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无题


经历过大饥荒的老朱,对粮食前所未有的重视。

    得到良种之后都没带丝毫犹豫的,立即下令让朱橚入宫,并从医学院挑选几名农业专家过来。

    同时又命户部挑选几名专家过来。

    之后他又将一座宫殿单独圈出来,派了禁卫里三层外三层的封锁起来。

    未经许可不许任何人进出。

    包括那些专家,也全都被勒令殷薯收获之前不许离开。

    能自由出入的,也就老朱、朱标、马娘娘、朱雄英、朱橚、陈景恪数人。

    一开始朱橚还很不以为然,什么玩意儿就这么折腾啊?

    不知道我那边正研究植物学,编写救荒本草的吗?

    你老头不知道这本书有多重要是吧?

    当得知殷薯能亩产千斤之后,直接跪了。

    包括那些农业专家,也无比的震惊。

    华夏数千年历史,何时出现过如此高产的庄稼?

    别说是见过,听都没听过。

    就连做梦都不敢做这么高的产量。

    现在竟然真的有可能存在,他们如何能不激动。

    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有怀疑。

    可这是老朱拿出来的,他们自然不敢怀疑老朱用这事儿骗人。

    更何况种子就在眼前,试一下就知道了。

    为了预防他们不用心,老朱刻意夸大了良种的获取难度。

    数百人历时数年才获得这七颗,其他的你们自己脑补吧。

    一席话说的众人心中沉甸甸的。

    颇有一种,大明亿万子民的饭碗,就在自己手里端着的架势。

    以至于,面对这七颗殷薯他们有些不敢下手了。

    虽然攻略上有说,切块覆土培苗,然后移栽秧苗。

    可万一搞错了呢?

    这个责任谁都承担不起啊。

    就连老朱也有些犹豫,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切。

    换成别的东西,他都能眼一闭随缘。

    可唯独良种不行。

    这关系亿万生灵的肚子啊。

    虽说就算失败了,还能去殷洲寻找。

    可一来一回就要几年时间。

    每多耽误一年,就有不知道多少人挨饿。

    马娘娘也犹豫不决,主要是她也不了解这东西,不敢随便开口。

    陈景恪这会儿终于忍不住了,拿起刀‘咔嚓咔嚓’把七块殷薯剁成了十四块。

    “好了,覆土吧。”

    他本以为老朱会生气,哪知道并没有。

    见他把薯块切开,老朱反而松了口气,然后叹道:

    “老了,魄力大不如前了。”

    陈景恪说道:“您老是心系万民,害怕良种出问题,我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老朱莞尔一笑,道:“你小子就会安慰咱。”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把切开的薯块埋到土里,等着发芽就可以了。

    这土也不是普通土壤,而是上好的花土。

    用树叶枯草加肥料沤成的,说白了就是人工制造东北的黑土。

    平日里富贵人家养花种草就用这种土。

    用来种庄稼自然更好。

    等红薯种下,众人并没有歇息,而是开始琢磨起其它的种子。

    这事儿陈景恪就没有参与了,没那个必要。

    只要殷薯能正常种出来,其他的慢慢研究也无所谓。

    宫里老朱正带队研究良种,宫外渐渐有了关于新大陆的流言。

    毕竟那么多人不可能保住秘密的。

    只不过这些流言传的有些离谱,什么数万里的海外发现的,去那里需要航行数年。

    中途非常危险,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去一趟九死一生什么什么的。

    有人信,自然也有人怀疑。

    不过官场基本都知道这事儿是真的,发现新大陆的人就在鸿胪寺住着呢。

    甚至他们还知道,这些人从新大陆带回了很多良种,太上皇正在研究怎么种植的。

    对于亩产千斤,他们自然是不信的。

    不过对这件事情,大家都持支持态度。

    还是那句话,粮食作物永远不嫌多。

    不论能不能亩产千斤,那都是大功一件。

    所以,即便是最保守的人,对这次的地理大发现,也是持肯定态度的。

    毕竟带回了良种。

    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担心。

    怕朝廷好高骛远,盲目的去征服开发新大陆。

    没多久就有人在朝堂上提出了这件事情。

    朱标证实了流言的真实性,确实发现了新大陆,猜测可能是殷商后裔。

    并且太上皇已经给新大陆取了名字,殷洲和殷人。

    从那边带回来的良种,也全部以殷字命名。

    对此群臣自然是嗤之以鼻的,什么就殷商后裔了?

    咱华夏大家庭就这么缺人?见到点土著就恨不得扒拉到自己家里?

    敏锐的人已经从这个称呼里,看出了太上皇和皇上对新大陆的态度。

    那必须是据为己有。

    否则不会用殷来命名。

    这让他们更加担忧,盲目扩张非万民之福啊。

    别看大明现在蒸蒸日上,真要是大崩盘了,崩的也会很彻底的。

    历史上大起大落的朝代太多了。

    而且也正因为大明蒸蒸日上,大家才更不希望它出问题。

    于是就有人站出来质疑,这么快就定性是不是太着急了?

    是不是殷商后裔还需要考证。

    朱标表示,你们说的都对,这个名字只是为了方便称呼暂时用一用。

    等考证出来他们不是殷商后裔了再换也不迟。

    一句话就把众人的嘴给堵住了。

    皇帝的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你还能说啥?

    至于考证?怎么考证?

    而且等这个名字深入人心,就算考证出来又能怎么样?

    不过朱标也知道他们的顾虑,就安慰说大明目前无意开发殷洲。

    只会暂时建立据点,对那里进行探索。

    同时还下令,怕别有用心的人骚扰到殷人,水师会封锁去往新大陆的航线。

    所有私人船只一律不得去往新大陆。

    这个承诺,终于让保守派放心了一些。

    接着就是对陈永和等人的赏赐,大家普遍认为带回新良种是大功,可以授官。

    是的,大家强调的是带回良种,而不是发现新大陆。

    不过朱标却表示,封赏的事情暂时押后。

    太上皇正在宫里试种良种,看看实际情况什么样再决定封赏也不迟。

    虽然没有明说,但能站到大殿里的没有一个蠢人。

    大家马上就想到一种可能,高产可能是真的。

    否则太上皇何至于如此重视,又何必等到庄稼种出来再封赏?

    马上就有人询问,亩产千斤是否是真的?

    朱标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等种出来就知道了。

    但这话也没有否认。

    这一下群臣终于不淡定了。

    亩产千斤的良种啊。

    这要是真的,简直活人无数。

    封赏的事情再没有提,正如朱标所说,一切都等良种种出来再说。

    亩产两百斤和亩产千斤,封赏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是真的,那必须要封侯。

    朝廷要是不封,群臣都能集体抗议,百姓也不会答应。

    朝会上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这一下天下震惊。    

    不过大家关注的不是新大陆,而是良种。

    亩产千斤,是真的吗?

    这一刻,所有人的心都飘向了宫里。

    可千万要是真的啊。

    陈永和等人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改变,本来高高在上的官吏们,突然变得和蔼起来。

    见了他们不但笑脸相迎,对于他们的需求也都是尽可能的满足。

    用一名鸿胪寺的官吏的话说就是:

    “对他们好不是因为他有机会封侯,而是因为他带回了良种。”

    “别说亩产千斤,就算折半只有五百斤,那都值得给他立生祠。”

    这让陈永和等人受宠若惊,同时也首次感受到了骄傲。

    其实他们没少后悔冒这一趟险。

    两年多时间,九死一生,同伴折损四十多人。

    就算发现新大陆又能如何?真就能补偿自己的损失?

    可是现在,大家的感激让他们改变了想法。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们发现了新大陆,带回了良种,可以拯救无数人命。

    华夏子民,真的会感激我们。

    接下来就是等待,等着宫里的消息。

    就连朱雄英离京南下,都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

    毕竟太子虽然重要,可和良种比起来又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只有官场的人,才会重视这个问题。

    沿途官吏都做好了完全准备。

    不能让太子在自己的辖区出问题,更不能让太子发现自己辖区有问题。

    尤其是南方几个省份的官吏,更是如临大敌。

    与之相反的,那些华夏支脉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则兴奋不已。

    太子终于又来看大家了,一定要好好招待他。

    部落的高层则不然,他们自然知道太子这个时候过来不简单。

    他们需要考虑,哪些地方可以让步,哪些地方必须争取。

    毕竟没人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利益。

——

    有一个群体,在关注良种的同时,更加关注新大陆的发现。

    那就是勋贵集团。

    很简单的道理,大分封。

    谁都知道,大明周边的土地根本就不够封的。

    远洋分封是必然的结果,炎洲、西洋都有可能。

    至于自家会被封到哪,谁都不知道。

    现在新大陆被发现,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自然也是分封。

    蓝玉直接找到陈景恪,开门见山的就问:

    “殷洲那里,朝廷到底是什么个章程?封还是不封?”

    陈景恪说道:“结果不是明摆着的吗,万里之外的大洲,朝廷怎么统治的过来。”

    “分封是必然的。”

    蓝玉丝毫不觉得意外,说道:“和我们想的一样,就是找你确认一下才能放心。”

    “既然要分封,大家的意思是,能不能组织人提前去勘探一番。”

    陈景恪笑道:“就算你不来找我,陛下也会找你们的。”

    “明年朝廷会牵头组建探险队,对殷洲进行全面探索,并建立据点。”

    “未来十到二十年时间,建立一定的城池,然后尝试在那里进行分封。”

    蓝玉皱眉道:“十年二十年?照理说也不算太久,可就怕有些人等不到那个时候啊。”

    这是现实,大明立国三十年,建国一代人都老了。

    大部分都熬不到那时候了。

    陈景恪淡淡的道:“等不了可以选择炎洲,或者在大明周边选一块地方。”

    “愿意等的,可以将爵位传给子孙……大明还能把他们的封国赖掉不成。”

    蓝玉点点头,没有再讨论这个问题,转而问道:

    “你觉得,选炎洲好还是新大陆好?”

    陈景恪瞟了他一眼,说道:“蓝春和蓝斌才多大,你操这个心有点太早了。”

    蓝玉追问道:“但作为父亲,我不能不为他们谋划。”

    “再说了,你身为他们的师父,也不能就这样干看着吧。”

    陈景恪顿了一下,才说道:“炎洲以及大明周边的封国,必将受制于大明。”

    蓝玉说道:“但也有好处,有大明盯着不容易发生动荡,可以多传承一些年。”

    陈景恪点点头,继续说道:“西洋很多地方也可以封,但那里环境复杂,一不小心可能就被外国给灭了。”

    “新大陆远离大明,也没有强大的外藩势力,发展潜力巨大。”

    蓝玉嗤笑道:“没有外藩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人,恐怕那里早晚会重演春秋战国乱局。”

    陈景恪也没有反驳,说道:“这种可能很大……所以想封在哪里就看自己的选择了。”

    蓝玉说道:“各有各的好处和坏处,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选择的权力啊。”

    陈景恪说道:“至少开国功勋是有资格自己挑选的,你想好去哪了吗?”

    蓝玉摇摇头说道:“我不着急,我这辈子是不准备离开大明了。”

    “怎么选那是蓝春和蓝斌的事情。”

    “况且有你这个老师在,我就更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陈景恪倒没有反驳什么,这俩孩子现在一天倒是有大半天在自己家度过。

    尤其是福清,简直是当亲儿子养的,想不管都不可能。

    说起亲生孩子,自己今年也二十五六了,是时候考虑一下了。

    就算自己不在乎,也要为父母和福清考虑一下。

    不过这事儿急不来,到时候再说吧。

    蓝玉跑过来问这个问题,自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替他那一系的人问的。

    有了这个答复,那些人自然会根据自己需要,做出他们认为正确的选择。

    蓝玉走了之后,徐达也过来询问了一下。

    得到的答案自然是大同小异。

    不过对于自家的封地,徐达很肯定的给出了答复:

    “炎洲,再说也由不得我们选。”

    确实如此,作为皇亲国戚,他们家不可能封的太远。

    炎洲不远不近,是最好的地方。

    接下来几个月,大明一点都没闲着。

    持续不断地往燕国输送人口和物资,燕王和晋王那边发动战争,也需要大量的物资。

    明年开春新的诸侯王就要前往封地,朝廷必须为他们准备足够的资源。

    可以说,整个朝廷犹如拧紧的法条,一刻不停的转动着。

    而朱雄英也顺利到达南方,和诸部首领举行了会盟。

    再次就一个华夏思想达成共识,并就华夏思想的推广进行了磋商。

    最终在皇太子的软硬兼施下,诸部全盘接受了朝廷的新政策。

    但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皇太子纳几名土民女子为妃。

    朱雄英立即就明白了他们的打算。

    大分封。

    将来这名女子生下孩子就是亲王,要建立封国的。

    到时候这些人在大明混不下去了,去封国也是皇亲国戚。

    对于这个打算,他倒是没说什么。

    非常正常的事情。

    而且他也有自己的谋划,就顺水推舟的将那几名女子纳入了后宫。

    别说,那些女子一个比一个水灵。

    见他接纳了这些女子,那些土人首领就变得更好说话了。

    各种政策顺利落实。

    与此同时,陈景恪正在参加一次典礼。

    修建了两年多的钟楼终于完工。

    对于这个钟楼,朱标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亲自过来参加了典礼。

    二十八丈高的钟楼,在洛阳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

    上面硕大的钟表时刻提醒人们,时间的重要性。

    当然了,大家最关注的还是殷薯,都在扳着手指计算收获时间。

    (本章完)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748203/1111068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