时期,门阀政治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
所以百姓的死活在世家门阀眼中,什么都不是。
因为他们为了家族利益,即便是出仕于仇人,也是无所谓的事情。
比如孙策攻破庐江,几乎灭了陆氏满门。可陆逊还是出仕于东吴,为孙氏鞠躬尽瘁。
曹操杀了周不疑,他舅舅刘先屁都不敢放一个,后来还当上魏国尚书令。
为了权势连亲人的仇恨都可以放下,与自己无关的百姓死了,又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还是那句话。
人命在古代这个社会,就像是金字塔,只有身份尊贵的人才重要。
金字塔底层的人,不过是一堆生产资料用的牛马罢了。
沈晨得到了庞德公的指点,也算是明白了这个时代那些世家大族们的秉性,明悟了很多东西。
他思索了一会儿,问道:“有没有办法,让百姓受到重视起来呢?”
“有。”
庞德公说道:“如果能够安定下来,百姓能够生产更多的粮食,为上位者供奉更多的钱粮,他们才会被重视,只不过也许那会变成一种财产罢了。”
“生产力。”
沈晨这下终于明白了高中政治学到的内容解释。
庞德公好奇问道:“何谓生产力?”
沈晨就说道:“是指地里的产量,曹操屠杀百姓,一是要阻拦袁术北上,二是军中无粮,所以犯杀徐州男女老少数十万,劫掠粮草以解决缺粮的问题。如果地里的产量更多,粮食更足,也许他就不会这样做了。”
之前分析曹操是为了阻止袁术北上,但另外一个原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粮草不足的问题。
如果曹操粮食够的话,他完全没必要搞屠杀,直接像后来汉中和淮南搞大迁徙就行。
所以归根到底,依旧是生产力的问题。
后世因为物资充沛,生产力足够,很多人都忽视了什么叫饭都吃不饱,什么叫物资匮乏到饿殍遍野。
即便是沈晨穿越过来后,也算是衣食无忧,因此他没有第一时间想到这点也正常。
不过经过庞德公提点,倒是想了起来。
黄门亭通过沤肥技术粮食不缺。
可天下不是处处黄门亭,中原战乱没有一个合适的种田环境,到处都有大饥荒。
要是生产力够的话,或许曹操没必要非得靠搞大屠杀来解决他的危机。
“是啊,问题的根本,还是人要吃饭。”
庞德公感叹道:“如果人人都能吃得饱饭,人人都可以读书的话,那么那些世家大族,又凭什么敢视百姓如野草呢?”
沈晨在这一瞬间忽然正色了起来,起身认真向庞德公拱手说道:“多谢庞公为我解惑。”
庞德公饶有兴趣地看着他道:“你明白了些什么?”
沈晨说道:“我明白了这个世界为什么会不公,这个天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为什么呢?”
庞德公问。
“是因为底层百姓连吃饱都已经很困难,所以才命贱如草。而且古代先贤传下来的典籍,都被世家门阀掌控,百姓没有了上升的通道,他们也无法改变自己穷困潦倒的命运。”
沈晨回答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黄巾之乱的根源,不就是因为百姓们田地被世家豪族占据,不得已只能造反来为自己谋一条生路吗?”
庞德公赞赏道:“你能认识到这一点,非常好,我也是看了很多书,见了很多人,走了很多地方,多年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你觉得,这样的一个世道,能否改变呢?”
“我觉得能。”
沈晨说:“如果有一个人出现,稳定天下乱局,想办法提高地里的产量,然后将知识无私地教授给所有百姓,那么这个世界肯定会变得更好。”
“很难。”
庞德公摇摇头:“我想了很多年,都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所以刘表几次请我出仕,我都不愿意去。因为我知道,我也改变不了这一切。我只能在这里偶尔教书,自己耕作,却庇护不了任何人。”
关于这个问题,刘表和庞德公也讨论过。刘表希望庞德公出山帮助他,这样就能够保全天下人。
但庞德公却认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归宿,自己无能力改变这一切,所以还不如乐于清贫自在地好。因此最终选择了保全小我,而没有选择出仕。
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就和他不同,虽然诸葛亮也清楚刘备的实力太弱小,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为了心中的理想,依旧不可为而为之。
或许庞德公比诸葛亮看得更清楚这个世界的本质,但至少在这份大义大勇之上,诸葛亮要超过庞德公这位曾经教过他的老师。
“庞公是因为对这个世界已经失望了,觉得自己无法改变才只想隐居起来,可我恰恰相反。”
沈晨昂起脑袋,目光炯炯地看着他:“我坚信这个世界会有跟我一样善待百姓,坚持自己心中那份使命的人出现。”
庞德公长叹道:“后生可畏,希望你能始终如一,坚守自己心中的这份信念吧。”
“我会的。”
沈晨重重地点点头,在这一刻,他明白了汉末阶层运行的逻辑和规律,也就明白了该怎么打破这个固有的社会秩序。
沈晨的设定其实不像上本谋伐陈暮的设定那么厉害,陈暮的设定其实很妖孽,智力110,很荣幸的是我没有写得低智,他确实做到了妖孽。而沈晨的话,是在一步一步成长过程当中,所以对社会结构认知和大局观的考虑就就远不如陈暮,不过相信他,会成长起来的。马上就是大戏了,尽情期待。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566112/116634552.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