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政治拿捏
第363章 政治拿捏
金庾信面色大变,忙道:“大都督这是何意?我新罗对上国朝廷向来恭顺,从未有过不臣之心。何况百济与我新罗世仇,何来以自家粮食资敌一说?”
陈青兕目光锐利的看着金庾信,说道:“可本督这边却听到了另外一则消息。说你们新罗暗地里支持百济反叛军粮食器械,意图将我大唐赶出海东半岛。”
“是谁!”金庾信故作气急败坏的暴怒大叫:“谁污蔑我国?大都督,此事不容忽视,我新罗能有今日,全靠上国多番扶持。先王时时告诫我等,要懂得感恩,对于上国要严守人臣之礼。我新罗上下对上国朝廷的忠诚,天地可鉴,日月可表。竟然有人敢在大都督目前乱嚼口舌,此事绝不容忍。”
“大都督!”
金庾信深深作揖道:“请将污蔑我国的贼人叫到近前,在下要与之当面对质,以洗涮此等无中生有之罪名。”
金庾信说的大义凛然,他就是在赌,赌陈青兕手上没有确切的证据。
陈青兕看着反应迅速,一喜一怒都应对得当的金庾信,也忍不住赞叹,换作正常,面对这一连串的事情,还能维持理智做到不卑不亢,确实了不起。
“证据没有!”
陈青兕一本正经的说道:“真要有证据,本督就不跟大上等在这里逞口舌之力了。”
金庾信似乎受到了莫大的羞辱,说道:“大都督这是何意?我新罗国虽小,却也受不得随意羞辱。”
陈青兕却不吃这一套,挥了挥手道:“算不得羞辱,只是想将事情说开。我封锁了高句丽、倭国对叛军的支援,如果叛军依旧得到了支援,只有一种可能,你们新罗在背后支持。就算不是你们支持,也是途径伱们新罗境内,从而运达百济。不管是哪一点,你们新罗都是百济叛军的同谋。”
金庾信气急败坏道:“大都督好不讲道理,我新罗不能无罪而受辱,真到那一步,我新罗必将反抗到底,先与大都督决死,再同上国皇帝陛下请罪。”
金庾信年过七旬,怒发如植,一字一句,掷地有声,态度决绝。
气氛瞬间僵硬,剑拔弩张。
在这种气氛之下,陈青兕突然哈哈一笑,随即双手一合,欣喜万分的道:“一言为定!大上等且记住你今日之言,可要说到做到。”
这一下轮到金庾信有些错愕了。
金庾信深知此刻与新罗为敌决战是不符合唐朝利益的。
唐朝真正的大敌不是新罗也不是百济,而是高句丽。
高句丽雄峙东北数百年,固然这些年因为唐军的袭扰,损失惨重,但依旧坐拥汉江流域,拥有海东最富饶的土地,依旧占据着山川之险,有底蕴易守难攻。
唐朝最大的敌人对手是高句丽,想要灭亡高句丽,仅靠唐军,得花费十倍以上的力,还未必能够成功。但有了新罗的协助,可以将损耗减至最低。
故而金庾信笃定就算情况再恶劣,陈青兕也不会跟他翻脸,这跟唐朝的大战略有关的。
但陈青兕的反应却出乎他的意料,对方似乎一点也不在乎什么大战略,语气中反而透着几分期待。
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
他忽然想到一种可能。
金庾信怒道:“大都督真就不怕两国就此交恶,坏了双方百年大计?”
陈青兕却道:“平定不了百济,眼前的难题都解决不了。谈什么百年?总之,本督话就放在这里……本督可以照着两国的战略而动,但前提就得不伤及本督自身。如果伤及自身,那对不住,本督可不会照着台本来走。”
金庾信暗道了一声“果然。”
他从陈青兕的话语中听到了另外一个意思。
唐朝、新罗联手对付高句丽,这是利好两国的战略。
但利好两国不等于利好他陈青兕。
陈青兕出身寒微,走到这一步,内中自有一番滋味,决不如表面上的光鲜,没有一定的政治手段,没有一定的雄心壮志,他爬不了那么快,
陈青兕的大局是百济,只有解决了百济叛军,对他才是最大利好。
如果解决不了百济叛军,他陈青兕就可能如房仁裕一样给替换出去。
人生有几次这种独当一面,军政大权聚于一手的机会?
所以……
为了自己,他真干得出来,将新罗拉入战争泥潭。
金庾信脸上阴晴不定,其实他们早就做好与唐军为敌的准备了。
毕竟海东这块肥肉,无论如何他们都不愿意让给大唐的。
早在十年前,他们就开始藏拙,将真实的力量隐藏起来,待摊牌之日,誓死一搏。
可是近两年流年不利,唐军一方面为西域、吐蕃、铁勒吸引了太多目光,一方面也似乎看破了他们藏拙的念头,支援大不如前,面对高句丽、百济的夹击,他们不得不将自己藏着的那股力量拿出来,维持三方平衡,不胜不败。
两年的消耗,新罗此刻确实没有与唐为敌的国本。
金庾信并没有示弱,只是道:“时间会证明我新罗对上国的虔诚之心,大都督也无须说此伤害两国感情之言。我新罗决不让高句丽、倭国有任何机会,将军事物资从我新罗疆域通过。”
陈青兕认可了金庾信的说词:“如此就再好没有了!”
陈青兕并没有跟金庾信开玩笑。
联合新罗攻灭高句丽,确实是两国长远大计。
但自唐朝攻灭百济以后,彼此的关系就开始变质了。
就如三国里的吴国、蜀国一样。
孙权真的善心大发,将半个南郡借给刘备?
瞎扯淡!
孙权真不让半个南郡,就意味着孙家北面疆域全面与曹操接壤,他的防守压力将包含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从江陵到建业。就那个时候的吴国,哪敢自己独自抵御曹操的压力,让刘备舒服的在后面发展?
让半个南郡这是必然的,孙刘分摊曹操的军事压力联盟才算达成,刘备的疆域都不跟曹操接壤,刘备有什么义务分摊曹操的军事压力?
但随着刘备拿下蜀地,情况就不一样了。
孙权能够背刺刘备,新罗也能够背刺大唐。
陈青兕是不会让新罗利用百济打所谓的“代理人战争”的,他敢支持,陈青兕就敢直接掀桌子将新罗一起揍。
打不过不要紧,反正背后有苏定方这位大神兜底。
<div class="contentadv"> 至于联合新罗攻灭高句丽的大计,人家新罗都不在乎,自己这边何必自缚手脚。
陈青兕已经计算好了,如果新罗识趣,一切依照计划而行。不识趣,那就搅的天翻地覆。
新罗、百济国土接壤的疆域太长,自己是真没实力封堵新罗对百济的支援。
总之新罗不想让自己好过,那对方也别想独善其身。
金庾信感受得出,陈青兕这里绝非恐吓。
两人的相处并不愉快,可以说是不欢而散。
但陈青兕的态度却是完全表露,就给新罗两个选择:要不断了对百济反叛军的支援,要不就开战。
金庾信心神不宁的走出了熊津城,回首看着风雪里的百济古城,无奈的长叹口气,眼中透着一丝不甘,还有几分无可奈何。
陈青兕有直接掀桌子的资格,他们新罗却是没有。
金庾信一路回到了金城,他并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入宫去见新罗新王金法敏。
金庾信将此番与陈青兕的会面一个字不落的说了。
金法敏听得面色铁青,问道:“陈青兕真敢挑起两国争端?”
金庾信道:“从他的眼神中,老臣看出了他的决心,这不是说说而已。他下定决心邀请我们落明棋,是战是和,无别的路选择。”
金法敏双手微微颤抖,他勉强撑着面前的案几,说道:“那阿舅可作出了选择?”
金庾信道:“连续两年的战争,我们实力大不如前,还未做好与唐廷死斗的准备。”
“孤明白了!”金法敏说道:“立刻停了对百济复国军的支柱。我们都忍了那么多年,何妨再忍他一忍!”
金庾信看着面色坚忍的新王,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说道:“其实此去熊津,并非全无所获。还是得到不少东西的……”
金法敏精神一振,说道:“阿舅快快说来。”
金庾信道:“陈青兕此人了不得,胆大有魄力有手段,敢于打破规矩,行事作风强硬,确实是举世无双的人物,有他在,百济的那些叛军,蹦跶不了多久。”
金法敏苦着一张脸,说道:“那岂非休矣?”
金庾信却道:“未必如此,有些时候,乘风破浪,不如顺水推舟。中原天子身体抱恙,太子不过幼童,而陈青兕名扬宇内,文武双全。大王觉得,中原天子会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就算他容得下,他会不会为自己那幼年的太子考虑?臣强主弱,动乱之始。”
金法敏双手紧握,说道:“孤明白了,既然正面无法应对,不如在背后推他一把。百济孤悬在外,陈青兕现在的权力,无疑是无冕之王。他在此地干得越好,于他而言,不见得就是好事。”
金庾信道:“然也!中原对此有一句话‘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
熊津城。
陈青兕在金庾信离开之后,将自己从关中带来的儒士聚集在一起,共计十一人,以马林辰为首。
“大都督!”
十一人一并向陈青兕行礼。
“扶余语,学的如何了?”
陈青兕开口询问。
这一到百济,陈青兕就给了与之随行的儒士们一个任务,学习扶余语,让他们在百济宣扬华夏文化,将修改过的儒家精髓传授给百济上下,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之乎者也。
这些儒士他们并没有惊世才华,但都是那种能够耐得住寂寞,真正寒窗孤苦十数年,或者数十年的人,儒学的基本功却是扎实,以他们来宣扬华夏文学,传授百济人儒学思想是最好的选择。
这也是陈青兕特地从关中寻他们这些读了半辈子书,却没有混出什么名堂的儒士来百济的原因。
“进步的很快!”马林辰带着几分自豪的说道:“大多人已经可以用简单的扶余语交流,只是语调有些怪异。”
他们这伙人最擅长的就是学习,最擅长的是死记硬背,学习外语死记硬背是最大的天赋。
陈青兕听了点了点头,道:“好了!虽然有些抱歉,但学习扶余语的事情可以暂且停一停。我会安排人教你们学习马韩语,你们接下来以学习马韩语为主。”
面对陈青兕的要求,下面的儒士并没有任何不满,反而一副我能行,我可以的态度。
让陈青兕将原本想解释的话语都收了回去。
这些儒士蹉跎半生,好不容易获得机会,小小的变故,算得了什么?
陈青兕看着诸多儒士的斗志,也很是满意,他们态度如此之好,自己送他们一番前程又如何?
自从陈青兕发现百济国内阶层分明,管理者与百姓居然不用一个语种。
对于百济的治理有了全新的想法。
既然管理者一时半会儿不愿归附,那就直接从百姓入手。
百济境内的百姓对于百济没有任何归属感,那么就让大唐成为他们的归属。
于是,陈青兕接连下了好几道命令,首先陈青兕给了马韩百姓一个身份:自古以来。
当年箕子朝鲜末代王箕准因被自己收容的燕国人卫满所推翻,于是带领余部转而征服了半岛南部的三韩,以“辰王”自称并宣布对整个三韩拥有主权,将三韩整合为一个国家辰国。
箕子朝鲜帝辛的叔父箕子在朝鲜半岛建立的政权,所以追述缘由,马韩与大唐本是一家。
随后又在境内推行华夏语,所有官吏必须要学会说华夏语写华夏文字,一年为期限,如果一年之内,做不到最基础的交流书写,立刻撤职。新晋官员以精通华夏语与文字为第一参考标准。
佃户、雇农若能习得华夏语奖励田地减免税赋,免去奴籍,主人家已将获得相应奖励。
陈青兕一道道推行华夏文化的命令下达,不过效果并不明显。
毕竟百济境内,还有一个百济“正统”。
春天便在这时悄悄来临!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743844/11453394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