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大明第一莽夫免费 > 第263章 藩禁

第263章 藩禁


大殿之中,讨论激烈。

    除了中山侯所提到的生育率外,群臣还就此想到了其他方面。

    比如新任刑部尚书王鉴之提出的犯罪率,无疑得到了群臣的一致认可。

    这些大明宗室的犯罪率,那可是一直居高不下,偏偏因为其宗室身份,朝廷顾忌到天家脸面和皇室威望,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昧着良心冷处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非是这些宗室成员犯下了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其他小事基本上都是小惩大诫。

    可是这样一来反倒是助长了这些宗室成员的嚣张气焰,他们抢劫、诈骗、偷盗、私铸、故意杀人等无恶不作,给地方百姓、朝廷管理统治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尤其是执掌天下刑罚的刑部,更是因此而头疼不已。

    现在得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新任刑部尚书王鉴之哪里肯放过,直接就慷慨陈词,希冀着将这个司空见惯的刑部难题给彻底解决掉。

    “陛下,诸位,太祖高皇帝制定了英明的王府教育体系,遴选朝中贤才出任文武双相,他们以儒者风范来教授诸王,王府长史司总管王府大小事宜,凡请名、请封、请婚、请恩泽及陈谢、进献表启、书疏,长史为王奏上。”

    “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各亲郡王犯了较严重的过失,皇帝陛下就会责问、惩罚王长司,这也促进了王府官员的尽职尽责,其它的如典善、纪善、典仪、工正、伴读、教授等官都有各自明确的分工和责任,从而促进王府教育机构的有效运转。”

    王鉴之话锋一转,略显有不敬之语。

    “然而永乐之后,藩禁措施大力加强,这使得宗室子弟没有机会再入仕途,其从教的积极性日益变淡,为藩府宗室教育的没落埋下了祸根。”

    “于王府官员而言,大明初期的王府官员可以任中央要职,并和朝官更互除授,经朝廷严格选拔,王府教职人员大多是品行学术兼优的宿儒老生,他们文化素养较高,再加上朝廷辅以问责制度,所以能够尽心尽职从事教育事业,因此王府官也得到朝廷的赏识信任,形成颇为稳定的大好局面。”

    “但自天顺朝开始,随藩禁的日益加剧,王府官员的选任发生巨大变化,因为官员一旦进入王府为官,一生都不能升迁,仕途之路自此被阻隔,在这种情况下,王府官员便失去了先辈所拥有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他们大多精神懒散,行为荒诞,碌碌无为度过一生,另外在进士不愿担任王府官的困境下,朝廷只能选庸劣之才充任之。”

    “如此一来,这一不成文的选官制度,直接就造成了王府官员整体上的才学浅薄、素质低下,阿谀奉承、玩忽职守、老态龙钟之辈更是多见,更为严重的是其中某些人借助职权敛财伤民,忽视国家法律,这就严重阻碍了王府官对宗室子弟的正确引导教育。”

    王鉴之此话一出,在场顿时鸦雀无声。

    实在是他这话说得太过直白了一些。

    这就好比之前的运司遴选制度,谁都知道那盐场运司是污秽贪腐之地,所以官员们为了洁身自好,又或者说为了以后的仕途前程,都不愿意去这污秽之地布政为官。

    那么同样的道理,这王府官员与运司官员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旦去了各地王府为官,那这辈子几乎都会陷进去,没有任何升迁仕途可言,别说什么意气风发的正科进士了,就算不是进士出身的官员,都不愿意去这种地方为官!

    正科进士可入翰林院,熬几年就可入东宫,或者说外放为地方长官,去哪儿不比去这王府为官好?

    再者这些个藩王子弟一个个的全都是些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之辈,教授他们进学修德,人家压根就不乐意学,而且还不能打骂责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傻子才愿意去做。

    此外,一旦宗室成员犯下什么罪过,朝廷还会率先问责王府官员,连带着受到牵连!

    所以,不管怎么说,官员不愿意前去王府为官,那确实是有道理的。

    不过你王鉴之这么堂而皇之地说出来,群臣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

    人家毕竟是大明宗室,皇帝陛下就在面前,你这么直白地说出来,不是在指责文臣缙绅怀有私心,不愿意为国朝分忧吗?

    果不其然,朱厚照脸色立刻就沉了下去。

    “什么叫做“不成文的选官制度”?”

    “朕怎么不知道朝廷还有这种制度?”

    “进士就不可前去王府为官吗?这是哪个混账定下的规矩?”

    皇帝陛下勃然大怒,群臣顿时噤若寒蝉。

    汤昊在一旁阴阳怪气地嘲讽道:“陛下,进士可是精英中的精英,哪能放到王府里面去蹉跎人生呢?”

    “王尚书不是说了吗?自天顺以后藩禁措施愈发严格,这文臣缙绅把持朝政之后啊,但凡有点前途的新科进士,那可都是他们的潜力后辈,自然要大力培养,熬熬资历就可以步入朝堂了,怎么可以丢去王府浪费青春呢……”

    听到这话,杨廷和目光不善地看向一众文臣,尤其是内阁首辅杨廷和和吏部尚书王鏊。

    王鏊感受到了皇帝陛下那不善的眼神,心中忍不住对汤昊破口大骂。

    这个狗贼中山侯,真是出了名的狗贼,端得是个混账恶心人,一旦抓住机会就要给皇帝陛下上眼药!

    连带着这个新任刑部尚书王鉴之,王鏊心里面也难免心生怨念。

    你个混账为了解决刑部难题,直接把不该说的话全都说出来了,那我们可怎么办?

    你刑部的麻烦是解决了,现在麻烦却成大家的了,哪有这样不顾大局之人啊!

    奈何这种情况之下,王鏊也不得不开口。

    “陛下,情况确实如此,官员大多都不愿意去王府为官,即便吏部做出调令,但官员也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推辞不愿前去赴任,所以吏部不得不遴选其他官员……”

    王鏊也没什么好解释的了,只能顺着这么说。

    毕竟王鉴之把实话都说出来了,他还能说什么呢?

    朱厚照反倒是抓住了机会,对着一众朝臣破口大骂。

    “原来如此,朕总算是明白了,为何我大明宗室越发不成器了,原来竟是因为你们这些文臣缙绅的故意放纵!”

    “你们还真是做得出来啊!为了自己的私心,挑选些才学浅薄、素质低下,阿谀奉承、玩忽职守、老态龙钟之辈去王府为官,给宗室成员做先生,这样的废物能教出什么好学生来?”

    “平日里尔等不是天天高喊什么“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吗?不是天天高喊什么“忠君爱国舍生取义”吗?怎么落到实处却一个个地都退缩了,都他娘地玩起阴谋诡计了?”

    “还什么不成文的选官制度!朕今日就要改改这选官制度,那个闵珪也别致仕归乡了,朕给他一个机会,就去鲁王府为官布政,什么时候把兖州府治理好了,什么时候可回朝堂!”

    听到这话,群臣都是脸色微变。

    王鉴之说实话的后果,就此诞生了。

    皇帝陛下得知这不成文的选官制度,那么后果就是,他开始将部分朝堂官员直接一脚踹去各地王府为官!

    这个先河一开,那么以后肯定就刹不住了。

    汤昊忍不住向朱厚照竖起了大拇指,因为他这一手确实很是恶心人。

    昔日的刑部尚书,变成了鲁王府长史,且不说闵珪心里面会作何感想,他就算再怎么觉得恶心,也只能乖乖地前去赴任。

    因为先前被剥夺功名官身,闵珪基本上就已经废了,他想重新起复就只能抓住这个机会,前去鲁王府做好这个长史,还有希望可以重返朝堂,否则一辈子就只能在那鲁王府干到死了!

    “陛下,大学士李东阳可是天下名士,他如今也赋闲在家,不如……”

    汤昊紧随其后地开始了举荐,他这一开口直接把所有人都给恶心坏了。

    天下名士李东阳,这倒不是虚言。

    不过问题在于李东阳是个阉党,早就被朝堂缙绅所不容。

    嗯,踢到地方王府为官,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随便他李东阳去王府怎么勾心斗角,反正影响不了朝堂大局。

    朱厚照看向了王鏊,笑着开口道:“此事就交给王尚书安排,务必要给李学士安排一个好去处。”

    王鏊闻言立刻会意,躬身领命。

    对于朝堂缙绅而言,李东阳滚出京师,才是最好的选择。

    王鉴之眼见事情就要这么结束,哪里肯错过大好机会,再次开口进言。

    “陛下,于宗室子弟而言,藩禁政策下的宗室子弟不能入仕,学习动力不足,从而导致宗室子弟犯罪现象日益严峻。”

    “太宗文皇帝为了彻底杜绝藩王危害,就大刀阔斧实行藩禁政策,其中就规定了所有宗室子弟不得入仕当官,不许从事工商业,就连进京入朝都要得到批准后才能被允许。”

    “作为藩禁政策的受害者,诸王往往是才智能力得不到施展,理想抱负不能实现,在这种困窘下,宗室子弟自然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在藩府内享受俸禄,他们无需为生计担忧,慢慢就失去人生的方向目标,如此一来宗室犯罪现象自然而然就增加了。”

    “他们抢劫、诈骗、偷盗、私铸、故意杀人等无恶不作,不但给朝廷管理统治造成很大负面影响,而且地方百姓也因此受苦受难,饱受藩王宗室之苦!”

    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那就是藩禁政策。

    一如汤昊先前所说的那般,宗室子弟不得参与四民之业,不得步入仕途,如此一来他们为什么还要老老实实地进学修德,辛辛苦苦地勤学苦练?

    反正人家又不用为生计发愁,有这闲工夫吃这些苦,还不如去吃喝玩乐玩女人!

    所以大明宗室为什么会烂到骨子里去,这藩禁政策才是主要原因!

    当一个人失去了所有目标,人生看不到任何希望,一眼就能望到头,那他们自然而然地会自暴自弃,堕落下去。

    王鉴之把话说得很明白了,与先前汤昊所言遥相呼应。

    群臣一时间议论纷纷,都将目光放在了这个藩禁政策上面。

    不过他们也不敢开这个口,改动朝廷的藩禁政策。

    为什么?

    因为靖难之役啊!

    现在的天家,可不是正统天家。

    真要是说起来,懿文太子朱标那一脉才应该是大明王朝的正统皇室!

    而燕王朱棣是造反篡位夺得天下,之后吸取自身经验教训,所以才推行严苛无比的藩禁政策!

    在这种前提之下,谁敢开这个口,去解除这严苛藩禁?

    事涉太宗文皇帝,以及那靖难之役中的蝇营狗苟,所以谁都不敢做这个出头鸟。

    他们不敢,汤昊却敢。

    “陛下,其实只要夺了这些藩王宗室的兵权,然后给予他们生活保障,那大明就永远不可能再会有靖难之役!”

    开玩笑吗?

    真以为靖难之役是说有就有的吗?

    人家燕王朱棣以北平一隅之地打赢整个天下,难道真就是可以复制的吗?

    要是大明宗室里面真有这样的雄主,真来上一场靖难之役,推翻这个烂到了骨子里的朝廷,那大明也不会就此轰然崩塌了!

    靖难之役,本身就是一场不可复制的奇迹!

    “是以不管是为了这些宗室成员好,还是为了他们封国内的百姓好,亦或者说对朝廷本身而言,臣也希望陛下可以稍稍放宽一些对这些宗室成员的藩禁限制。”

    “他们可以不参与四民之业,但他们可以拥有某种爱好,比如求仙问道,比如参禅礼佛,再如丹青之术,亦或是钻研医道……此类种种,可以做的太多了,对于他们而言,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和财富,那为何不让他们把这时间财富,浪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呢?既可以避免他们沦为一个个废物一头头猪猡,又可以造福黎民百姓,如此朱明皇室才会真正受到百姓爱戴敬重!”

    “再者,我们方才提及的宗室年终奖里面,也可以设置一个宗室贡献率,方才我们也说了,这些宗室成员要钱有钱要时间有时间,正因为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所以才只能吃喝玩乐生孩子,或者是搜刮民脂民膏祸害百姓,那朝廷就得给他们找点事干,即所谓的贡献!”

    “比如发掘恢复先贤古籍,这可是大功一件啊,那朝廷得赏,贡献上记一笔;再比如某位王爷爱好医术,他可以不去行医,但他可以整理编纂医科典籍嘛,然后刊印成册造福黎民百姓,这同样也是大功一件,贡献率必须给优;再如某位郡王喜好绘画,唔也就是丹青之术,那朝廷可以雇佣他嘛,也就是花钱请他,去边塞之地绘制布防图什么的,若是做成了那也得赏,记上贡献……”

    “还有此次平叛过程中,表现优异的鲁藩归善王朱当沍,其人骁勇善战,又在此战中立下了功勋,那么为国朝做出的贡献自然要记住,年终奖多给鲁藩一份,此外朱当沍也可视为一员骁将,遇到战事朝廷也可征召他统兵出战,战后解除兵权便是!”

    汤昊索性把话说得直白一点。

    “国朝现如今可堪重用的将领,本来就没有几个,若是因为宗室身份而将朱当沍弃之不用,那才是最大的损失。”

    “大明永远不可能再出现靖难之役,既如此又何必继续执行严苛藩禁呢?”

    “藩禁严苛于国不利于百姓不利,当因时制宜地做出改变!”

    其实汤昊之所以要说出这些大逆不道的话语,要谋划改革藩禁措施,还是因为百姓。

    历史上朱明皇室的名声,那可真是臭不可闻烂大街的那种。

    从第一代诸王开始,大多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一个个暴虐不仁,一个个视人命如草芥,在封国内欺压百姓,草菅人命,生杀予夺,予取予求!

    等到永乐皇帝进行二次削藩,彻底将这些宗室藩王削废之后,宗室藩王是有所收敛了,不过全都把那些勾当转到暗地里做了,侵占庄园良田,搜刮民脂民膏,奴役压榨百姓……

    方才刑部尚书王鉴之说的,可不是什么空口白话,而是记录在案的宗室犯罪行为,并且正在逐年增加!

    比如那大明蜀王一脉,到了万历年间,已经离谱到了什么地步?

    蜀王府霸占了成都平原百分之七十的田地!

    剩下那百分之三十的田地,还有百分之二十是军户的是朝廷的。

    那也就是说,成都数百万的百姓子民只占了百分之十的田地进行耕种!

    百姓拿什么养家糊口,又拿什么缴纳沉重赋税?

    这宗藩政策再不改革,迟早都会走到那一步!

    朱明皇室啊,不该是这样的啊!

    太祖朱元璋那么爱民如子,可到头来他的子孙后人,却是成了大明王朝最大的毒瘤!

    朱厚照陷入了沉思。

    他当然信任汤昊,那种可以托付生死的绝对信任。

    汤昊此刻说出来的这些建议,朱厚照也真的听进去了,也真的听明白了。

    但是问题在于,朱厚照并不能立刻就开口答应。

    因为,他要对这皇位负责,对子孙后人负责!

    一旦开了这个先河,放开了藩禁,那谁能够保证日后会不会再来一场靖难之役?

    你汤昊说不会,就真的不会了吗?

    谁敢做出这个保证?

    这可是皇位啊!

    这可是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啊!

    所以朱厚照不得不深思熟虑。

    “诸位爱卿,汤侯所提,议一议吧!”

    (本章完)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799483/1111085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