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大结局 > 第434章 西南构想(二)

第434章 西南构想(二)


第434章  西南构想(二)

        朱由校见朱国祯这么说,微微一愣。

        他没想到朱国祯居然在意此事,不过他想想也可以理解。

        科举本来就是读书人的头等大事,而科举名额则关系到每个士子考中的概率。

        如果贵州中举的人数多了,那参加会试的举子也多,就会无形增加后面会试、殿试的难度。

        “朱阁老此言差异,对于其他省的士子不公平,那对于贵州科举名额极少,对于贵州士子就公平嘛。”

        朱国祯这么一说立刻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沈灌闻言当即就站出来驳斥。

        但朱国祯闻言却毫不在意,不卑不亢道:

        “沈阁老误会了,我并不是反对增加贵州科举的名额,相反朱燮元的提议甚是不错,但只是觉得名额不宜过多,否则太过矣。”

        “那朱爱卿觉得增加到多少为好?”

        朱由校闻言不禁好奇起来,朱国祯见皇帝询问,缓缓回复道:

        “陛下,嘉靖十四年,世宗皇帝念贵州士子多去云南参加会试,一路上奔波劳累,甚是危险,因此朝廷批准了贵州建贡院开设乡试,定名额为二十五人。

        因此臣认为如果要增加的话,最多再增加十人,一共三十五人为宜。这个数额与其他布政司数额不多,但也不算少,正好适合贵州布政司。”

        朱由校闻言暗中摇摇头,觉得这个名额太少了。

        明代的各省的会试名额并不固定,具体多少是根据各省的贡赋和文化水平来决定的,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根据他目前所知,现在南、北直隶为一百四十五人左右,其余各布政司大多为七十到八十名左右,但广西、云南、贵州三布政司比较特殊,由于文教不行,名额很少。

        其中广西大概五十八人,云南四十八人,贵州最惨,只有二十五人。

        现在哪怕再增加十人,也只能到三十五人,录取名额与其他省相比是远远不够的。

        “增加十人这个数额未免过少吧。”

        朱国祯此话一出,不用朱由校反对,沈灌就觉得甚是不妥。

        目前云南都四十八人,贵州再增加十人也赶不上云南,这有啥用。

        “陛下,微臣觉得应该增加二十人,哪怕跟其他省份比起来还有些少,但至少跟云南省相差无多。”

        沈灌见状直接开口反对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朱国祯一听这话也急了,觉得真的是胡闹。

        “沈阁老,贵州文教与其他布政司相比本来就弱,现在贸然增加二十人名额,恐怕极为不妥,有违科举为国取材的本心。”

        看到二者马上就要吵起来,朱由校连忙摆摆手。

        “好了,此事朕自有决断!”

        刚准备出言反驳的沈灌见皇帝发话了,也不敢再说什么了,反而躬身听皇帝训示。

        “依朕看,沈爱卿说的很对,就应该增加二十个名额。甚至在朕看来,这二十个名额数量还少了,只不过贸然增加太多着实有些不好,不过也可以增加一些贵州布政司的监生名额。”

        朱由校此话一出,朱国祯当即就拱手而言:

        “陛下万万不可,贵州文教确实偏弱,书院都没有几所,扩大名额着实有些不妥。”

        朱由校呵呵一笑,笑着朱国祯解释道:

        “朱爱卿,你说的这些朕确实知道。不过正是因为贵州文教弱,所以才更应该扩大名额,并且朕还觉得,可以暂时特许其他布政司的秀才酌情前往贵州考试。”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讶,这自古以来都是什么地方的人只能在什么地方考试,皇帝怎么会突然特许其他布政司人来贵州考试呢。

        朱由校见众人面露疑惑之色,也不意外。于是不紧不慢地解释起来。

        “正如朱爱卿所言,贵州文教与其他布政司相比本来就弱。而现在水西、水东平定,朝廷在这两地设置府县,其中县城不下十数所。

        这些地方都是新设置的府县,条件艰苦,且不说士子愿不愿意去那里推行教化,就说贵州的士子够不够填满这么多地方都是个大问题,因此朕才想了这个法子。

        朝廷可以暂时特许其他布政司的秀才酌情前往贵州考试,但有一个前提,便是这些秀才必须前往贵州的官学或者私学内教书,以三年为期限,只要教满三年,便可参加贵州的乡试。”

        朱由校的法子很简单,就是照搬后世鼓励人才支援艰苦偏远地区,到时候考试可以酌情加分或者优先录取的政策。

        <div  class="contentadv">        明朝科举绝对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中的难度比高考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特别是一些文风很盛的地区,比如南直隶、浙江、江西等地,科考难度堪比地狱级。

        反观云贵等边远省份,人才匮乏,甚至生员都不够,科举难度很低,江南地区的考生去了那边简直是降维打击,很容易便可考上。

        于是出现了所谓的科举移民,为了更容易通过科举,而举家搬迁至西南地区。哪怕是朝廷每次科考都会严查户籍与资质,唯恐这种现象发生,但还是屡禁不绝。

        在场的诸人都是聪明人,听到皇帝这么解释缘由,慢慢就反应过来皇帝的用意了,心中不禁感叹皇帝想法的精妙。

        贵州本道路崎岖,再加上土司众多,经济不振。哪怕朝廷一直鼓励贵州布政司推行教化,但贵州的文教着实有些不行。

        但这一招着实聪明,任何布政司的秀才只要贵州的官学或者私学内教满三年书,就可以参加贵州乡试。

        这定会鼓励许多省的秀才前往贵州,并且不是一批,是连绵不断的很多批次,长久以往定会提高贵州的文教。

        “陛下之言,臣等受教了。此法一举两得,不仅可以让考不上的举子有更好的机会,也能推行贵州教化。臣想如此之法,定会有许多士子欣喜,感念陛下恩德。”

        刘一燝闻言当即拱手称赞起来。

        “刘阁老说的甚是,所谓堵不如疏。科举冒籍的事情屡见不鲜,既然如此那就放开限制,鼓励他们来贵州考试,这对于百姓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微臣想着,这个法子不仅仅贵州可以用,甚至在云南跟广西也可以用,可以大力推广。”

        孙承宗也躬身赞同,他觉得此法甚好,一举两得,就应该在西南地区着力推行才是。

        连原本反对的朱国祯也很难反对,见状也躬身支持起来。

        他原本反对的目的便是盲目增加名额,对于其他省的举子不公平,到时候他们定会有非议。

        但皇帝的这个法子不仅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还给了这些举子一个新的出路,他们听说以后只会觉得贵州的名额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嗯,这个法子也是朕的简单构想,至于怎么推行,有没有什么要求,你们还要多琢磨一下。等确定好以后就可以先在贵州试点推行,等有了效果,就可以如孙爱卿所言,在云南、广西两地继续推行。”

        见众人都颔首同意此事,朱由校也满意的点点头。

        人才总是爱扎堆,都喜欢往江南或者北直隶等地跑,这些西南地方他们都避之不及,死活不想去。

        这么做能促进人才流动,他自然乐意至极,甚至不仅仅是西南,以后凡是边疆之地都可以大力推广此法,促进文化的传播。

        “陛下英明,臣等遵旨!”

        众人闻言纷纷拱手称是,这种推行王化,并且有利于天下士子的事情,他们自然乐意去做。

        “我朝历来重视教化,太祖开国之初,就鼓励州县百姓立相约、设社学,目的就是要用圣人之言教化百姓,勿使其作乱生事。

        而西南土司畏威而不怀德,导致对朝廷阴奉阳违,不无法度,屡次作乱。而正因如此,就更加需要朝廷以刀兵惩戒之,以圣人之言教化之。

        所以朕看以后要规定,贵州的土司以及所有朝廷任命的土目官,都要把自己的子嗣送入官学学习,以为定制,不得更改。”

        朱由校见他们都赞成,紧接着又对贵州的教育事业提出了一个要求。

        在朱由校看来,之前就是对这些土司管的太松了,任由这些土司肆意妄为,才会导致这些祸乱之事,

        因此西南土司这么多,他总不能把这些土司都发兵铲除吧,还不如采取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

        让这些土司跟土目官子弟统一接受教育,既可以更加方便掌控他们,也可以让这些土司在一代一代的教育中逐渐汉化,增加对朝廷的向心力。

        刘一燝等人闻言默然的点头,大明朝本来就有让土司子弟入学的制度,只不过这不是强制性的,现在只不过强制性了而已。

        他们觉得自无不可,于是纷纷拱手称是。就此朱由校跟内阁诸人就基本上就把在贵州推行教化,增加科举名额的事情定了下来。

        在刘一燝等人看来,增加科举名额、推行教化是第一等的大事,所以他们很是重视。

        但在朱由校看来,他心中最主要的事情还没有说呢。

        既然现在西南科举教化的事情解决了,那也可以好好商议一下此事。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628223/116000767.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