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小说 > 第734章 朝沧梧而夕北海

第734章 朝沧梧而夕北海


苍梧。

    汉之广信,汉武帝诏曰:初武粤地,宜广布恩信,因其地处离水与郁水交汇之处,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便是岭南重要交通枢纽。

    汉代的交趾刺史部便始建于此。

    广信还成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对接点。

    后来宋代时的广南,便是广信以南。再后来分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广东广西也由来于此。

    李世民之前与武怀玉曾经就设立容州都督府,还是梧州都督府还有过一番争论的,李世民觉得苍梧地理位置更重要,因此设都督府于苍梧。

    但武怀玉认为应当设都督府于容州。

    苍梧虽处西江之上,又当离水和郁水交汇处,但上游有桂州下游有广州,朝廷两边都有都督府,对于西江的掌控是不用担心的。

    倒是容江道,这里还是朝廷力量的真空区,尤其是紧邻着云开大山,这块地区是极需加强的。

    梧州,暂时还没纳入直辖,仍归桂州都督府,但已经成为预定的下一批中央直辖州,宁纯调任梧州刺史,也是皇帝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若是宁纯依然忠心,那他在梧州也有发挥用武之地,方便朝廷下一步将梧州改为直辖。如若宁纯对朝廷不满,他想要搞事,但处在桂、容、广三个都督府的包围中,尤其是梧州又在西江边,

    那朝廷镇压他也是瞬息之间的事。

    朝沧梧而夕北海,

    廉州北海巡检营定下,这里将驻防一支沿海巡检兵马。

    “合浦的盐业还是太落后了些,我们有更先进的制盐法,希望能跟宁公合作。”

    长安南城,宁越郡公府。

    有客不请自来。

    自称康婆。

    宁纯对长安人物不熟,面对着这位粟特胡人有些疑惑,但当他自报家门后,宁纯知晓对方是武怀玉的人。

    这康婆是粟特胡没错,但他也还是官员,长安粟特萨保,视正五品。

    这个长安萨保宁纯倒不在意,可当他说他还是分判晋国国公的大农时,宁纯就对他客气起来了。

    晋国大农,那就是晋国公武怀玉的国官。

    康婆以前跟云定兴,后来跟裴寂,再跟武怀玉,也是个有本事的粟特胡,本身也是家财万贯大商贾。

    他前来拜访宁纯,奔着合浦盐业来的。

    合浦煮海水制盐的历史很悠久了,不过那边的制盐业向来较落后。

    他们以沙子铺设成盐田,挑来海水浇灌沙子,晒干,如此反复多次后还要在浓度合适的时候下盐种,以加快盐粒结昌过程,然后再将沙子拢堆在过滤池,挑泉水浇沙以滤去盐份,从而获得浓度较高的卤水。

    再把卤水挑回存放水缸,在火灶煎卤成盐。

    合浦的海盐生产不易,在宁氏时代,钦廉两地产的盐不仅供应宁氏,而且还供应内地的溪垌蛮。

    不过他们的盐也就在岭南西部一带,并不能进入内地。

    “我们打算在廉州增建盐场,达到十八座盐场,沿途还要增设盐运中转的盐铺,并沿容江道修一条运盐驿道,沿途设盐仓,在北海也将修一个盐仓,这样还可通过海运到广州,”

    康婆告诉宁纯,他们计划廉州的盐产量提升,不仅供应岭南,还要供应到江南西道、黔中道去,

    十八座盐场,用他们的技术,年可产盐千万斤。

    “我们提供新的技术晒盐煮盐,郡公提供人力等支持,产出的盐我们不仅可以让其在岭南贩售,还可销入中原内地,这生意前景非常可观。”

    宁纯想了想道,“朝廷现在对盐不是实行专卖制度了吗,民制官收商运商贩?”

    “确实没错,但朝廷只是官收,并不管制盐和贩盐,我们产了盐纳入官仓后,可以再纳钱领盐引后,再取盐贩销。”

    “我们的盐以前从没有过五岭。”

    “那是以前,现在自然不一样了。”

    宁纯心里计算着,如果真能达到年产千万斤盐,那是很惊人的,仅是制盐这块就会有极大的利润,更别说再贩销。

    “我们现在一年百万斤盐都煮不出。”

    “那是以前,跟我们合作就不会了。”

    “我想不出你们怎么能达到那个数字。”

    康婆要了纸笔,然后简单的画了几张图,其中一张图上画着帆,

    “这是八卦帆,风车装上此帆,利用海风将海水导入盐池,可节省许多人力。”

    他又拿出另外几张图,

    “其实海盐并不一定要火灶煎煮,我们可以直接滩晒成盐,利用风车可大大提高效率······”

    宁纯觉得很惊讶,他当然知道宁氏在合浦煮盐是怎么煮的,从汉代到如今唐朝,千百年来都是老法子,

    可这康婆居然说不用煎煮,直接滩晒成盐,还要用上这种带帆的风车······

    新法晒盐第一步,纳潮。

    比起直接挖纳潮沟,风车纳潮就更强效率更高,当然比起合浦以前挑海水的落后老法子,那就先进了好几代。

    宁纯将信将疑。

    不过最后还是选择相信康婆,因为此人不仅是长安粟特萨保,还是武怀玉的晋国大农。

    武怀玉的技术,宁家的人力,双方合作,

    廉州新任刺史程处默,也会派人来合作,甚至北海巡检营等也会有份,当然,廉州的俚獠垌主酋长们,愿意合作的话,也可以入伙。

    “我们还打算在北海造船、采珠,希望能够跟宁氏一起合作。”康婆道。

    宁纯听了他的计划后,暗暗惊叹,这些中原权贵们,胃口还是真大,本事也了得,

    合则两利。

    宁纯其实也没多少选择。

    就算合浦珍珠稀罕珍贵,采珠业很赚钱,但现在他们也无法独享。

    廉州是宁纯和父亲宁宣两代开拓的,但现在长安的这些贵人们要来,他再不舍也没有办法,

    除非开战。

    但宁长真宁道明他们已经试过了。

    武德六年,宁长真贡合浦大珠给长安天子,李渊拒收。

    宁长真他们起兵反唐,想先下手为强,结果长安天子都没出一兵一卒,一道诏书,岭南反唐和忠唐的先打起来,最后宁长真、宁道明兵败身死。

    钦州都督府罢撤。

    宁家要不是宁纯当时站在朝廷一边,只怕宁氏如今的地位都保不住。

    看着康婆拿出来的一个又一个合作计划,

    说是商量合作,其实哪又他拒绝的余地。

    看着康婆,宁纯走神,

    心中一阵悲凉。

    继而又想到,其实他们的这些做法,跟宁氏当初开拓蛮地也没啥区别,对俚獠蛮来说,他们也是外来者,

    他们设州置县,编户入籍,他们建盐场、开田地,修城屯兵经商,那些溪垌蛮又有什么能拒绝的。

    现在只不过是对调了下身份。

    程处默从长安来到合浦做刺史,

    武怀玉这个宰相更是要染指制盐、采珠等各方面,甚至他们还要筑城、屯兵、修驿站、屯田、经商、建学校等等。

    “武相给宁公留了些子弟进京的名额,想读书的可进国子监,可习武的可进三卫五府,或是北衙禁军,”

    “宁氏年轻才俊者,武相公也愿意荐举内地为官,”

    宁纯笑了笑,“那多谢武相公了。”

    等康婆走后,宁纯坐在屋里沉默许久。

    最后想通了。

    冯盎都主动入京,且会留在长安,陈龙树对朝廷的安排也是完全听命,他宁纯又有什么资格抗拒不从呢?

    况且这是长安,

    他若拒绝,根本回不去廉州。

    其实就算他从命,他也一样回不了合浦,开春后离开长安,他就要直接到苍梧上任刺史,并不能回廉州。

    嗯,皇帝还要留他儿子在长安,说是侍从天子,其实谁不知道那是人质。

    长安的贵人们不仅要去廉州做刺史,还要在那采珠、制盐,还要开矿、屯田,据说他们计划在廉州屯田种甘蔗和棉花,

    宁纯摇摇头,打算不去管他们。

    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他识相点配合,人家吃相还没那么难看,还会捎带上他宁家,也给那些溪垌主们啃点骨头。

    为何这贞观朝的贵族子弟们,这么热衷下岭南?

    他们不怕岭南的瘴气吗?

    宁氏在岭南三代人,百年打下的基业,如今要被那些关中人抢走了,

    却又是那么的无能为力。

    太极宫里。

    武怀玉陪皇帝下棋。

    他下的很慢,每一步都要考虑许久,

    不是想很想赢,而是在考虑如何输,还得输的很真,真难为他了,

    皇帝却显得比较轻松,一边下棋还一边在说话。

    “宁纯肯去梧州了?”

    “嗯,他愿意配合交接,他去了梧州,廉州钦州这边的宁家,也会对新任刺史长孙冲、程处默全力配合的,”

    “陈龙树呢?”

    “他也很识时务。”

    “哈哈哈,”李世民哈哈大笑,非常高兴,“本以为会有场恶斗,现在看来,倒是不会有了。”

    “陛下,冯盎陈龙树宁纯这些人,都是聪明人,”

    “好一个聪明人,识时务者为俊杰。”

    “其实也在意料当中,就比如说冯氏,他们是在南朝刘宋时北燕南渡的,世代岭南为州郡长官,可南朝宋齐梁陈变换,再到隋唐,冯家可曾抗拒过中央?

    甚至在隋末之时,钦州宁长真归附萧铣,而冯盎依附于林士弘,这些地方豪酋,连趁乱割据称王的胆量都没有,如今我大唐煊威赫赫,岭南这些豪酋又岂敢对抗天威?

    宁长真冯暄谈殿之流的败亡,早就是前车之鉴了。”

    为何草原始终是中原心头之患,反而南方从来不是?说到底还是北方草原是很容易形成强大的统一势力,而南方,不南是岭南还是黔中南中等地,从来都是一盘散沙,

    “既然冯陈宁等豪酋们这般识时务,那这次就先集中力量,把那些不服王化的狸獠蛮征服平定,”

    (本章完)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735710/1111038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