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献忠入南京(求追订月票)
第220章 献忠入南京(求追订月票)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一直是江南最核心的城市。
从风水学上来说,南京城可谓是虎踞龙盘。
钟山蟠龙,石门踞虎,南有秦淮河,北有玄武湖。
占全了四象之数,是绝佳的风水宝地,藏风聚气之所。
只可惜滚滚长江东逝而去,使得南京城的王气被泄去了大半,所有定都南京的王朝,多是偏安一隅的短命王朝。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便着手修建南京的城防,将他修成了世界上最城墙最高大的城池,没有之一。
南京的城墙周长35.267千米(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围合面积43平方千米,城高14-26米,城宽7-30米,共有城门13座,水关2座。
南京的城门也是精确选址的,这13座城门分别对应北斗七星同南斗六星。
南京的外城则是超过了60千米,共有18座城门,不过高度远不如内城,只有8-10米。
以南京城的坚固程度,只要兵力充足,粮草足够,想要攻克南京绝非易事。
只可惜固国在德,不在险。
历史上无论是朱棣靖难还是多铎南下,南京的城墙几乎就没有发挥过任何作用。
尽管此时的南京城尚有5万明军,不过面对辽东军的坚船利炮,他们并没有决一死战的勇气。
南京守备太监崔文升自万历48年在京师给泰昌帝开了一副泻药后就被贬到了南京。
不过在这里他可是如鱼得水,在崔文升的帮助下,“天上人间”成为了秦淮河畔最热门的休闲场所。
哪怕是京师的“天上人间”由于辽东同朝廷的关系紧张而受到影响,南京城的“天上人间”依然是车水马龙。
他们也习惯了在天上人间吃着美味佳肴,一边享受各种服务,一边商讨国家大事。
这时崔文升说道:“辽东水师的战舰已经开到了南京城外,辽东郡王要求我们取缔复社的命令也已经送了过来,我们何去何从,诸位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此时众人都在观望他人,却没有人出声!
看到如此冷场,崔文升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了,他提高了一下嗓门,说道:“怎么诸位一定要等到炮轰南京,才肯出声吗?”
这时冯铨说道:“本兵已经将周边的兵力全部收缩到南京城了,如今南京拥有兵士5万,各式火炮上百门,粮食应该可以支撑半年。”
然后他又补充道:“五万人马听起来不少,守卫其他城池可谓是绰绰有余,可放在南京城本兵也只能放弃外城,退守南京的内城!”
“不过本兵对辽东军的战力不是很了解,还请史侍郎给大家介绍下吧!”
然后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了刚从扬州跑回来的史可法。
此时史可法也是相当的为难。
东林党的立场肯定是要捍卫江南士绅的利益,同辽东军决一死战的。
可自己刚刚大败而归,北上的三万大军几乎是全军覆没,非但没有救出崇祯皇帝,反而丢了扬州。
他要是说辽东军不厉害,自己怎么会如此狼狈?
可要是实话实说,谁还有勇气抵抗北军?
最终史可法还是用了东林党擅长的甩锅大法。
他说道:“辽东军战力强悍是一方面,但是他们擅于使用诡计,收买奸细,也不得不防!”
“左良玉诈降,扬州的徽商反水,是造成本次江北失利的主要原因。”
“敌军的水师虽然厉害,但是毕竟战船不能登陆,只要我们同仇敌忾,凭借着南京城的坚固还是能够坚守的!”
冯铨说道:“看来面对辽东军,史侍郎的信心也不是很足啊!”
“狮子山距离长江只有不足2里地,辽东军的舰炮可以覆盖整座狮子山,恐怕就连附近的凤仪门也难以保全。”
“镇江京口炮台的事情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即便是南京的内城也抵挡不住辽东军的火炮。”
“还请各位不要忽略这个现实,若是想要挡住敌军恐怕只能依靠巷战了!”
“巷战?”
冯铨的话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城墙挡不住敌军,这还守个毛线啊?
此时南京的大小勋贵们纷纷看向了魏国公徐弘基。
原本南京的权力“三驾马车”分别是:守备太监是崔文升,南京守备是魏国公徐弘基,兵部尚书冯铨。
东林党如今代表了江南本地士绅的利益,加之其又与复社结盟。
所以南京礼部尚书钱谦益仍然有相当的话语权。
冯铨同崔文升都是情报司的人,他们自然是主张投降的。
魏国公徐弘基的态度就比较关键了。
对于“弘光新政”,徐弘基本人还是相当抵触的。
他们这些勋贵掌握着南直隶大量的土地,这些以后都要纳粮了。
而且他们私自开设的铁矿、煤矿以后也要依法纳税,最主要的是他不能吃空饷了,这可是一笔很大的损失。
但他也很清楚,以南京城目前的情况是守不住的。
因为冯铨说的5万人是将自己麾下的2万守备军给算进去了,这些人里有3成空饷以及3成老弱,真正能打的也就几千人。
指望这些人阻挡辽东军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北京的勋贵们其实就是他们的榜样,要想保住自己的爵位恐怕也只有放弃一些经济利益了。
魏国公徐弘基说道:“冯本兵所言非虚,南京城抵挡住辽东军的可能性不大。”
见到徐弘基终于表态了,崔文升同冯铨相视一笑。
冯铨继续说道:“所谓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如今崇祯陛下已经归天,江北各地的士绅藩王尽皆归附弘光陛下。诸位有没有想过我们以何名义抵抗辽东郡王南下的大军?”
冯铨的话,点出了此时他们最大的软肋,出师无名!
说到底,这不过是他们老朱家的内部斗争。
崇祯皇帝若在,他们还能有一个抵抗的名头。
如今崇祯已经不在了,他们继续顽抗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破城之后,无论是李献忠还是朱由崧都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搞不好就是一个谋逆大罪抄家灭族,这样的后果他们承担不起!
最终钱谦益也只得表态说道:“看来我们已经别无选择了,只有遵从辽东郡王的命令,取缔复社,抓捕张溥等人了!”
钱谦益的表态后,众人终于达成了一致。
很明显李献忠是要分化他们,但此刻他们也只有牺牲复社了。
毕竟“死道友,不死贫道”。
谁叫复社的陈子龙去刺杀李献忠?
刺杀不成,肯定是要遭到李献忠报复的。
此刻陈子龙已经被辽东军在松江直接抓捕。
<div class="contentadv"> 复社在南直隶以及浙江等地的纷纷被取缔,其主要领导人张溥、张采、吴伟业等也被抓到了南京。
当然此时南京的官员们还不能高枕无忧,他们执行李献忠的命令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他们还是要看李献忠的意思。
于是过江去扬州同李献忠谈判便成为了当务之急。
最终他们决定由冯铨同钱谦益二人去扬州请李献忠过江,并摸一摸他的底线。
扬州同南京只有一江之隔,他们在接受了辽东水师的盘查后,很快就来到了扬州城。
李献忠在瘦西湖畔的别院接见了两人。
冯铨是当初自己安插到江南的棋子,他本次的主要目标还是钱谦益。
钱谦益的名头不小,东林党魁,文坛领袖。
更是同吴伟业、龚鼎孳合称为“江左三大家”,尤其以诗文见长。
不过在仕途上他却是一个十足的倒霉蛋。
他是万历三十八年的一甲三名进士,也就是俗称的探花。
年仅28岁就能高中探花,在科举上也算得上十分顺利了。
为啥说他是倒霉蛋呢?
因为他的状元被人调换了。
而且进行调换的不是别人正是万历皇帝本人。
万历三十八年的状元韩敬原本在会试时就应该落榜的,但他买通了阅卷官汤宾尹,硬是将自己的试卷变成了会试第一。
然后在殿试之中,韩敬名列第三。
但是汤宾尹牵线搭桥,让韩敬捐献4万两银子入万历的内帑,供其花销。
最终万历皇帝居然为了4万两银子,就将韩敬同钱谦益两人的名次调换。
这件事在三年后被人举报,并最终查实,但是钱谦益的状元却永远回不来了。
天启元年,钱谦益担任浙江的主考官,又因为发生科场舞弊受到牵连。
天启四年好不容易重新出山,又因为东林党魁的身份,遭到了魏忠贤同崔呈秀的打击,被革职!
崇祯元年时复出担任礼部右侍郎,本来入阁的呼声最高,但是受到周延儒同温体仁二人的联手打压,加上崇祯皇帝性格多疑,最终没有入阁。
温体仁成为首辅后又指使人诬告钱谦益贪赃不法,虽然有巡抚张国维、巡按路振飞上书为其鸣冤,但依旧被革职还乡。
可以说这次出任南京礼部尚书,已经是钱谦益有史以来担任的最高官职了。
钱谦益无论是才学名气都比冯铨要大的多,但比他晚六年中进士的冯铨却已经是两次入内阁了。钱谦益的仕途则是各种不顺,并且大多都与他的能力,操守无关,仅仅只是时运不济,或者受到牵连、被人陷害。
要拿捏这样一个人,实在是太轻松了,因为李献忠知道他最渴望得到什么。
钱谦益很快就说道:“启禀王爷,我们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取缔了复社,并将其主要成员抓捕归案了!”
“这是南京六部以及留守官员的联名上书,我等愿意奉弘光陛下为正朔!”
李献忠说道:“看来南京官员的办事效率很高,本王非常满意!”
“不过弘光陛下原本就是正朔,本王只不过是奉万历爷的遗诏拨乱反正罢了!”
说实话,由于被万历夺走了状元,钱谦益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嫉恨的。
而且皇长子朱常洛继位是大明祖制,即便万历的遗诏是真的,天下的文官也是不认的。
李献忠不过是凭借武力强迫他们承认而已!
见钱谦益没有接话,李献忠接着说道:“本王一直觉得应当有错必究,就像万历三十八年的科场舞弊案,既然已经查明,那么就应当拨乱反正!”
拨乱反正?
钱谦益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李献忠的意思难道是要修改那科的名次?
李献忠说道:“当初的状元韩敬通过贿赂等手段蒙蔽圣听,自然应当革去名号。”
“弘光陛下圣明,说钱尚书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应当恢复名誉。故而陛下会下旨,将当年的舞弊案昭告天下,并恢复钱尚书万历三十八年的一甲头名进士,也就是‘状元’的称号。”
听到李献忠的话后,钱谦益已经是热泪盈眶了。
尽管他心中十分不平,可他从来也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可以翻案。
他跪在地上说道:“微臣,叩谢陛下以及王爷的大恩!”
“微臣定为弘光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献忠赶紧扶起了跪在地上的钱谦益,说道:“以钱尚书的才学,早就该进入内阁了。本王可以向钱尚书保证,只要江南的事了,定让钱尚书入阁。”
李献忠知道钱谦益并不缺钱,历史上钱谦益因为涉嫌反清入狱后,柳如是曾经花了三十万两银子打通关节。
他这一辈子纠结的无非是那个“已失去”的状元,同一直“得不到”的进入内阁的机会。
所以只要完成了他的人生两大心愿,他定然会死心塌地的为自己效忠的。
果然钱谦益表示他定然会竭尽所能推行“弘光新政”!
随着钱谦益的倒戈,江南的东林党也就不会一直同自己作对了。
弘光元年十二月二十日,辽东郡王李献忠从燕子矶渡过长江,进入南京城。
南京的勋贵官员以及江南的士绅,献银500万两支持弘光朝廷,并宣布南直隶归附弘光朝廷,开始实行“弘光新政”!
李献忠进入南京城后,随即宣布凌迟处死刺杀自己的主谋陈子龙,夷灭其三族,并取缔复社,将张溥等一干复社主要成员流放辽东。
复社在江南的影响很大,这使得江南的士绅一片惊呼。
不过有柳如是亲自出面指证,那些替陈子龙等人发声的士绅也无可奈何。
不过奇怪的是,这场刺杀案的主谋却没有处理结果!
李献忠并没有追究柳如是,而是将她偷偷给放了。
张之极奉命将柳如是送到了江边,说道:“柳姑娘,这是王爷给你的一封信!”
柳如是打开了信封,看到信中只有一首诗:
我梦扬州好,
征南亦偶然。
但存颜色在,
离别只今夕!
看到这首诗后,柳如是随即明白了李献忠的心意。
她对张之极说道:“小公爷,奴家不走了!”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726395/114849915.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