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迁都,难啊!
第198章 迁都,难啊!
御书房。
朱棣听到杨轩的话,下意识便抬头看向他,沧桑的眸子之中,仿佛有着光。
紧接着他又听到:“迁都是势在必行的。”
“金陵虽好,但却远离危险,容易居安忘危。”
“而且金陵繁华,极为容易使人堕落。”
“最重要的是,远离边境,有紧急军情的话,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传到京师。”
“等京师反应过来,敌军已经破关。”
“还有就是后世之君以及臣子对北方的重视不够,容易成为下一个南宋。”
“你说的不错,我怕的就是这个啊!”
朱棣点了点头,非常认同杨轩的话。
但,杨轩所说的只是一部的原因。
大明如今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皆在南方,整体上呈现的是南重北轻的局面。
而且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南方人是瞧不起北方人的。
这一点在官场上尤为明显。
很多南方士子觉得若不是朝廷改革了科举政策,他们南方的科举,也不至于竞争如此激烈。
朝堂上,也不至于让北方出身的官员占据半壁江山。
朱棣心中很清楚这些。
洪武一朝,老朱就竭力在促进南北融合。
有效果,但这并不能消除南北分裂了几百年而造成的隔阂。
到了朱棣手里,他也促进南北融合。
但是进度嘛,并不能让他满意。
现在已经是永乐十八年了,他也已年过花甲。
还能活多久,这他也不知道。
不过想来,时间也不会太长。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寿命普遍不长。
而历朝历代皇帝的平均年龄也不高。
所以在人生最后的时间里,他想尽可能的把这件事做好。
最起码,也要立下一个规矩。
太子朱高炽他太了解了。
他会是一个明君,但是太仁慈了,手段也不够狠。
这件事在他手里根本做不成。
后世之君就更不行了。
历史早就已经证明过,越往后,皇帝手中的权柄就越弱。
所以,这件事,也只有在他手里才可以做到。
而迁都,就是朱棣的办法。
迁都,将大明的政治中心迁往北方,以此,来带动北方的经济发展,充实北方的文化底蕴。
同时,迁都也能迁过去大量的人口。
要知道,在北方分裂出去的数百年时间里,由于战乱等各种因素,人口下降的厉害。
蒙元统治期间,百姓也是过得水深火热。
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大明建立数十年,虽然也推行了一系列的休养生息政策。
但是粮食产量上不去,人口也就没有办法快速增长。
再加上草原各部时不时让南下打草谷,进行劫掠。
这就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纵观洪武一朝,大明与北元的战争就没有停下过。
到了永乐一朝,大规模的战争打了三次,小规模的战争起码有数十次。
几十年下来,北元分崩离析,愈发孱弱。
已经对大明构不成多么严重的威胁了。
此时迁都,不仅能够巩固之前的成果,还能加强朝廷对边关重镇的控制。
不至于出现拥兵自重的情况。
总之,迁都很有必要。
不管有多少人反对,朱棣都不会改变主意。
…
对于杨轩的理解和支持,朱棣很欣慰。
因为太子反对的愤怒,也消的差不多了。
“迁都,涉及到方方面面,朝廷上下全都得动起来。”
“但现在,大部分人都反对迁都。”
“难啊!”
朱棣叹了口气。
迁都,不是说迁就能迁的,这不是搬家,把家具打包好带走就行了。
朱棣,还有他的后宫妃子,太监宫女,太子一大家子。
以及王公大臣,士兵百姓。
这是一个庞大的人数。
这些人到了顺天之后,还要给他们安排住的地方。
而且能被朱棣迁往顺天的,也都不是一般人。
要安置好他们,就得花费大量资金。
今年皇后薨逝,治丧就花费了不少钱。
以国库现在的存银,也支撑不了迁都。
当然,就算现在定下章程,等到正式迁都,也到永乐十九年了。
到时候,税收上来,迁都的钱也就有了。
钱的问题,都好解决。
但最大的就是粮食问题。
众所周知,顺天附近不是产粮区。
而一旦迁都,顺天势必会涌入大量的人口。
这么多的人口,每天所消耗的粮食将是巨大的。
光是京师三大营,就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要知道,三大营的士兵可都是脱产的。
而且三大营不仅仅只有士兵,还有战马,骡马等运输辎重的牲畜。
这人吃马嚼的,对粮食的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通州虽然存放了两百万石粮食。
但这些粮食是用来维护北方稳定的。
边关将士,各省赈灾,都需要从这里运粮。
若再加上迁都涌来的人口,对通州粮食的消耗势必会加大。
所以,从南方运粮就是必须的了。
好在运河早已疏通,直道也已修建完成,今后运粮,损耗将会大大降低。
至于新引进的作物,这不才刚刚开始推广嘛!
迁都后的三五年内,还是需要依赖南方的粮食。
等到新的作物彻底推广开,百姓们认识到新作物的好处,把坡地荒地利用起来,北方的粮食产量整体提升。
届时,对南方的粮食依赖就会减少。
而粮食总量提升,就意味着可以养活更多的人,那到时候就可以从南方迁移人口,充实北方广阔的土地。
达到促进南北融合的目的。
这些,都是一环扣一环的。
杨轩自然也清楚这其中的难处,他虽然没有经历过迁都,但好歹也当了几十年的官了。
眼界还是有的。
“车到山前必有路,总会有办法的。”
“你也不用太过着急。”
杨轩安慰道。
闻言,朱棣笑着拍了拍杨轩的肩膀。
随后,他的眸子变得坚定起来。
迁都,他是一定迁的,谁来都没用。
……
随后的几天,朱棣在朝堂上继续试探百官。
结果并没有多少变化,阻力依旧很大。
而反对的官员,主力则是太子党的官员。
朱棣也算是体会到了太子朱高炽在朝堂上的根基之深厚。
当然,这些对他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威胁。
他和他老子朱元璋很像,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大不了就血洗朝堂嘛!
反正世上不缺想做官的人。
但是,这样做了,太子的根基就被彻底摧毁了。
他不知道在自己剩余的时间里,还够不够给太子再次培养人才。
所以,血洗朝堂,就只能想想。
如果他再年轻十岁,是绝不会犹豫的。
不过迁都之事,是肯定要执行的。
作为阻力最大的太子党,也是要解决的。
不过这件事,不能由他亲自下场。
得换个人来。
…
乾清宫。
朱棣正侧躺在榻上小憩。
这时小老二朱高煦走了进来。
“儿臣朱高煦参见父皇!”
闻声,朱棣睁开眸子。
缓缓开口:“起来吧!”
“谢父皇!”
小老二起身,问道:“爹,您找我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朱棣并没有回答,而是静静的看着小老二。
他的眼神复杂,透露着心疼,还有其他情绪。
好一会儿,他才开口:“你真像我,可惜你不是老大。”
“只有委屈你了。”
“心里不要怪罪我。”
朱棣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小老二直接就愣住了。
他万万没想到,老爹叫自己进宫来,就是为了给自己认错。
他转过身,抬起头,眨着眼。
不知道为什么,眼泪就是控制不住。
他吸了吸鼻子,回过身来。
“爹,我那些什么军权我都不要了。”
“我也不做什么王爷,我就睡你旁边。”
“你要去打仗,我给你背箭袋。”
“你要是去打猎,我给你牵马,好不好?”
说着,小老二直接蹲了下来,掩面低声抽泣。
见此,朱棣也是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番话,能让小老二反应这么强烈。
这孩子,还是太单纯了啊!
他忽然有些后悔,自己是不是不该这么忽悠儿子?
万一之后小老二知道真相,心里不得恨自己啊!
使得他们本就不多的父子之情,消耗的一干二净。
可是想想自己要做的事,是为了大明能够传承更久。
他又硬下了心。
于是他从榻上起来,来到小老二身边坐了下来。
“谁能想到老大的野心这么大,现在朝堂上下,全都是太子党。”
“我一说迁都,他们都反对。”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765280/11110774.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