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织明最新章节 > 第六十一章:迎闯王,不纳粮

第六十一章:迎闯王,不纳粮


历史证明,人类是最擅长学习的物种,包含一切种族在内!

        当然,这里面不包含那类以少统多的种族,因为一旦学习了先进文明,就是在为自己的种族挖掘坟墓。

        所以,他们必然会极力压制主体民族,使国家越发走向愚昧与黑暗,这样才能维持他们的统治,以求长治久安。

        闯军初次攻打开封时,部下贼兵虽众,却因缺少足够的精锐,而为张诚与城内守军配合之下,杀得大败亏输。

        此后,李自成蛰伏在伏牛山中,除了大肆扩军练兵外,还对此前种种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对今后的路该如何走,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在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人建议下,李自成这一次自伏牛山中杀出后,便一改此前处处铲城的毁坏行为。

        开始分遣官将镇守攻下来的各处城池,还设立将一些饥民编为营伍,分发田地,努力恢复生产,大有建立根基之势头。

        同时,为了进一步鼓励生产,使人们传颂自己的声名,闯王更是喊出“三年不纳粮”的口号!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不论豫东豫西,又或是豫南豫北,整个河南大地上,到处都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鼓动着河南的饥民日夜盼望闯王到来,破城杀官,开仓放粮。

        这些民谣传播极为迅速,其杀伤力也是极大的,甚至比十数万贼兵还有过之,正是这些民谣,使得“闯王”的声名自此传遍天下,一时间从者如云,也成为了大明王朝毁灭的催命符!

        不过,永宁伯张诚却对此嗤之以鼻:“李贼三年不纳粮?是想饿死自己吗!”

        “闯王”的名声大显之后,各地饥民纷纷前来归附,其麾下贼兵大军也在以极其迅猛的速度扩充,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人马出动。

        不纳粮?

        如此庞大的人马队伍,他们吃什么呢?

        闯王麾下数十、上百万大军,他又拿什么来赏赐作战有功的将士们呢?

        其实,这个答案也很简单直接——“抢大户”!

        明末这一时期,虽然饥民遍野,尤其河南各地更甚,几乎都到了易子而食之惨状,但也同样不缺少肥得流油的大户。

        只不过这些大户多以家族的形式存在,他们往往在险要之地深沟高垒,结成一座座硬寨,内中建有众多仓廪存放大量的粮谷,更有数百、上千的丁壮守卫。

        莫说是普通饥民,就是人数略少的贼寇都无法攻破,而遇到大股贼寇过境之时,他们往往会奉献一些粮谷,以求破财免灾。

        而大股的流贼也很少攻打这些深沟高垒的村寨,因为他们守护的是自己的口粮,所以往往都会以命相搏,就算攻打下来也是得不偿失。

        可现在闯王奉行“三年不纳粮”政策,每次攻破州府县城后,更是打开官仓放粮给城中饥民百姓,以求扩大自己的声名。

        如此虽能收买许许多多底层饥民之心,但大军吃粮也就成了问题,所以城中那些家有余粮的乡绅富商便成了李闯大军的粮谷供应商,还是完全免费的那种。

        可以说那些富有的“大户”们才是闯王钱粮的真正来源!

        闯王的贼军每攻下一座城池,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即查抄城中大户的不义之财,这种做法对于饥民百姓来说自然是好事。

        因为,凡是被闯王盯上的所谓“大户”,没有一个不是靠着压榨百姓而富裕起来的,闯王贼军查抄了他们世代积累起来的财富,也自然就能做到不用饥民们再“纳粮”了。

        这种作派,前期固然很是得力,因为有许多的大户供他们劫掠,可大户也会越抢越少,直到最后占据天下时,却已无大户可抢,那又如何?

        而天下的饥民百姓们却已习惯了“不纳粮”,这时若再向他们抽丁征粮,瞬间就会从恩人而彻底演变成刻骨的仇人。

        “升米恩,斗米仇。”古之名言自有其理。

        自古以来,天下百姓垦荒种地,交粮纳税,实乃天经地义之事,更是基层政权组成的重要功能之一。

        李自成固然是个打了老鼻子仗的主,在战术上还是非常高明的,可在战略层面上却太过短视。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后世也有许多人戏称闯王李自成为嫁衣王,并不是毫无道理!

        当然,李自成此刻喊出的“不纳粮”口号,还是具有无比强大的煽动性,无数饥民奔走相告,更蜂拥加入贼军。

        而其在豫省不断攻州占府,扩大地盘,同时大搞分田地吃大户之事,极得民心,即使官兵再来反攻时,饥民们也是拼命的抵抗,拼死守护自己分得的田地财产。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上,闯王还真就靠着“不纳粮”而占据了半壁江山,然而最终却也因为“抢大户”的征粮做法,导致军心涣散,士无斗志,也因此迅速落败,最后更身死九宫山。

        不过,这些在这个世界里还没有发生的所谓“历史”,即使闯王与他的谋士牛金星、宋献策等也无法预知。

        …………

        大明崇祯十五年,正是清国崇德七年,这一年的二月初,盛京城里依旧十分寒冷,但更冷的还是人心。

        围攻锦州之战,黄台吉为之谋画了长达一年之久,几乎倾尽全国的人力物力,更是对南面的朝鲜、北面的蒙古各部大肆搜刮,催逼他们既出粮又出人,更是出了大力。

        可到头来却成就了明将张诚——使其成为数十年里唯一在战场上击败清国勇士的明朝将领,而勇毅军更是唯一一支曾经围攻偷袭过清国皇帝的大明军队。

        张诚两厥名王,偷袭黄台吉,连战连败大清国勇士,成就了他在明朝国内的传说!

        却使得黄台吉在清国内部的声望大减,幸亏他借由爱妃海兰珠病危一事,提前离开锦州战场,而将最后落败的责任推在了睿亲王多尔衮和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三人身上。

        这一番操作虽然过于阴险,但却在无形中保护了清国皇帝的无上正确,使得以黄台吉为首的满洲鞑子们仍能继续压制蒙古各部,以及略有不臣之心的朝鲜王国。

        只是如此一来,就苦了多尔衮、代善、济尔哈朗三人,他们代帝受过,不但被罚了大量金银,更是分别被抽走一定数量的旗中牛录,各人实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多尔衮虽然是被罚最重的一个,然在内心中却是暗自窃喜不已!

        自打从锦州城下撤军时起,他就未曾睡过一个安稳觉,睿智如他自然知道这个时候的危险在哪里。

        清军在锦州城下大败亏输,严重打击了其在蒙古各部和朝鲜王国的统治地位,这是黄台吉首先面临的问题,也是他的首要之务。

        而在这一战中,黄台吉也是几乎耗尽了心力,却又在关键时刻恰逢爱妃海兰珠病危,双重打击之下,他的身体也是每况日下。

        初时,上朝之际,还要在身边预备下一个大碗,随时接他流下的鼻血,现在虽然不必如此,但在多尔衮看来,黄台吉的鼻血似乎已经流光,到了流无可流的地步。

        就如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一般,黄台吉虽不在流出鼻血,但他的精气神却也是一日不如一日,有时朝会才进行一半,就不得不中断,待黄台吉入内休息,恢复些气力后才能再继续。

        在多尔衮看来,黄台吉已经是时日无多,差不多一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了,说不定就在今年之内,便会驾鹤西游。

        而他既然都能看出来这一点,作为当事人的黄台吉又如何不知?

        多尔衮心里清楚知道,这个时候黄台吉的心里只会考虑一件事,那就是如何保证自己的儿子可以顺利接班!

        在黄台吉的一众兄弟当中,礼亲王代善已是暮年,且族中又无出色人物,郑亲王济尔哈朗最受黄台吉信任,其威望也是不足,难以对继承人构成什么威胁。

        反而只有他多尔衮正值壮年,不惟精力充沛,且又是聪明多智,无论在政治、还是在军事上都有一批追随者。

        而且他与亲哥哥阿济格两人,又是掌管着实力强大的两白旗,别看阿济格现在与豪格走得十分亲近,但若是发生争位之战时,阿济格会倒向哪一边还说不定呢?

        所以,多尔衮此刻最为害怕和担心的也在于此,就是黄台吉随便寻一个由头,将他的旗主之位剥夺掉,他又能如何!

        不过好在黄台吉暂时并未对其下手,而是为了保持内部稳定,只是略作处罚,便将锦州之败的事情就此揭过。

        其实在多尔衮心中,对于大清国皇帝的宝座,并非是毫无想法,只不过他很能隐忍,就连狡黠聪慧的黄台吉都被他欺骗了。

        多尔衮等兄弟三人一直以为大清国皇帝的位子,本就应该是多尔衮的!

        当年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病逝归天之时,就已有意将汗位传给多尔衮,怎曾想被皇太极搞出个四大贝勒治国理政,给抢到自己手中去了。

        多尔衮三兄弟虽然心中不服,却也因实力不济,只能默默忍受,别无他法。

        锦州之败后,人心惶恐,尤其是那些外藩蒙古各部大有脱离之势,就连被清国彻底征服的朝鲜王国,也有了些许不臣之心,这才是黄台吉目前最为头疼的事情。

        光是满洲八旗兵马,就战死了一万多人,如今的盛京城内,几乎已是家家披麻,户户带孝,其惨状亘古未有。

        因于此之满洲八旗中也出现了一些怨言,各旗中的粮谷大多被强行征用,如今又有众多勇士死在锦州战场,多重打击之下有些怨言也很正常。

        可这一战中,外藩蒙古各部也都是损伤惨烈,不似以往跟在清国勇士屁股后面,不论是征明,还是攻伐朝鲜,他们都赚取到许多油水。

        而这一次锦州之战,他们自己既出兵又出粮,非但没有赚取到任何好处,还将许多部落勇士永远留在了冰冷酷寒的辽东大地。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他们部落里的勇士,原本草原上的收成就不好,还想着来辽东劫掠一番,却将自己性命葬送于此。

        恐怕若无大清国的接济,很多的外藩蒙古部落今年的生活怕是要艰难许多,已经有人动起了心思,那个阵斩豫亲王多铎的明将不是放了话,吃不起粮就去找他嘛?

        莫说这些本就与清国隔着心的外藩蒙古,就连那些被编入蒙古八旗的内附蒙古各部,也都有了一些怨言丛生之态。

        他们虽然是早在后金时期就被征服,先后归附于努尔哈赤和黄台吉,但归根结底也还是蒙古部族,与满清仍然不是真正的一条心。

        而锦州之战大败,使得清国对蒙古各部威慑力有所下降,就连黄台吉自己的威望都大不如前,所以他们也生出了一丝异心。

        不过,他们虽然在内心里有了些不同于以往的想法,却仍旧对清国十分畏惧,也因为前期捆绑太深太紧,生怕与清国解绑后会被其他外藩蒙古吞并,也怕遭到大明国的报复。

        不单是如此,朝鲜此前被清国以武力压服,锦州之战,他们被逼迫献出大量粮草,更是派出了一万多人的军兵助战,却伤亡过半。

        锦州大败的消息传回朝鲜国内后,一时间朝野大哗,原本被打压得几乎毫无话语权的亲明派,竟争相冒头,蠢蠢欲动起来,大有重新复起之势。

        而此时的大清国由于锦州之败,并未占到大明的便宜,反而几近耗空了自己国内粮米,同时也为安抚蒙古各部,却对朝鲜国加大了压榨的力度。

        如此一来,更加激起朝鲜国上下的不满,也给亲明一派落下口实。(本章完)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718899/761909627.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