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脸都不要了
不得不说,于谦的果敢和勇气,是当朝少见的。
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是毫无疑问,他所说的“不漏一人”,除了包括使团的一干人等,也包括其木格本人。
而且,更重要的是,于谦刚刚只是请天子给慈宁宫传话,请太后收回懿旨,但是,却没有说太上皇的旨意。
换句话说,他这是在打算带着兵部公然违抗太上皇的旨意。
其实这么说也不准确,在场的都是人精,略略一品便明白了于谦的意思,他其实是在钻一个空子。
纳其木格为妃,属于后宫事务,照例,是不必下旨给外朝的,又不是册封皇后,只不过是一个妃子而已。
何况,这個妃子也不是天子后妃,而是太上皇的后妃。
还是那句话,大明之前没有过太上皇的先例,所以很多的制度流程都是模糊的。
若是册封天子后妃,自然是要礼部上册表,尚宝司铸印,皇后亲授册宝,以全礼节。
但是,太上皇既居南宫,很多的机构都不比正经的后宫完善,譬如尚宝司,就只有宫中才有,南宫没有,而太上皇的旨意在南宫有用,可要是出了南宫,就要打个问号了。
太上皇自己,应当也明白这个道理,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旨意下给位高权重的老大人们,他们或许还会为难,但是,下给后宫里这些捧高踩低的宦官们,就不一定了。
所以,他很少下旨给后宫的这些机构,这也导致了,如今南宫中的很多妃子,说是册封,但是实际上,除了太上皇出京前正经册封的妃子,其他的人,金印宝册都是没有的,不过担着一个虚名而已。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处,至少,这段时日以来,因为新纳了不少后妃,内库供给给太上皇的财用,也大大增加了。
不过,或许是顾及着名声,所以,天子对此并没有多说什么,需要支出的财物,只要南宫那边能说得出名堂,内库都照拨不误,只是如此一来,天子倒是得了个敬爱兄长的名声,但是太上皇骄奢淫逸的名头,算是摘不掉了。
回到其木格这件事情上,太上皇之前册封后妃,都是随意为之,并没有经过尚宝司和礼部,这一次显然也是如此。
既是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漏洞。
于谦作为外朝的大臣,不便干预内宫之事,那么理所当然的,对内宫的诸多事务,也没有太多的知情权。
也就是说,在旨意没有下到六部的情况下,他大可以假装自己并不清楚有这道旨意。
如此一来,持着天子下到兵部,要瓦剌使团限期离京的圣旨,于谦便可以按照名单“逐一核对”,“不漏一人”。
当然,这么做是有风险的。
说白了,装不知道只不过是一个掩耳盗铃的理由罢了,于谦这么做,其实是在变相的表达朝中大臣对于这道旨意的不满,重新将压力给回南宫。
这种情况下,太上皇能够做出的抉择,无非两个。
其一是放人出宫,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兵部按着圣旨把瓦剌使团遣回草原,那么一切自然消弭于无形。
其二则是把人扣下,等着兵部过去要人。
不过如此一来,这最后的脸皮,就算是撕破了。
于谦这么做,虽然冒犯,但是终究是留了最后的余地的,只要太上皇肯退一步,那么事情就不会闹大。
但是,兵部一旦“查出”瓦剌使团人数无故消失或者有冒名顶替者,进而前往南宫要人,那么,事态就严重了。
不用怀疑于谦有没有这个勇气,事实上,于谦敢说出这句话,就代表了他的决心,那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个蒙古女子留在南宫。
哪怕是为此得罪太上皇也在所不惜,他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只是为了给太上皇留下最后的面子而已。
如果太上皇不要这个面子,那么,就把一切摆到台面上来好了。
于谦如果真的到南宫去要人,那就不单单是其木格去留与否的问题了,这件事情闹得这么大,必然会掀起满朝议论。
这种情况下,如果太上皇顶不住压力,将人放了出来,那么,要面临的就是颜面尽失的尴尬局面了。
而如果太上皇坚持不肯放人,要把其木格留在宫中,那么结果其实也一样。
因为在于谦的带领下,满朝上下的弹劾,必然也会蜂拥而来。
若是太上皇还在皇位上,再多的弹劾他也不怕,皇帝不想做的事,没有任何人能够强逼他做,要不然的话,当初王振也不会在朝中横行多年。
可问题就在于,太上皇,如今已经不是皇帝了!
这些弹劾的奏本到最后,必然是要送到天子的案头的。
正常情况下,天子自然是不好“违逆”太上皇的圣旨的。
但是,如果是在满朝劝谏的情况下,天子顺应群臣之请,亲入南宫和太上皇“商谈”,那么结果,其实就不用想。
其木格,太上皇必然是留不住的!
当然,这么做的话,引起的影响就大了,首当其冲的便是于谦,必然会被太上皇死死的记恨,说句不客气的,真的闹到这等地步,太上皇对于谦的厌恶,只怕就会仅次于某东厂督公。
虽然说,有天子的庇护,太上皇动不了他,但是,时时刻刻被这么一位尊贵无比的太上皇惦记着,换了旁人,只怕要寝食难安。
除此之外,即便是不提太上皇,于谦这种行为,其实也有些冒犯皇权的意味,自古谏臣不好当,尤其是直刺君过的谏臣,尤其难做。
所有人都敬佩这种人,但是,真的要与之为伍,却未必有多少人敢,尤其是在如今天家这种复杂关系之下,这种行为到底会带来何等深远的影响,谁也无法估量。
但是,即便如此,于谦还是毫不犹豫的做了。
他的意思很明白,只需要天子给一道遣返瓦剌使团的圣旨,其他的一切,不论是骂名还是非议,他来承担!
不过……
“于先生稍安勿躁!”
上首天子的声音响起,顿时将众臣的目光吸引了回来。
只见天子的神色淡然,口气平静,目光轻轻的落在于谦的身上,道。
“瓦剌使团自然是要走的,但是,他们既是来求援的,那么,我大明若是毫无表示,便将其遣返,未免有失宗主之身份。”
“且先让他们在京城再留一段时日,至于其木格,既然圣母和太上皇都想让她留在宫中,那便留在宫中吧。”
说着话,群臣罕见的天子脸上瞧见一抹嘲讽之色,旋即,天子轻轻抬头,目光穿过灯火通明的宫城,落在了遥远的某一处,口气清淡,道。
“既然圣母说,相信朕能定国安邦,保祖宗社稷平安,那朕自然不能让她老人家失望。”
这话的意味耐人寻味,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天子对此事心中已然有了定计。
底下众臣的神色各异,尤其是于谦,踌躇片刻,正想开口再劝,却没想到,一旁的胡濙率先开口,道。
“陛下圣明仁德,臣等之幸也,此事既然已有处置,臣等便就此告退。”
说着话,拉着于谦拱手行礼,还没等后者反应过来,便退了出去。
一旁的沈翼和王翺面面相觑,最终,到底也没多说什么,同样拱了拱手,道。
“陛下,臣等告退……”
被胡尚书强拉着出了殿门,于谦一副老大不高兴的样子,拉着一张脸,道。
“大宗伯,此事……”
胡老大人摇了摇头,止住了于谦的话头,道。
“廷益,可有空闲,到老夫府上一叙?”
如今早已经过了下衙的时辰,若非是于谦等人有随时出入宫门的令牌,恐怕出宫都困难。
抬眼看了看灯火通明的宫城,于谦也意识到,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于是,只得闷闷的点了点头,道。
“既然如此,于某便叨扰大宗伯了。”
随后,朝着胡濙拱了拱手,然后转头上了自己的轿子,吩咐人往胡濙府上赶去。
不过,看着于谦上轿子离开的身影,胡濙却没有径直回到自己的轿子上,相反的,他转回头看着刚刚离开的文华殿,想起刚刚天子最后说话时,有意无意的扫过自己的那一眼,胡濙似乎透过殿门,看到了殿中的某个尊贵的身影。
随后,胡老大人脸上浮起一丝苦笑,似乎是在自言自语道。
“陛下,这可是第二回了……”
说着话,胡濙揉了揉额角,感到一阵无奈,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是真的不想跟于谦这头倔驴再多说什么,但是……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想起自己那个倒霉女婿,胡濙不由叹了口气。
他这辈子,就是个劳碌命。
如此想着,胡老大人抬步上了轿子,同样朝着自家府邸赶去。
与此同时,文华殿中。
群臣都走了个干净,但是朱祁钰却没有起身回后宫,而是重新将眼前的国书摊开,细细的看了一遍,随后问道。
“南宫那边,情况到底如何?”
实话实说,今天发生的事情,虽然有些出乎了他的意料,但是总归,大体的方向还是在他的把控当中。
或者说,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对于朱祁钰来说,大多数情况下,即便出了意外,他也有足够的力量,能够容纳这些意外。
怀恩拱了拱手,从袖中拿出一份卷的紧紧的纸条,递到了御案上,并未做声。
朱祁钰拿起纸条,展开一瞧,脸色顿时变得有些精彩。
怀恩站在旁边,倒是也不敢问,不过可以想见的是,这份纸条上的内容,一定不简单。
于是,他便见到,天子搁下手里的纸条,抬头遥遥望着南宫的方向,似乎是在自言自语道。
“朕这位太上皇,可真是够能给大明抹黑的,这是,连脸都不要了!”
听到这话,怀恩在一旁心中一惊,这话要是传了出去,可不得了。
不过,越是如此,他便越好奇那纸条上写了什么,所幸的是,天子似乎也没有要遮掩的意思,随手便搁在了案上。
怀恩略略抬头,眼角余光瞥见了几个字,只见上头写着。
“其木格入宫,携带了三十名健妇,七十名已净身的蒙古侍从,据伯都王所说,均是追随他多年的勇士。”
于是,怀恩心中也是惊诧不已。
一方面,他惊诧于瓦剌竟然能下这么大的血本。
要知道,自从上次和谈之后,大明对于进京朝贡的人数和次数做出了严格的限制,这次瓦剌使团又是匆匆前来,所以数量不多,不过两三百人而已。
大明和瓦剌的互市,如今仅止于茶马,所以,对于瓦剌来说,朝贡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可以通过赏赐的方式,得到大量的物资,这也是当初,瓦剌使团人数越来越多的原因。
但是,大明的回赐如今是根据人数来定的。
三十名健妇,七十名侍从,这些人既然被其木格带进了南宫,自然是要留在大明的。
换句话说,这些人的赏赐,也就没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那些蒙古侍从,进宫之前就已经被净身阉割,说白了,瓦剌这次是早有预谋。
甚至可以说,他们这次过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其木格送进宫中。
至于另一方面,就是关于太上皇了。
怀恩之前也在疑惑,太上皇为什么这么坚持,要留下这个蒙古女子,总不至于,真的只是因为“顾念旧情”而已。
但是看了这个消息,再想到刚刚天子的话,他心中也大致明白了过来。
原因,只怕就出在其木格带来的这一百人身上。
这些人说是健妇侍从,但是,伯都王既然说他们都是勇士,想必都不是简单之辈,至少在瓦剌当中,也当是勇武之人。
而太上皇,说句不好听的,自从回到京城以后,虽然看似平和,但是无时无刻不在防着陛下。
时至今日,南宫的羽林后卫,没有一个人能够迈进内院一步,太上皇日常偶尔出殿散步,也从不许羽林后卫近身,哪怕,如今羽林后卫的头领,是他自己选的人,但是,对于羽林后卫这支禁军,他依旧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但是,内宫当中只有内宦和侍女,总归是不方便的,所以十有八九,太上皇坚持要留下这个蒙古女子,是看上了她带来的这些“侍从”。
怪不得天子说太上皇“脸都不要了”,在大明的京城大内,不信自己的禁军,偏要信外族的护卫。
信也就罢了,为了区区的这一百人,不仅不顾大明和草原的关系会不会因此动荡,而且还花费这么大的心思,又是下旨册封,又是去慈宁宫说服孙太后的,可不就是连脸面都不要了……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688347/71713193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