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大明第一莽夫全文免费阅读 > 第313章 分割利益与徭役之苦

第313章 分割利益与徭役之苦


乾清宫。

    中山侯汤昊,兴王朱祐杬,内阁首辅杨廷和。

    三位代表着各自势力的朝堂重臣,此刻全部聚集在此。

    事实上,自从杨廷和背刺了皇帝陛下之后,他就一直没有资格再参与这等御前机密会议了。

    然而当汤昊与杨廷和秘密谈话后,他们却是惊讶地发现,这位正德帝师并非是倒向了士绅缙绅。

    杨廷和之所以这么做,只是因为单纯地认为,绝不能赋予宗室藩王权力,必须要将这股力量逐出朝堂,否则会给子孙后人埋下隐患!

    得知此事后,朱厚照也是感慨万千,他一度误会了自己这位帝师,好在没有酿成大祸。

    因此,内阁首辅杨廷和重新赢得皇帝陛下的信任,成为了御前会议的一员。

    汤昊起身看向另外二人,手拿炭笔在倭国堪舆图上面画下了第一个圈。

    “这就是石见银矿!”

    石见银矿!

    藏银上亿!

    杨廷和与朱祐杬都是眼前一亮。

    没什么好说的,得益于汤昊先前的舆论手段,朝野上下都对这座石见银矿极其关注。

    毕竟白花花的银子,没有人不喜欢。

    “杨廷和,这座石见银矿,可以给士绅缙绅!”

    中山侯一语惊人。

    “但是,给哪些人,允许哪些人从中谋利,你要尽快拟定出一份名单给本侯。”

    汤昊沉声道:“这开掘银矿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哪怕有着倭人充当苦役劳力,开掘这座石见银矿只怕也要费时数十上百年,这就要看你杨廷和的手段了。”

    “原则只有一个,该缴纳给朝廷的矿税一分都不能少,抽调征召那些倭奴的钱粮成本士绅缙绅自己想办法解决,该付给大明水师和倭国驻军的费用同样也不能少!”

    杨廷和听着有些牙酸,暗自怒骂汤昊不当人。

    这么一来,士绅缙绅是得到了这座石见银矿,而且还拥有了银矿开采权。

    然而问题在于,想要开采这座藏银上亿的石见银矿,士绅缙绅就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其一就是付给大明水师的费用,他们想要出海还必须走山东清河船厂,中山侯汤昊执掌下的水师,不然自己慢慢造船去吧!

    其二就是地方驻军的保护了,你要安心地开采这座石见银矿,那自然少不了倭国地方驻军的保护,万一那些倭人造反怎么办,万一那些倭人不听话怎么办?

    其三就是开掘银矿的成本付出了,不管是钱还是粮食,士绅缙绅自己都得进行前期投入,因为汤昊方才也说了,开掘银矿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少说都得耗时几十年,没有粮食就算是倭奴也不会替你挖银矿!

    这么一来的话,等同于是集结士绅缙绅之力,去开掘那座石见银矿,偏偏最后这些开掘出来的银子还是会回到大明,甚至说句难听一点的,皇帝陛下要是缺钱了,按照名单上面随便抄一家,银子这不就来了吗?

    这个毒计,异常狠辣,却是算计了人心。

    因为杨廷和很清楚,只要他将消息放出去,那些贪婪成性的士绅缙绅绝对会望风而动!

    不过这对于杨廷和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他可以借此彻底坐稳自己缙绅领袖的位置!

    毕竟利益为先,中山侯赋予了他这个权力,那么士绅缙绅想要分割石见银矿的利润,就必须通过他杨廷和,这就是利益为先!

    “汤侯放心,本官知道该怎么做。”

    得到了杨廷和的认可,汤昊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随即他看向了朱祐杬,笑道:“朱宸濠想要别子银矿,甚至还想索要一座铁矿,不过被本侯拒绝了。”

    “倭国境内的大小铁矿,都会由驻军接管,然后生产制式军械和火器,送往辽东军镇!”

    “至于这座别子银矿,倒是可以给朱宸濠,就是要劳烦兴王暗中多盯着点了,名义上这座银矿是给你们宗室藩王的,所以你大可以放出消息去,集结宗室藩王之力进行开采,别让朱宸濠一人侵占其中利益。”

    “他一個人慢吞吞地开掘银矿,这样效率太慢,不符合我们的计划!”

    石见银矿给了士绅缙绅,那么别子银矿就给宗室藩王。

    同样的道理,这些银矿开掘起来本就麻烦,所以自然不可能给一个人,而是给他们所属的势力,集结起来全力开采。

    朱祐杬点了点头,对此没有任何意见。

    朱宸濠要银矿要铁矿,无非就还是那么点心思,想要积攒家底谋逆造反嘛!

    但是别子银矿的藏银量比起石见银矿虽然少了很多,然而也是一座大型银矿,所以让他一个人去开采,天知道会开采到什么时候去。

    但是集结宗室藩王之力,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些宗室藩王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差的就是没有事情做!

    开掘银矿这种大好事,想来没有人会拒绝。

    汤昊又看向了皇帝陛下,笑道:“至于武勋势力,他们将负责倭国境内的大小铁矿开掘工作,尽可能地生产制式军械,尤其是以火器火炮为主,然后送入九边军镇,提升九边将士儿郎的战力!”

    这一点,稍显敏感。

    因为盐铁都是官营,其中利润惊人。

    现在汤昊要将倭国境内的铁矿,全部交给武勋势力掌控,一旦引起了皇帝朱厚照的不满,那事情就有些麻烦了。

    朱厚照点了点头,倒也没有拒绝。

    “就这么办吧!”

    “放心大胆地去做,朕不是什么敏感多疑的帝王。”

    此话一出,在场三人都轻笑了起来。

    汤昊向皇帝陛下竖起了大拇指,然后神情郑重地提醒道。

    “诸位,我大明在倭国的准则只有一个,那就是想尽办法尽快掠夺倭国的所有资源。”

    “对待殖民地,那就不能心慈手软,掠夺他们的一切资源,以此充实我大明,带动腐朽的大明焕发出全新的生机,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毫无疑问,汤昊这番话等同于是给倭国宣判了死刑,不知有多少倭人会因此而无辜丧命!

    但是在场众人对此都没有任何意见。

    毕竟殖民主义思想就是这样,不需要任何怜悯之心。

    再者大明王朝都已经腐朽糜烂成这个样子了,有那闲工夫去怜悯倭人,还不如想着怎么抢救大明朝!

    随即汤昊提出了另外一项国策,那就是……徭役!

    “诸位,接下来我们的第二个议题,希望诸位可以认真听清楚,那就是徭役问题!”

    “徭役是什么?官府征召青壮子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等!”

    “修筑宫殿要子民承担徭役,疏浚运河要子民承担徭役,前线打仗要子民输送粮草军械……秦代规定,男子二十二岁起,每年在郡县服军役一月,称更卒;在中央服役一年,称正卒;屯边一年,称戍卒。汉代也行此制度,民夫可出钱募代,称更赋……”

    “以后历代徭役名目繁多,法度苛刻,即使在非战争年代,为筑城挖河、营造宫室、整治园囿等等,征发动辄数十万人,使得田地荒芜、农耕不行,当年秦始皇修建长城以防外族入侵,最大的依仗其实便是大秦通过统一战争获得的廉价人力,可以通过严刑峻法和强悍的秦军来压制六国役夫,无节制的挥霍民力!”

    “但结果是什么?大秦统一六国后还没有完全实现修完所有长城这个目标,便在戍卒叫函谷举中,变成了一片焦土!”

    秦朝法度严苛而且徭役沉重,最后民怨沸腾,导致二世而亡。

    在场四人,除了汤昊外,一个宗室藩王代表,一个内阁首辅缙绅领袖,还有一位正德皇帝陛下,他们自然明白徭役和民心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白徭役之苦对于百姓对于子民的危害。

    “同样二世而亡,大秦之后还有一个强盛的隋朝!”

    “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事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然其子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极度滥用民力,致使民怨沸腾天下大乱,最终同样二世而亡!”

    “这就是徭役之苦!”

    最为典型的两个朝代,大秦与大隋,一个开创帝制,一个再次统一,原本按照正常情况而言,国祚怎么都不会如此短暂,最后却都是二世而亡,这其中徭役之苦致使民怨沸腾无疑是关键因素之一。

    “说完了大秦和大隋,现在回到我们大明。”

    汤昊看向三人,沉声道:“大明的徭役,实行“配户当差”制,官府的一切差役,基本靠佥派民户承担。”

    “主要分为里甲、均徭和杂泛差役,里甲即里甲正役,主要包括催征税粮、办纳上供物料及支应官府公用;杂泛指明代不定时的、因事而征的杂泛差役;而均徭则是从杂泛差役中划分出来的银差和力差,银差可以折银代役,官府自行雇人充役,力差则仍然需要亲身应役,但也可以雇人代役。”

    “所以,生活在我大明的在籍百姓,除了要服里甲正役以外,还要承担官府征派的均徭役以及临时佥派的杂泛差役,诸如皂隶、祗候、禁子、斋夫、膳夫等等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衙门服役的力差,还有中央朝廷进行大工程大项目时广泛征召抽调的劳役,比如疏浚运河修筑宫殿等等!”

    “说实话,我大明朝的徭役比之先前那些王朝,并没有减轻半分,更别提还有官吏从中贪腐借助徭役之事谋取私利,搜刮民脂民膏!”

    众人听后都是一阵沉默。

    这些他们心中也清楚,因为前不久刚刚发生了一场马政大改革。

    这马政说白了,其实也就是一种徭役。

    事实上,大明直到万历以前,西北易马并非国家马匹来源的主体,南北直隶、鲁、豫四省的孳牧马匹才是主要供应所在。

    明初赋役法确立以后,养马之徭役也随之明晰,作为驿传徭编马的部分“唯粮是论”,而定额的孳牧马匹则以江北和江南为界,分别按丁和按地派养,这两种类型的养马编派实际上都属“役”的范畴。

    百姓养马其实就等同于是在服马役,而最终结果先前中山侯汤昊也说的也是清楚了。

    一马在家,朝夕喂养,至缚其身,不得奔走衣食!

    养马之费什一,为马而费者恒什九!

    本是太祖朱元璋设置的利国利民之国策,最后却演变成了朝廷戕害百姓的一大暴政,这就是大明王朝现在的马役!

    如果不是中山侯逼着朝廷对马政进行改革,为此整个太仆寺全部被清查追责,大明马政还不知道会糜烂成什么样子,民间还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子民会因此而家破人亡!

    “诸位,看看我大明王朝的统治阶层。”

    汤昊在小黑板上面,依次写下来了一个个阶层。

    首当其冲位于金字塔顶层之人,无疑正是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是九五之尊,大明江山的主人,居有支配地位,天下臣民都要被皇帝编制在户籍册中成为其编户民,成为其役户!”

    “皇帝陛下之后,就是皇室、勋臣、国戚及少数钦赐优免者外,无不被分拨承担徭役,为皇帝纳粮当差,他们自然也不必承担徭役。”

    “百司臣僚、地方庶尹替皇帝经管土地、牧养百姓、管理国家,听候皇帝差遣,是纲纪之仆,故官亦役也,他们也不必承担徭役。”

    “然后就是再下面的士绅读书人,国朝推行“养士取士”之策,优待读书人,给予他们功名特权,这特权在身他们也不必承担徭役,安心进学修德即可!”

    “这一层层下来之后,承担徭役之人,自然就只有底层百姓子民了。”

    汤昊看向众人,问出了一个灵魂拷问。

    “诸位可知,为何徭役之苦十倍苦于赋税?”

    “因为对于一个底层百姓而言,他们去承担徭役无异于是面临一场生死难关!”

    “想来诸位也清楚,我曾经在长芦盐场待过一段时间,详细了解过那些灶户盐丁的悲惨生活,最让人痛心的,就是官府还时不时地抽调这些灶户盐丁前去承担徭役,将他们视为奴隶一样毫不在意生死。”

    “需知他们去承担徭役是没有报酬的,所以为了活命只能自带伙食去服徭役,耽误农事耽误煮盐影响一家人的生计,这倒还只是一个方面,真正让他们绝望的是,这一走很有可能会家破人亡。”

    “他们本人服徭役期间,经常会受人奴役被人敲诈勒索,甚至会因官吏认定服徭役不合格而赔钱赔到倾家荡产,或者说是运气不好意外受伤也根本没钱治疗,而且还要继续带着伤势病体承担徭役,这是他们本人会面临的绝境,而他们的家人呢?”

    “承担徭役时间很长,再加上来回途中所耗费的时间,少说都要一年半载的,通讯不方便造成他们无法顾家,而家中失去了青壮劳力的结果是什么呢?寻常百姓家庭耽误了农耕导致收成不好,缴纳不起官府的苛捐杂税;灶户盐丁则是少了一个劳力致使煮不出足够的盐缴纳盐税……这些最后的结果都是他们承担不起那些苛捐杂税,但差役可不会管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缴纳不起赋税,那就卖田卖地卖儿卖女,所以他们的妻女在家中就会受到非人的折磨,等他们服完徭役之后,若是侥幸可以活命的话,千辛万苦地回到家中,却是早已经家破人亡……”

    “然而事实上,大多数前去服役的青壮劳力,都会因此而丧命,或是身体留下疾病,即便侥幸活命却失去了家人……徭役之苦,十倍苦于赋税,苦得让百姓绝望,让子民绝望!”

    在场众人全都沉默了。

    他们从未想到过,这徭役竟然会……这么苦啊!

    按照汤昊所说的这些,他们下意识地将自己带入其中角色。

    朝廷突然要疏浚运河,他们响应朝廷号召前去承担徭役疏浚运河,然而却得知没有报酬,所以只有自己准备干粮吃食,跋山涉水到了工地后,来不及休息就被差役编入某个小队开始了日夜无休的艰苦劳作。

    要是运气不好,搬运石块的时候受伤,非但没有人给治疗,还要继续艰辛劳作,而且自己也没钱去看病治伤,就这样一直硬撑着拖着,好不容易等到服役时间到了,自己侥幸没死,立刻动身往家里赶。

    哪怕带来的干粮早就吃完了,可是自己也没有钱,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半载也没拿到半文钱,只能饿着肚子硬撑着咬牙往家里赶,怀揣着对妻儿家小的思念,忍受着病痛带来的折磨,终于千辛万苦地吊着最后一口气回到了家里。

    然而迎接自己的,却不是当初那个幸福快乐的小家,而是空荡荡的被打砸之后的一片废墟,妻女不见了,自己像疯了一样四处询问,终于在邻居口中得知,因为自己去服役了,所以家里没了顶梁柱,妻子一个人艰苦劳作却也是杯水车薪,到了收税的时候缴纳不起赋税,那些差役就盯上了自己的女儿,将女儿抢走卖给了窑子,妻子绝望之下投井了……

    一个原本幸福快乐的三口之家,就这样……家破人亡了……

    朱厚照陡然一个激灵,然后怒喝道:“不行!怎么可以这样?”

    “他们都是朕的子民,都是朕的子民啊!”

    “野人,你快想想办法,徭役一定要改,一定要改!”

    汤昊沉着脸说出了一句话。

    “倭人承担徭役,一切就解决了!”

    (本章完)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799464/1111080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