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三国之银狐小说 > 第102章 失于农而好于学,贫于家而长于志

第102章 失于农而好于学,贫于家而长于志


第102章  失于农而好于学,贫于家而长于志

        食时刚过,眭亭就已是人山人海。

        除了因立场不同,想来砸场子的荆州各大世家以外,其他来看热闹的人也不少。

        周边乡亭的百姓,来荆州避祸的普通士人,以及沈晨的朋友。

        是的,秦桧还有三五好友呢,沈晨也有朋友。

        王粲潘濬他们都来了,虽说宋忠和沈晨也立场不同,但师徒一场,大家只能算是好聚好散,没闹什么太大矛盾。

        因此岘山书院也有一些人过来,他们已经在山上和沈晨辩论过,自然也就没打算过来参加。

        王粲他们也只是来看看沈晨今日情况,不至于帮场子,但也不至于砸场子。

        除此之外,其他普通士人数量更多,甚至能有三四十人。

        如徐庶、石韬、孟建、崔均等人都在。

        他们在荆州士林地位不高,只是外来荆州避祸的普通士子,所以即便各自有立场,也难以掺和进来,索性过来观战。

        而沈晨虽然也是外来普通士子,但他依托于邓氏,有新野邓氏和刘表站台,加上邓洪娶了蔡瓒的女儿,水涨船高,地位自然与他们不可同日而语。

        其中也有重量级嘉宾,那就是庞统。

        庞统在司马徽来之前其实名气不大,要到明年,也就是公元198年司马徽南下到荆州之后,逢人便夸庞统是荆州名士之首,他才声名鹊起。

        但他背后的家族却不容小觑。

        乃是目前仅次于蔡氏和蒯氏之下的襄阳庞氏。

        庞德公的影响力遍布整个荆州,因此他的到来,也令有些人揣摩莫非是庞家要下场参与?

        “庞公不是向来不理政务的吗?刘使君曾经几次希望让出仕,庞公都没有答应,庞统来了,莫非?”

        “别瞎猜,庞公德高望重,怎么可能会来掺和小辈们的争论。”

        “但那不是就说明庞公也觉得刘使君”

        “闭嘴,你想死别害我们。”

        几个士子低声谈论。

        唯有此时站在徐庶身边的庞统注意到那边议论纷纷,只是目不斜视,懒得搭理。

        庞德公寄情于山水,确实没有参与时政的意思。

        蔡瑁和蒯越见他屡次拒绝刘表征辟,以为他是同道中人,也想依附于曹操,去年就去找过他,问能不能劝服刘表归附,结果庞德公笑着避而不谈。

        后来也证明他确实只想做闲云野鹤,曹操夺取荆州之后,就想征辟他入仕,却被他拒绝,隐居鹿门山去了,根本没想出山。

        所以庞德公是不可能派庞统来代表庞家表态。

        这次庞统过来,也只是以私人身份过来,看看沈晨的才学。

        庞统是个喜欢评论别人本事的人,后来才冠荆楚,名气很大,就时常评论杰出人才。

        上次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沈晨的观点就比较独特。

        大家都以为曹操迎接天子,是周公霍光,能够以奉天子征讨四方贼寇的名义匡扶汉室,唯独他认为曹操乃是王莽董卓,令人诧异。

        不过他虽然和众人的想法有所出入,但庞统还是想看看,沈晨的才学是否能支撑起他的论点,因此才过来围观。

        当诸葛亮带着诸葛均下马车的时候,就看到了他们在不远处的亭舍外搭建的凉棚下休息,于是缓缓走了过去道:“元直兄、广元兄、公威兄、州平兄、阿统兄”

        他一一向众人打招呼。

        这几个月来诸葛亮和沈晨也时常会拜访庞德公,徐庶他们和庞德公关系不错,和庞统的关系也很好,因此大家互相认识,只是目前还不算熟。

        特别是庞统,到现在为止诸葛亮和沈晨也就见过他几面。

        因为颍川名士司马徽在颍川开设学堂,名气很大,所以前几年庞统就去拜访司马徽去了,一直到去年才回来,双方的交情也只能算点头之交。

        不过交情虽然一般,但双方毕竟是亲戚关系,因此肯定要过来一趟。

        而且由于庞统不像诸葛亮因为没有长辈而提前取字,因而诸葛亮只能称呼今年十八岁的庞统小名,这样才不算失礼。

        徐庶这人比较自来熟,对诸葛亮笑道:“孔明,你也来了?”

        诸葛亮点点头,看着不远处正站在宅院门口的沈晨微笑道:“阿晨今年要开设学馆,我自然也要来看看。”

        “你莫非也觉得曹操是王莽董卓?”

        徐庶纳闷。

        今天来这里砸场子的,大半都是因为沈晨对抗曹操,又怂恿刘表割据,坏了他们的利益,所以才来搞事。

        但他们这些底层普通士子,由于没有背景,也不会因为刘表归附曹操而得到重用,因此反倒没有利益关联,更能从其它角度看问题。

        之前沈晨认为曹操是王莽董卓,众人觉得偏激了一些,现在看到诸葛亮过来力挺他,徐庶才觉得莫非诸葛亮也这么看?

        诸葛亮摇摇头道:“我不知道曹操是不是,但至少从徐州一路过来,尸积如山,血流漂橹,令人畏惧呀。”

        “曹操确实杀戮过重了些。”

        徐庶点点头,这一点不可否认,只是杀戮归杀戮,白起还坑杀四十万降卒呢,只要他能够匡扶汉室,为朝廷效力,在这一点上就属于瑕不掩瑜,世人也会选择原谅。

        二人正说着,沈晨就已经从大门口走出来,在门外除了邓洪和刘先这两个刘表派来帮忙站台的以外,还从黄门亭调来了二十护卫维持秩序。

        此刻门外已经有不少人,粗略看去,约有二三百,其中一部分是带小孩过来读书的家长,有部分是周边看热闹的乡民。

        其他的就是砸场子的士子,来围观的普通士子,以及像诸葛亮王粲潘濬等来密切关注此事的友人。

        沈晨出来后,外面诸多家长喊道:“沈小郎,我带孩子来读书了,还带了束脩礼。”

        “小郎,是今日开课吗?”

        “小郎,我家非常贫困,连一根腊肉都没有,只能带了两块饼过来相送,伱能收下我儿子吗?”

        “我家孩子已经十七岁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来就学。”

        诸多乡民纷纷上前。

        他们身边都带着孩子,有的五六岁,有的七八岁,大部分都在十岁左右,甚至还有十五六七岁的青少年。

        古代的识字率是非常低的,特别是在纸张都没有普及的汉代,受限于,人们读书习字,往往要靠竹简和名师教导。

        所以能够读书,最少都要是寒门豪强级别,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财富的人才可以读书,最普遍的则是世家有自己的家族内部教育。

        而广大乡民百姓则完全没有受教育的土壤,因此七老八十都不识字者比比皆是,周边乡村平民和贫民子弟,稍微有些卓越见识者,都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因此抓住时机,送孩子过来,哪怕是已经青少年,也希望他们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沈晨笑着说道:“诸位放心,先贤孔子曾经说过,“有教无类。”,不管是任何人,都应该有学习知识的权力,孔子也是十五而志于学,不管任何时候读书习字都不算晚,而且礼物不在于珍贵,即便是两块饼,也能来读书。”

        “那就好那就好。”

        乡民们原本惴惴不安的心情顿时放下来,他们能送自己子嗣来读书,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就怕沈晨不收。

        正在这时,有人忽然说道:“子曰:“有教无类”,然“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既无束修,何谈礼耶?如此无礼,耶能收徒,岂不见笑大方?”

        沈晨皱了皱眉头,看了过去,见是个年轻士子,心道你这厮才无礼,遂说道:“诸位要想辩经,待会进来自便,现在请容我招收学生。”

        “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那士子强硬道。

        沈晨顿时脾气上来,拂袖道:“束脩,礼之薄者,道尊而后知敬学也,人皆知《礼记》云:正心诚意。乡民虽无束脩,乃能失于农而好于学,贫于家而长于志,此莫非谓之心诚否?便是先师亦能免颜回之束脩,你这厮却只在乎此番俗礼,当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当时收学生需要十根腊肉作为礼物,注意是礼物而不是学费。因此如果没有给腊肉的话,就会被视为无礼。有句话叫做“古闻来学,未闻往教”,而这束脩,其实就是代表着你诚心求学的一种态度。

        所以当时如果没有给束脩做礼物送给老师的话,老师会很生气,值不值钱另说,至少会让老师觉得心里不舒服,觉得这个学生求学态度不是很好。

        而那名士人指责沈晨的地方,就在于乡民不送束脩,他却开心地收学生,不管是对乡民来说还是对沈晨自己来说,都是一种无礼的表现,没有礼仪的人,又如何能够收学生呢?必然会被大家嘲笑。

        可是他不会去想,底层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十根腊肉对于他们这些世家大族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一年到头一块肉都不一定吃得上的底层来说,拿十块腊肉做礼物,那是很大的负担。

        因此这种人,完完全全是一种何不食肉糜的心态,自己恬不知耻,却跑来指责沈晨这样免大家送礼,免费教授百姓读书的人,显然是一个只知道死磕礼法书籍的腐儒罢了。

        本来沈晨还想着给他点颜面,到时候进去再谈,结果他非得在大庭广众下继续追问,那沈晨自然不客气,上来痛骂他一顿。

        这种人简直是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

        那士子被驳斥得一愣一愣的,还不知道该说点什么,结果周围人倒是一片叫好。

        “好,说得好。”

        “这话倒是不错,乡民们虽然没送礼物,可人家是抛弃了家中农业前来读书,宁愿饿着肚子过来,这难道还不够心诚吗?”

        “正心诚意,正的是心,诚的是意,人家沈小郎是对的,那人倒有些舍本逐末了。”

        为沈晨叫好的大部分都是寒门或者底层人出身的士人。

        他们虽然阶级要比平民和贫民高一点,但至少是离底层会近一些,知道底层人的生活有多艰难。

        人家拿不出束脩,本身就代表了家境已经非常贫困。

        即便是非常贫困的情况下,却愿意在这个时候不去从事农业生产,而来沈晨这里求学,还不能够证明求学的心有多诚吗?

        所以那人被骂也只能是活该。

        这边沈晨骂完之后,就招呼外面的学生家长们进来,一一登记,写下姓名、籍贯、年龄等等,送来的束脩都一一收下,因为总有家境稍微富裕一点的,给得起见面礼。

        而那些家境特别贫困者,很不好意思地空手而来。沈晨不仅没有收礼物,还说如果孩子学得好,他还会奖励一些东西鼓励他努力读书。

        一时间众人想法不一,各有念头。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566117/116634514.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