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大魏风华 > 第一百四十三章 风波前的平静

第一百四十三章 风波前的平静


  宁国。

毕竟是个封国,虽然到了大魏中央集权已经高度发展,地方封国基本上没有任何的自治权,但前任宁王有个特殊的爱好,那就是广积粮修城墙。

虽然不知道这位一辈子没有打过仗的王爷从哪儿来的被迫害妄想症,或者是早有想法想坐一坐那把龙椅,总之这座城池的城墙都是按照最高规格来修建的,青石垒墙,米灰刮糊,最后再用几个倒霉蛋压在下面,平日里宁王出游到了城墙上,总能感叹一句这高大城墙怕是能阻十万大军。

能不能阻十万大军不知道,反正白莲教打到这里的时候,这位王爷就带着自己的一家老小跑到京城避难了,而高大的城墙和充实的粮仓就变成了两浙叛军构筑的防线上最难越过的的障碍--整整两年都没人能打过这个地方看一看两浙变成了什么模样。

而此时高大城墙上,往日宁王出游时喜欢坐的那块青砖,上面正坐着另一个人影。

被白莲教佛主委任统筹前线战事的天王郭海迎着扑面而来的强风眯了眯眼睛,沉默了许久才开口道:

“那位二皇子殿下要发疯了。”

他转过身子,看着身后几个跟随他一路从巷里杀出来,爬到高位的亲信:“细作送来消息,那位殿下下了军令,附近一十二城,所有兵马都要择日调到宣城,如果不出意外,十万大军应该是有的。”

一个文士打扮的中年人皱了皱眉:“他们耗得起?”

这话透出一股对脚下城墙无比强烈的信心--不是害怕破城,而是不想陪那位殿下发疯。

“那可是朝廷,终究还是阔气,”又有人感叹开口,“十万大军啊...咱们在两浙刨了这么久的根,也养不起这么多正经军队,要是北方没有辽国牵扯,嘿,咱们怕是下辈子也没办法正面和朝廷打上一仗,哪里有现在的威风。”

“佛主不是说了么,天下大势如此,像天王这等豪杰应运而生,自然是要做大事的,十万大军又如何?只要不是地龙翻身倒了城墙,再守个几年也没什么问题,更何况还有天王在这里,起兵到现在,咱们打过一场败仗?”

“不要说这些没有意义的,”一向沉默寡言的郭海也忍不住打断了亲信们的马屁,“我要问的是,有没有办法少死些兄弟。”

他是种田出身,偶尔去军营里巡视还卷着裤脚像一个老农,实在不喜欢最近在白莲教高层里盛行的虚头巴脑那一套,也实在摆不出高深莫测的模样--但偏偏这样的他最让部下安心,因为这个看起来木讷内敛老实巴交,从没有读过一本兵书的汉子实在是百年难遇的将才,从起兵到现在,一场仗都没有输过。

就算是在建国前夕,政争都出现苗头的白莲教高层,也是雷打不动地被所有人信任推崇着。

“没有办法,”还是中年文士最先开口,“这一场迟早得打,但打完之后,又有了一两年的时间,宁国这一带压力就不会这么大了。”

“粮草没有问题,”有人笑起来,“多亏了宁王那老头,不知道从哪儿搞了那么多粮食,就算他们真要围城,断了补给,撑个半年还是没有问题的。”

“士卒已经收拢进城,城外的树也砍得差不多了--对了,官兵用的那些天雷,仿制有了些眉目,虽然用起来不如他们的好使,但守城时扔下去炸还是很管用的。”

郭海沉默地听着,点了点头,重新看向远处的地平线。

说实话,他其实不太相信所谓的白莲降世弥勒下生那一套,当初之所以起来造反,不过是亲近弟兄杀了两个征粮的小吏,十几个人投奔了路过的白莲教--之后的事情就慢慢变得奇怪起来,他发现自己打仗很有天赋,然后在一次次尸山血海里爬过来,不知不觉就爬到了这个位置。

所以所谓佛主的信任,教义的使命,在他看来都没有什么意义,他只是在一场又一场仗里有了很多信任的兄弟,然后在这个乱世里走了一步就不敢再停下来,想给他们找一条活路,然而老天爷偏偏就喜欢开玩笑,把他推到了这个最前面的地方,身后就是两浙的千里平原。

他有些厌倦,也有些伤感,看着城墙下方还带着血的沃野,想到了很久以前的一些东西。

这样的好地,不种上庄稼,真是可惜了。

......

夜深了,赵轩放下一封文书,疲惫地揉了揉眼睛,大概是想到了某个和他敲定计划后就不见人影的身影,在心里骂了一句娘。

打仗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两军对垒统帅一声令下千军万马冲锋看起来很威风,但实际上前期的准备就能让人精疲力尽,从粮草的转运,到军饷的发放,再到器械的维护,情报的整理--这个过程的体验真的算不上好。

当然,如果考虑到这场仗还要尽可能牵制更多的叛军,还要围住城池不让他们有机会突围驰援,还要挡下四面八方来临的援军,这几天忙得焦头烂额的赵轩有时候是真的想提把剑抹了自己的脖子。

但骂娘之后活儿还是得干,他倒是可以把这些事情全部交代下去,然后自己做个甩手掌柜,但顾怀早就看准了这一点,那厮知道自己答应了这件事后,一定会想方设法做到最好,所以连问都没打算问一声就把全副身家押了上去--真不知道这种信任到底是怎么来的。

偶尔还能想起第一次见面的模样,往常在京城能横着走的自己遇到了个更横的,第一天去国子监上课就敢让自己出去罚站--虽然没什么报复的心思,但不喜欢是肯定的,不过实在没想到这家伙满脑子都是奇思妙想,让自己在国子监被罚读书的那段时间不那么难熬。

直到那场宴会上的闹剧,还有后来的三司会审,才算让两人彻底认识--然后常常感叹一失足成千古恨。

正如顾怀了解他一样,他也很了解顾怀,知道在这个看起来温和内敛的书生表象下,究竟是颗怎样不敬皇权,锋芒毕露的心。

这很奇怪,就算外面那帮造反的白莲教徒,敢于朝朝廷举起长刀,也会对皇权有天生的畏惧,而这个仅仅因为结识了杨溥才走入大魏中心的书生,却真的把所谓的天家威严、君臣纲常扔到了地上,临走前还要踩上一脚。

不过这样挺好,起码现在挺好,他很乐意拥有一个这样的损友,起码两人待在一起时骂两句娘真的能打起来,打完了又能坐下来聊天。

通往那把椅子的路太长,总还是需要有个人陪着的。

只是不知道这次他能不能活着回来,赵轩又拿起一本文书,淡淡地想道。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938205/51267276.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