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借先帝一用


李存勖带走了晋军主力,太原城几乎陷入无兵把守的险境。

  幸好,那些奉行“有限抵抗”王旨的刺史、守将们,已经及时将所部带到了太原。

  李存璋倒是与这些人都比较熟悉:隰州刺史唐礼、慈州刺史张瑰、泽州刺史孙辉、沁州刺史柳东相、土门牙将钟师训、新口牙将吴成季。

  打了一圈招呼回来,笑着跟张承业说:

  “现在才算理解大王的这个奇特战略。哈哈,有限抵抗。等于把晋国的有生力量,都集中到了太原!”

  张承业也如梦初醒。

  “是啊,他们在隰州、泽州、慈州这些地方守城,面对朱贼的优势兵力,也难守得住啊。与其让他们战死,全军覆没,还不如把他们撤回太原。”

  但是攻占了这些地方的梁军,也跟踪而至。

  现在,太原城外的梁军,足有二十万之众。

  朱晃下定决心,毕其功于一役!

  但是太原城外土质疏松,投石机无法抵近射击。就连扛着撞木、云梯的成队的士兵,都会不小心落入地道中。

  不过御驾亲征的威力是巨大的。

  梁军攻城也是不惜代价的。好像都化身成了刀枪不入的神兵,冒着如雨的箭矢冲向太原城。

  当然结果是尸山血海。太原城巍然不动。

  一连几天,攻城效果都不如人意。

  朱晃坐不住了,下令把厅子都调上来。

  用厅子都的大弩箭,向城头射击。

  城上的李存璋很是紧张,关键时刻,张承业到了。

  他身后的民夫,竟然把毗沙天王的神像给搬来了!

  信不信神,您瞧着办吧。

  不过这请毗沙天王助阵的旨意,可是大王下达的旨意。

  李存璋只能接受。

  擂动战鼓,高呼“毗沙天王助阵,梁贼必败!”

  城下的梁军,用大弩箭射击。只要射上城头,晋军就会死伤一片。

  李存璋火了,赤膊上阵,命令发射火箭。虽然射不到梁军的厅子都,但正好赶上顺风,居然有些也射中了大弩箭。毕竟那大弩箭搬动不灵活,一旦被火箭射中,顷刻就是熊熊烈火。

  又是一天激战,朱晃得到消息,厅子都的大弩箭损失了三台。

  更糟糕的是,南线传来的消息,侯言战败被俘,晋王已经率军南下,直指河中!

  朱晃一下子慌了。

  太原这块硬骨头一时半会儿啃不下来,更关键的是,如果听凭李存勖攻取河中,那么整个关西,都可能落入晋军之手!

  首都洛阳,已经不安全了!

  朱晃连忙在御帐召集众将商议,葛从周的意思,是擒贼擒王,既然李存勖弃太原南下,那么陛下可以追踪而至,一鼓击破晋军,擒住李存勖。

  朱晃同意。是的,只要抓住了晋王,那么晋国,也就等于覆灭了。

  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也将不战而降。

  马上传旨,几路大军,马上南下,寻找李存勖的主力晋军决战。

  他不知道的是,他已经落入了李存勖的圈套之中。

  李存勖得知梁军终于解围南下时,得意洋洋地对郭崇韬解释了自己的战略。

  “安时啊,先师早就教导过孤,物物而不物于物,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说,孤要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郭崇韬虽然也是宿将,但是大王说的还是太新鲜了。

  “主动权?”

  李存勖解释道:“也就是说,他打他的,我打我的,不过到了最后,他只能放下他的战略,按我的战略来打。”

  郭崇韬一想就明白了:“大王英明!孙子曰,其下伐兵。朱贼的战略,本来是攻占太原,灭亡晋国。可是大王阴地关大捷,接着又挥师南下,朱晃只好跟随大王的步子,解围太原,前来包抄大王。大王的伐兵,可是高过朱晃啦。”

  李存勖笑着:“太原不就转危为安了吗?”

  郭崇韬没有笑。“可是大王,咱们有兵不足十万,朱贼的梁军,可是咱们两三倍!”

  意思很明显。不错,太原是转危为安了,但是大王您,好像要被朱晃吃掉了。

  大王是陷入危险了吧?

  李存勖不以为然。

  “只要夺下蒲州,朱梁大军,未必能攻得下蒲州。”

  蒲州城高壕深,硬打的话,的确也不比打太原轻松多少。

  但郭崇韬还是满腹疑窦。

  “大王恕臣鲁钝,蒲州守将丁会,也是梁朝宿将啊。此人把守蒲州,恐怕十天半个月,是休想攻占的。”

  李存勖笑了。

  “安时,你要看到好的一面嘛。本来,是梁贼来攻城,现在,却是孤去攻城!攻守之势已经转变了,这不是一个胜利吗?”

  郭崇韬点点头。是的,从战略上看,现在那个“主动权”的确在大王手中,但是要想打败几十万梁军,嗯,好像是三十万吧。

  几乎看不见胜利曙光。

  不过,不知不觉间,郭崇韬也开始适应了大王的乐观情绪,也开始转变思路。

  我不一定是战争亲历者,我也可以是个观众啊。梁军是御驾亲征,晋军也是大王亲自出马。好吧,一帝一王,一个久经沙场,一个初出茅庐,究竟谁棋高一着?

  自己都被自己这种奇怪的想法吓了一跳。

  但细细一想,也没办法啊。自己真的跟大王差距太大了。

  还是看戏吧,看看大王,如何打败朱晃?

  大王不见了。

  刚才还在呢,怎么又不见了?

  李存勖去找一个重要的人物。

  一个俘虏。

  作为败军之将,当了战俘,侯言几乎丧失了生的信念。但是那个堂妹,女扮男装的堂妹,一直给他温言鼓励,给他信心,又给他勇气。

  特别是告诉他,要为伯父伯母着想;因为伯父伯母,现在已经搬到忻州了。

  堂妹要他一定要当面感谢大王。

  侯言没有问爹娘为什么要搬到忻州。这种问题毫无意义。

  李存勖从劝降郭崇韬以后,就对敌方大将的父母非常关心。

  朱晃是喜欢用银弹收伏敌将,而李存勖的常规操作,是关心敌将的爹娘。

  不是不喜欢用银弹,而是河东没那么银子。

  但是把一家人搬到河东,比如忻州,这种地方靠近太原,非常安全。

  现在侯言已经无可奈何了。他唯一奇怪的是,自己已经是战俘了,为什么还要把我爹娘搬过来?

  李存勖告诉他答案了。

  “麾下如果想戴罪立功的话,现在倒是有个好机会。因为,只有你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侯言很奇怪。

  “大王,你是说末将?”

  李存勖很阳光地笑了起来。

  “说起来,咱们也算是亲戚啦。你堂妹,将来可是要做孤的妃子呢。”

  这句话让侯都都心头一暖,顿时觉得,自己这一路奔波,完全值得了。

  特别是现在,当着堂兄的面,大王照样说要封自己做爱妃。

  看来,今后的日子,总算踏实了。

  作为女人,谁不希望有个踏实的日子,太平的日子?谁喜欢天天颠沛流离?

  除非她是另类。

  其实侯言也想过太平日子。

  只不过身为将军,他必须不停地打仗。

  现在,晋王要自己执行一个使命。

  他这么放心,让自己领兵打仗?打谁?难道是与梁军开战?

  李存勖的确是给了他一个使命,一个只有侯言才能完成的使命。

  但不是打仗,而是劝降丁会。

  侯言马上明白父母为什么会定居忻州了。

  自己必须完成这个劝降任务。因为父母都在晋王手里。

  李存勖笑得还是那么温和,那么阳光。

  “丁道隐将军,不愧忠义之士。听闻先帝遇难,竟然带领蒲州军民,南向号哭三日。”

  这件事侯言知道。换了别人,恐怕脑袋早就挂在城门上晒干了。但是丁会不同,他是皇上的铁杆心腹。

  皇上相信他。

  得知丁会为唐朝皇帝举哀,皇上反而说道:

  “道隐做得好。朕过上一段时间,也要为昭宗皇帝举办一个隆重的葬礼。”

  但是这件事听到李存勖耳朵里,他发现了一个机会。

  让侯言去说服丁会降晋。

  你不是忠于大唐吗?大唐的公主就在太原啊!信不信我带你去拜见她?而那个洛阳的朱晃,他可是弑杀昭宗先皇帝的幕后真凶啊。你真的准备继续效忠他?

  你是真的忠臣,还是哭着玩儿?

  支持海钓绿码的读者大大,请移步番茄小说网阅读正版。也可到bilibili欣赏海钓绿码的同名趣味影音小说。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911225/1111087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