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神话(兵造处 下)
窎郑重地拿起一把青铜剑,缓缓递到易华伟面前,开始认真地讲解起来:
“大人,铸造青铜剑,青铜和锡的混合比例确实是关键所在。方才我已给大人详细讲过,四分青铜一份锡的比例下,金水的坚硬程度和柔韧性将达到最完美的程度,这乃是秦剑锋利与否的先决条件。(青铜配比中铜占73%—76.32%,锡占18.02%—21.4%,这种科学的配比是经过反复试验和总结得出的。)
而要想秦剑超越一般常例,达到二尺六寸以上,其秘密就在于秦剑独特的外形上。大人请看,从剑柄到剑锋处有二寸又二的长度,此处叫做——剑格。
这剑格比其它地方更为宽且厚,如此设计的目的便是为了极大地增强剑身根基的牢固性。而由剑格到剑锋处,那兰叶形的剑身便逐渐变窄,两锋之间呈垂直的顶角,且剑身有八面。紧接着便是内凹的一个束腰,束腰之后又逐渐加宽。
这束腰对于两刃八面的秦剑的长度而言十分重要,它可以起到‘风槽’的作用,在挥剑之时,能增强刺杀的速度和力量。同时,剑身宽的地方厚度会相应减薄,剑身收束的地方厚度则会加大,宽同厚的程度可以说是按相反的方向来变化。
这复杂而精妙的外形设计既可以使秦剑的受力部份得到加强,而又能保持一定的弹性,同时也不会让剑身过于沉重,极有利于近身格斗。这,便是我秦剑为何能够长达四尺以上的绝密技术了!”
窎讲解之时,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仿佛手中的青铜剑承载着秦国的荣耀与辉煌。
“原来如此!”
易华伟微微颔首,将身旁的超长秦剑半成品取过,剑身散发着微微的寒光。
易华伟拿起青铜剑对准身边的一块废木块,轻轻一剑劈下。只听得“喀嚓”一声,剑到木断,干脆利落。那足有两寸多厚的木块在秦剑的威力下竟是如此的脆弱不堪,仿佛不堪一击的薄纸。要知道,这还仅仅只是未完成的半成品!而且易华伟也并未用力,仅仅是随手一挥,便有如此惊人的效果。
“好剑,不输于一般的陨铁长剑啊!”
易华伟眼中露出赞赏之色,笑着点了点头。轻轻抚摸着剑身,感受着那独特的质感和锋芒。
自己好像还没有试过太阿剑的威力?回去试试去。
秦始皇有三把名剑,太阿、鹿卢、定秦。下葬时,易华伟留了把定秦剑放在秦始皇身旁,而将太阿剑收起,鹿卢剑是历代秦王佩剑,现在在胡亥手里。
进入第三匠房,易华伟只感觉凉快了许多,仿佛瞬间从燥热的夏日步入了凉爽的秋日。抬眼望去,房中上千名工匠正忙碌地分成两拨,各自专注于手中的活计。
一拨工匠们全神贯注地制造弩弓,手指灵活地穿梭在各种材料之间,或打磨、或组装,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技巧。另一拨工匠则在精心制造箭矢。挑选着最优质的木材和金属,经过精细的加工,让每一支箭矢都变得锋利无比。
一排完成的弩弓成品整齐地陈列在架子上,从大到小分成三种。小的弩臂和弩弓的长宽都只有四十多厘米,精致小巧,便于携带。线条流畅,虽小却蕴含着巨大的威力。中等的长宽则都有近一米,稳重而大气。弩身散发着金属的光泽,给人一种坚实可靠的感觉。而大型的完全是一个重型弩机的形状,卧在那里简直就像一群盘踞的猛虎一样寒气森森。
易华伟的目光锁定在弩臂末尾一个突出的方状似的金属物体上,微微扬起手,指着那个物件问道:“这是何物?”
窎闻声,脸上露出一抹微笑,恭敬地回道:“回大人,这个叫做望山,是弩手瞄准射箭时用的!”
易华伟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心中暗自惊叹。大秦的兵器竟然已经达到了如此先进的程度,连瞄准器都有了。好奇心被勾起,开口问道:“怎样瞄准?”
窎微微侧身,指向旁边一张步兵弩,耐心地解释道:“大人请看,这张步兵弩上有六条醒目的黑线,就是用于估算射击距离的远近的。射击时,弩手依照这六条黑线估算弩弓抬起的高度,然后将箭矢呈弧线射将出去。最后准确击中敌兵。这六条黑线便是:五十步,一百步,一百五十步,二百步,二百五十步,三百步的瞄准线!”
易华伟点了点头,怪不得当年赵括亲自率军长平突围时,史称秦军箭如雨发,几乎矢矢命中,便连那赵括也给射死在阵前。如此精准的射击,必然离不开这些先进的兵器和弩手们精湛的技艺。
顿了顿,窎继续娓娓道来:“其实这望山还有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大人请看,秦弩的发射机构由大小七八个部件巧妙组合而成,每一个部件都经过精心打磨,严丝合缝。而像韩弩等关东六国的弩弓,其发射机构却只有秦弩部件的一半左右。一般来说,弩弓射击时,弩手要完全依靠手指的力气把勒得极紧的弓弦推出月牙形状,这无疑需要耗费巨大的力气。在击发的瞬间,弩弓必定会产生极大的抖动,如此一来,射击的精确性便大打折扣。然而秦弩却截然不同,它的射击机构虽然复杂,却设计得极为精巧、灵活。在射击时,弩手只需轻轻一扣扳机,便能通过射击机构将箭矢平稳地射将出去,整个过程中抖动极其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正因如此,秦弩的威力和准确性堪称当世第一!而这望山呢,它在箭矢射完、重新上弦之时,能够将扳机自动拉回到击发位置。这是因为望山也是和那精巧的射击机构紧密相连的!”
…………
参观完第三造所后,窎神色恭敬地领着易华伟向第四造所走去。
刚踏入第四造所时,一股雄浑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是专门生产大型兵器如长矛、戟、铍等兵器的地方。工匠们忙碌的身影在巨大的空间中穿梭,铁锤敲击金属的声音此起彼伏。
长矛如林,笔直地排列在一旁,矛尖闪烁着寒光,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锐利。
每一根长矛的制作都极为讲究,工匠们先挑选优质的金属材料,经过高温熔炼,去除杂质,使其质地更加纯净。然后,将熔化的金属倒入特制的模具中,冷却成型后,再进行精细的打磨。矛杆则选用坚韧的木材,经过干燥、处理,使其不易弯曲变形。最后,将矛尖与矛杆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确保在战斗中不会轻易断裂。
戟则散发着一种威严的气息,独特,既有直刺的矛头,又有横向的小枝,可刺可勾,威力巨大。制作戟的工艺更加复杂,需要将矛头和小枝分别铸造,然后通过巧妙的连接方式组合在一起。工匠们在连接部位采用了特殊的榫卯结构,使得戟的各个部分紧密结合,浑然一体。同时,为了增加戟的美观和实用性,还会在戟身上雕刻精美的纹饰,如虎纹、龙纹等,既彰显了秦国的威严,又提高了戟的辨识度。
铍的外形类似于长剑,但更加粗壮,是一种极具杀伤力的兵器。铍的制作需要高超的技艺,首先要将金属材料锻造成合适的形状,然后进行反复的淬火和回火处理,以提高铍的硬度和韧性。在打磨过程中,工匠们要确保铍的表面光滑如镜,没有任何瑕疵。最后,还要为铍安装上合适的剑柄和护手,使其更加便于握持和使用。
工匠们全神贯注地工作着,有的在锻造矛尖,炉火熊熊,将金属烧得通红,然后用铁锤反复敲打,使其更加坚硬锋利;有的在组装戟的部件,一丝不苟地调整着每一个连接处,确保其牢固可靠;有的在打磨铍的剑身,动作娴熟而细腻,让铍的表面光滑如镜。
离开第四造所,易华伟和窎又来到了第五造所,这里是兵甲造坊。一进入造坊,便看见无数的铠甲和盾牌整齐地摆放着,散发着金属的光泽。
铠甲的种类繁多,有轻甲、重甲之分,适用于不同的兵种和战斗场景。盾牌则有圆形、方形等不同形状,有的巨大如门板,有的小巧灵活,各具特色。
铠甲的制作工艺同样复杂。首先,工匠们要根据士兵的体型和作战需求,设计出合适的铠甲样式。然后,选用优质的金属材料,如铁片、铜片等,经过裁剪、冲压等工艺,制作出铠甲的各个部件。接着,将这些部件进行组装,采用铆钉、丝线等连接方式,确保铠甲的牢固性。为了提高铠甲的防护性能,还会在铠甲的内部添加一层柔软的皮革或布料,以减轻冲击力。最后,对铠甲进行表面处理,涂上防锈漆或装饰图案,使其既美观又实用。
盾牌的制作也不简单。工匠们根据盾牌的形状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材料,如木材、皮革、金属等。对于圆形盾牌,通常采用木材作为主体框架,然后在表面覆盖一层皮革或金属,以增加其强度和防护能力。方形盾牌则可能采用金属框架,内部填充木材或其他材料,使其更加坚固。在盾牌的表面,还会绘制各种图案和标志,以区分不同的部队和阵营。
工匠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有的在裁剪皮革,有的在缝制铁甲,有的在装饰盾牌。他们的手艺精湛,每一件兵甲都制作得极为精细。
易华伟拿起一件铠甲,仔细观察着,发现铠甲的连接处紧密无缝,材质坚固,能够有效地保护士兵的身体。
最后,他们来到了第六造所,这里是战车造坊。一辆辆巨大的战车排列在宽敞的场地中,气势恢宏。战车的车身由坚固的木材打造,上面覆盖着厚厚的金属装甲,车轮巨大而坚固,能够在各种地形上行驶。战车上配备着各种武器,如弓弩、长矛等,是战场上的强大武器。
战车的制造工艺更是精益求精。工匠们首先挑选优质的木材,经过干燥、处理,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然后,根据设计图纸,将木材切割、拼接成战车的车身框架。在车身的表面,安装金属装甲,采用铆钉、焊接等方式固定,确保装甲的牢固性。车轮则由坚固的木材和金属制成,经过精细的加工和组装,使其转动灵活,承载能力强。战车上的武器安装也需要精确的测量和调试,确保在战斗中能够发挥最大的威力。
工匠们正在对战车进行最后的调试和装饰,他们认真地检查着每一个部件,确保战车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易华伟登上一辆战车,感受着它的威严和力量。仿佛看到了战场上秦军的战车如钢铁洪流般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参观完兵造处,窎在前面恭敬地引路,微微侧身,为易华伟指示着方向。
两人穿过一条狭窄的通道,通道两侧的墙壁上挂着一些古老的兵器图谱,那些图谱上绘制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兵器。
通道的尽头,一扇古朴的木门静静地矗立着。窎轻轻推开门,门轴发出一阵轻微的“吱呀”。
易华伟踏入房间,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房间不大,却布置得简洁而有序。一张陈旧的木桌摆在房间中央,上面摆放着一些文书和图纸。木桌的旁边,有一个简陋的书架,上面堆满了各种书籍和手稿。
易华伟走到木桌前,轻轻拿起一份新编的文书仔细阅读起来。文书上记载着秦国兵器制造的一些技术细节和管理规定,字体工整,笔画清晰。
“善!”
易华伟看了一会,便放下文书,表扬了窎跟匠师几句,宣布了以后每个工匠加两百俸禄。随后又提出过几天让伊兰来帮忙打造精铁的事情。
窎拜谢过恩后,对伊兰的到来也颇感期待。毕竟,伊兰虽是女子之身,但却誉满大秦,被世人称之‘匠神’。
易华伟随即又吩咐窎挑选三百名年轻匠师出来等候命令,准备开发新式武器。
蜀郡老君山炼制出的第一批硝石已经在路上了,再过几日便可抵达,前往火山采集硫石的人也在返程的路上。
想来,大秦的第一颗鞭炮很快就要炸响了。
(本章完)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732681/114473713.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