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大兴土木


第672章  大兴土木

        内阁。

        朱承训拿出户部整理统计的财政岁入报表:“最近五年,国库岁入每年都在平稳增涨,直至去年,全国财政岁入已经超过八千万两。这还是去掉了川西南等省份,地方行政截留后的财政。再加之前几年,吉大港正式并入孟加拉总督府,缓解了国内的棉花产量不足。江南沿海不少港口城镇,这几年都在陆续开办棉纺工厂。”

        王远说道:“民间棉纺工厂的开办,于国还是有益的。近五年下来增涨的财政岁入,一大半都是来自于工商业和海关的税收。这若是换作从前,怕是我等想都不敢想的!”

        邬思道也说:“陛下深谙藏富于民,只有百姓有钱了,国家才能安定,才能强盛。”

        “此言在理。”陈济点头,说道:“棉纺工厂在民间开办,百姓总能获得好处。福建作为我大明新朝龙兴之地,如今已有许多妇人,开始抛头露面,前往商人开办的工厂做工。在工厂做工,能赚到的银钱,不比在田间务农来的少。而且,这也是妇人能做的工作,又有皇后亲注的《女诫》为依据,便是天下人也说不出什么来。唯有百姓愈发富庶,这银圆才能推行的下去。”

        银圆的发行在沿海已经有几年了,在初期配合银号加息,又有银圆、银锭兑换比率的政策扶持,沿海地区的银圆推行还算比较顺利。

        陈济原本只是将银圆,当做皇帝备战漠北,所采取的权宜之计,一如老朱当初发行的大明宝钞,只出不进。

        只不过银圆到底用了银子,所以肯定不会像大明宝钞,就是废纸一张。

        可随着银圆在沿海城市逐渐流通,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了民间市场的交易额,也进一步刺激了沿海城市的民间消费。

        这让陈济放开了思路,银圆代替银锭,似乎还真算不上是什么坏事。

        毕竟,银圆本身说白了,只是改变了形状的银子,也就是说它还是钱,不是大明宝钞那种废纸。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后世的纸币其实本质上,都是没用的废纸(比喻),或者说是货币,它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钱。

        真正意义上的钱,永远只能是国库储备的黄金,也就是为货币提供依据的“金本位”。(不用杠,自己去了解)

        朱承训说道:“推行银圆的同时,还得想办法花钱。眼下漠北、北海皆已收复,北方没有什么大仗可打了。接下来便是继续吸纳民间多余的白银,在川西南、康藏雪域、八百军州府、黑龙江这些地方,多多修造驿站官道,将山区河谷全部串联起来。这对今后朝廷用兵打仗,以及开拓边境军镇,都是有好处的。”

        林景裕说道:“还可以多多兴修水利灌溉设施,如此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百姓越富裕,对国家财政也有好处。”

        众人都各自点头,集思广益如何更好的让朝廷花钱。

        现在已不再是前几年,内阁认为皇帝不惜吸纳民间白银,也要去征讨漠北,虽然利在千秋,却也还是逃不开穷兵黩武的意思。

        可现如今,一战打完,打空了数百万两银子,前后动用几十万军民,反而国内并未受到剧烈影响。

        民间粮价的上涨幅度,甚至还略有降低。

        而且,北地的财政经济,居然也得到了一定发展,许多商人都被吸引到了北疆,开辟商路贸易。

        内阁大臣们先是发懵,随后渐渐理解了皇帝的手段。

        原来银子还能这么用,不仅把钱花出去打了胜仗,扩大了疆土,还缓解了粮价上涨的问题,并且进一步开发了北疆的民生经济。

        现在花银子在全国搞基建,便是内阁在效仿皇帝。

        而且,他们做的也要比之前的漠北战争更为精细,虽然也是花钱如流水,但每一分都不是在乱花。

        皇帝一开始废除徭役那几年,还时不时有地方官上奏,言称徭役虽看似苛待百姓,但许多徭役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可轻易荒废。

        到了今朝,早就没有官员上奏了,有也会被内阁票拟:不切实际,可行批驳。

        徭役那是为了让朝廷省钱,本质上还是有些伤民的,但现在朝廷有的是钱,要搞基建完全可以花银子招募百姓去做工。

        恢复徭役的话,反而银子花不出去,会进一步让国家财政因为过多的银子,而濒临崩溃。

        陈济补充道:“也要多多注意,不可过于劳民伤财,毕竟前番漠北大战刚刚结束,朝廷今后置漠北、北海都司,都是要花银子的。”

        邬思道笑道:“无妨,陛下早前便已说过,只要是与民生相关,而非个人享乐,便是大兴土木,也不算太过劳民伤财。”

        <div  class="contentadv">        王远也趁着时候说道:“除了兴修水利,修建各地驿站官道,这官吏们的俸禄也是时候该涨了。现在海外白银流入每年都在增涨,带来的影响已经蔓延到内地数省,光是南京的粮价,就比前年涨了快一成半。”

        内阁众臣们反复商议,不断完善个中细节,在全国兴修水利灌溉,修建山区驿站官道,全都是利于地方民政的基建工事。

        有了水利灌溉,就能开垦更多新田,增加粮食产量,修建山区官道,也能便于官府治民,并且让山区百姓能更好的与外界交流。

        包括皇帝那位出身八排瑶的妃子,其老家八排瑶所在的连南山区,便在近几年不断修建官道,沟通连山与外界府县。

        而修建官道的人力和钱粮,基本都是八排瑶自行筹措,广东官府也拨了一些款银。

        这样的民间基建工事,在全国各地其实一直都有在搞。

        只不过原先都是官府徭役组织,现在没有了徭役,全靠百姓自发出人出力,官府从中协调,并且拨给一些款银。

        毕竟,百姓可不傻,能让自己得到切实好处的事情,便是官府不要求,也会自己抢着去干。

        不过,还是因为没了徭役,所以这类民间基建工程,仅限于各个村镇,再往外通到那些难走的山路,往往很难修的下去。

        不仅是难修,也在于没有银子,还有水利灌溉设施,也都是小规模挖掘各村引水渠,大型的河道工程,地方官府没那么多财政预算去弄。

        现在,内阁提出的方案,便是朝廷每年拨款一笔银子,分配到全国各地,尤其川西南这些山区多的地方,去修建山区官道,维护河道水利工事。

        朱怡炅看过后提笔朱批:“可。”

        给全国官吏涨俸禄一事,内阁也顺便提了一嘴,皇帝也没批驳,同样都准奏了。

        官吏也是要吃饭的嘛!

        大明的蒸汽工业革命才刚起步,全国各省的发展就已经变得极度不平衡。

        从北穷南富,到江南富裕,越往西南越穷困,再到沿海富得流油,工厂烟雾弥漫,到越往内地,工厂作坊越少。

        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愈到后面只会愈发的尖锐突出。

        对了,今年的朱皇帝,又新纳了三个异国妃子。

        分别是文莱、苏禄、哈萨克三国的公主,倒是让朱怡炅难得体会了一番异域风情、南洋韵味。

        一次性纳三个外国妃子,皇帝也少有的请了两天假。

        等到第三天,才重新回归日常办公。

        与此同时,一队册封使节团,也带上了大明皇帝的圣旨,从南京正式出发,准备前往哈萨克的中玉兹。

        对于塞梅克汗的政治意图,朱怡炅自然看得出来,但没有关系,对方想要统一哈萨克,这也正符合大明的利益。

        按照内阁、枢密院的估计,大明目前西部最远的扩张极限,最多只能到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斯坦。

        再往西,就很难扩张下去,既是因为不好统治,还在于地形的原因,哈萨克一马平川,就算全占下来,也无险可守。

        大明军队打过去很容易,但只要稍微军队一撤,哈萨克人必定会造反打回来。

        与之相比,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斯坦就好管理多了,这里的山区河谷就是天然的屏障,外可拒哈萨克人,内也可与西域的喀什地区连成一片。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804889/11452540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