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怒海覆清1852最新更新 > 第三六七章 理学和心学

第三六七章 理学和心学


  送走了麻增祥,董良又与另外几位投降的满清官员谈话。

  这些官员都谈好了之后,轮到了城内书院的山长。

  福州城内的书院很多,最少有十几家,但是最大的还是鳌峰书院。

  因此,董良将会面的地点就放在鳌峰书院。刚才会见那些降官的档口,这些书院的山长、话事人已经赶到鳌峰书院。

  董良乘坐一辆特制的马车悄悄地来到书院。

  现在他出行都是由侍从室秘密安排,就连那马车中都有铁板夹层。

  在大门口,董良一眼就看到康熙御书“三山养秀”匾,很快这个牌匾就要被摘掉了,不需要自己说,自有人将这件事情给做了。

  门楼是黑瓦白墙,门不大,总体上非常低调。

  走进大门,才发现里面非常大,这书院内有二十三子祠、崇正讲堂、敦复斋、五子祠、笃行斋、正谊堂、贤王先生祠、张公祠等计125间房舍。

  院后花园有鉴亭,亭前悬乾隆御书匾“澜清学海”。

  院里还有藏书楼1座,上层陈列大书橱二三十个,贮藏御赐各种法帖,置经史子集若干橱。二十三子祠祀宋儒游广平等5人和明儒蔡虚斋、胡文定等18人。

  中式的书院与我们后世认知中的大学颇为不同,倒是更像是大户人家的庭院,也有江南园林的风采。

  董良在书院内还看到花园和一口大荷池,周围还有假山、石洞、楼、亭、池、榭,一路夹植松、杉、竹、柳,环境幽美。

  碰头会放在荷花池边上的一处水榭之中,读书人都喜欢风雅,董良严格意义上来说也算是读书人阵营。

  董良特意让杨瑛瑛给自己找了一件青布圆领宽袍,再带上木骨漆纱璞头,读书人的气质就跟盛开的水仙花一般洋溢出来。

  “见过元首。”这些读书人不像地方官,他们可以没有政治立场,也没人会说他们。

  反正董良打着的是华族的旗号,在一般读书人的概念中华族与汉家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诸位请坐。”董良用手理了一下自己的袍服,坐到了地上的蒲团上,随即招呼众人坐下。

  这些人虽然是围坐成一圈,但实际上也是有顺序的。那个被护卫军救了一命的江景礼坐在最上首,另外一边坐着的是董良自己带来的唐启华。

  唐启华是西南心学大家,隐隐有成为这一代心学掌舵人的气势。董良今天带着唐启华过来,是为了让他做沙丁鱼中的那条鲶鱼。

  果不其然,在座的很多人都是认识唐启华的。

  这位元首带着唐启华过来干什么,难道他是推崇心学,反对理学吗?

  众人都将心给提了起来。

  现场酝酿着火药味儿。

  “诸位,今天找大家过来,是商议成立大学堂的事情的,我华族非常重视教育,大家要是看过我所写的《告华族同胞书》,就会知道,我华族有一个奋斗目标就是弘扬华族的文化,而我华族的文化,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儒家经意之中。孔圣之后,一代代读书人不断完善儒学,让其成为了上到帝王,下到平民百姓的行为准则。在我华族,儒家经典就像是西洋人的圣经和阿拉伯人的古兰经。”

  “为了让读书人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读书环境,让书院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我准备将福州的书院合并成立福州大学堂。”

  “我华族官府会出钱在鼓山的南麓修建一座新的校舍,能够容纳几千学子居住学习,新建的大学堂归华族所有,大祭酒,挂学部副总长衔,也就是侍郎衔,官居二品。书院的一切开销都将由我华族来出。”

  此言一出,满座欢欣鼓舞,董良给的条件实在是太好了,在座的十几位福州本地书院山长都开始打起了小算盘。

  这大祭酒由谁来做呢?肯定是他们这些人中的一位。

  向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些人谁又会服谁呢?

  正因为如此,他们看向董良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哪怕是清高的师长,此时看向董良的眼神中都带着一丝丝巴结。

  “诸位应该知道,我华族废除了女人裹脚这一陋习,有人说这是对理学的挑战。我知道这福州城是东南理学的中心,诸位都是理学中的大家,不知道大家有何看法。”

  众人面面相觑,这个问题看起来是个小问题,其实又是大事儿。毕竟从北宋到现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士大夫都觉得女人裹脚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那些理学大家没有说话,倒是唐启华先开口说道:“我先师王公认为心即理,这个理在每个人的心中是不一样的,达官贵人们喜欢小脚的女子,觉得那是一种美,小脚的女子便于控制,能够安守深闺,这符合他们心中的理,因此,就有了这一变态的天理存在。理学就喜欢给别人制定天理,难道天理不是应该是上天制定的吗?这些人有什么资格制定呢。要是从一个女子的角度出发,她们是断然不想裹脚的,我夫人说她小时候裹脚,承受了几年时间的痛苦,想死的心都有。元首,在下觉得华族能够破除此恶理,乃是孔儒所应该做的事情。不像某些喜欢为他人制造天理的人,自己却不去遵守这些天理。”

  在座的十几个大儒,没想到唐启华一开始就对理学开炮。

  董良这个人学术不精,原本就是一个小秀才,还没有到辩证理学与心学的地步。

  不过他知道理学是天即理,心学是心即理。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理就是宇宙的规律,人类世界的道理。理学认为人要顺从世界规律,符合规矩。

  这样社会就有秩序。他提出了一个“天理”的概念,进而神话之,就是俗称的老天爷。老百姓不理解哲学,他们敬畏神,他们所理解的理学是老天爷要你干嘛不要你干嘛,不然你就遭雷劈。

  这也有当时的时代背景,儒者要和佛教道教抢市场,特别是底层愚昧百姓的市场,必须抬出一些神话信仰,儒学因此成为儒教,形成了三教合一的中国文化。

  这也是为什么董良觉的儒释道都是华夏文明的传承。

  但是社会发展,士人感觉理学对人的禁锢越来越大,所以提出心学。这个心,指的是人的主观思维。心学认为世界规律不在外面,就在你的主观思维中。

  这有点像唯心主义:世界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中,也有点像马克思说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世界。

  打个比方,我们认为梅花有傲骨,其实梅花哪有傲或贱,是观众的心赋予它品性。

  还有点像修仙武侠小说里的心态境界论:如果一个人把“心”修炼强大,那么他可以更好的发挥技巧,找到敌人弱点。如果心不够强大,技巧再厉害也打不赢对手。

  理学到了近代越来越被人排斥,就是因为一部分掌握话语权的人,自己创造出了天理。这些所谓的天理是对他们有利的。

  就比如说女人裹小脚的问题,这就是一部分有此癖好的男人创造出来的天理。时间长了,整个社会,包括普通的老百姓也觉得这是天理,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到了清末,就连普通百姓家中的闺女都要裹小脚,以至于严重限制了社会生产。

  董良饶有意味地看向诸位福州的大佬,想要看看他们什么反应。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781344/11026930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