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亲迎礼


原林丞相的府邸被充公后,又以赔偿的形式还给了常氏,常小小自然得从娘家离开。

  晋王原本还想着从王府潜邸接亲,事实上,若非内城常记肉铺太过狭小,他甚至都想将亲迎地点定在这,毕竟两人在此隐居过一段时间,是很有意义的一个地方。

  只不过那个肉铺不知怎地,已成了京城一景,每天都有百姓过来上香,尤其每逢初一、十五香火尤其鼎盛。

  来祈愿的善男信女特别多,有求婚姻顺遂的,还有求金榜题名的,甚至还有求子的,据附近的街坊介绍,此地格外应验,有求必应。

  信众们一想也对啊,到底是沾过龙气的地方,所求之事直达天听,怎么可能不灵验。

  皇帝大婚将近,又加上新帝即位改元建新,整个京城的气氛越发热闹起来。

  礼部郝尚书绞尽脑汁,列了许多年号供新帝挑选,大部分都是元兴、永嘉之类的吉祥词,都是祈愿国泰民安之意。

  可晋王看来看去都不满意,直接提笔批复了两字“仪凤”,“年号就用这个。”

  “仪凤?”这是有凤来仪的意思,当然也是吉祥的好词,只是郝尚书怎么感觉有些娘里娘气。

  众大臣虽然也觉得这年号不如元兴之类的大气,但新帝非要用也只能遵从,而且他们隐隐觉得这个年号与准皇后有关。

  年号定好以后,郝尚书马不停蹄地将婚礼流程写成奏疏,交给内阁拟定,可里面的内容却招来诸多大臣的反对。

  海御史下朝后回到御史台还气愤不已,“为什么会有亲迎礼?这又不是民间娶媳妇。”

  之前他还听到风声,说是新帝会去亲迎皇后,他还只当是谣言,原来一切竟都是真的。

  皇帝大婚与民间男女结两姓之好自然是不一样,皇帝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岂容儿戏,“不行,我要上折子参郝尚书一本,简直是胡闹。”

  其它同僚颇为纳闷,“你参他有什么用?这些流程可都是皇上亲自参与制定的。”

  “我知道!”海御史又不傻,直接指着皇上鼻子骂,不是容易挨揍嘛,他得先找个软柿子捏。

  次日早朝,顾总管甩着拂尘在殿上高唱,“有事启奏”后,海御史立马出班弹劾郝尚书违反礼制。

  自古以来,皇帝大婚的步骤大致分奉迎礼、庙见礼、朝见礼、庆贺礼、筵宴礼等,但在郝尚书的流程中,除了有亲迎礼外,竟然还多出归宁礼。

  简直不把皇权威严放在眼里,必须将郝尚书狠狠革职查办。

  郝尚书委屈地看了一眼龙椅之上的皇帝,这事找谁说理去呢,为了筹备大婚,他可是翻了不少资料,才把仪式流程弄得七七八八。

  在他的安排中,皇上都是安坐宫中便可,自有正副使前去迎亲,至于归宁礼压根就是没影的事,一入宫门深似海,除非皇上下旨,否则皇后一辈子都别想回娘家。

  可新帝的脑回路不知道怎么想的,非得加上民间婚礼的亲迎、归宁,主打一个帝后平等。

  郝尚书劝不过新帝的意见,便斗胆向皇太后请示,自古以来婆媳之间矛盾多,想必裴太后不会纵容皇帝胡来。

  但是郝尚书错了,裴太后非但没反对,还兴致勃勃地拉着他讨论起民间的婚礼习俗,知道还有改口费及添妆什么的仪式后,当天就把宫里的好物件放进嫁妆里。

  皇太后乐呵呵道:“儿媳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亲迎、回礼都代表着尊重,万万不可怠慢。”

  郝尚书还能怎么办呢,只能充分吸收皇家传统、民间习俗,博采众家之长,搞出这么一个大婚仪式。

  海御史唾沫横飞地指责郝尚书,无视皇家传统,不懂尊卑有别,胡搞瞎搞一通,实在有负圣恩之类云云。

  晋王只是浑不在意地摆摆手,“这是我娶媳妇,海御史不必如此介意。”不知道的还以为海御史的媳妇被抢了呢。

  “呃……”海御史脸涨得通红,支支吾吾道:“可大……婚是国事。”

  虽是国事,但架不住人家就愿意这样娶亲,哪里需要区区一个御史同意,海御史还待据理力争,却被同僚拉住,“算了,他们夫妻一体,你何必横插一杆。”

  这不是纯粹讨嫌嘛,海御史虽心有不甘,但还是嘟囔着退了回去。

  随后新帝正式下诏改元为“仪凤”,并定于正月初一举行大婚,这样大朝会和大婚放一天办,也好节省些开支。

  在这之前,礼部已经下发诏书,邀请各地王公贵族、番邦使节进京观礼,就连刚刚才在边境小城安身的秦王也收到了旨意。

  秦王恶狠狠道:“不去!看他拿本王如何?”

  太欺负人了,抢了他的皇位不说,竟然让他千里迢迢又赶回京去,来来回回就是故意折腾他。

  秦王妃经过此次变故后,性子倒是变了,温言劝他,“殿下还是启程回京吧,要不然新帝指不定借着由头,捋了你的爵位。”削藩这种事,又不是没有过。

  秦王长叹不已,他之前还想着反正爵位尚在,朝廷少不得发岁禄,只要有钱,他过不了多久就能效仿前朝王爷,举起靖难的大旗杀回京城。

  可他万万没想到,有些边境小城环境恶劣得连棵树都不长,城里的老老少少加起来都不足万人,这哪里是城啊,还不如小镇繁华呢。

  而且所谓的王府护卫根本就是当地衙门的捕快,给他守门的时候,还得兼职帮当地人找狗、扶老奶奶过马路。

  其实这些秦王都能忍,他不能忍的是做为王爷,收入竟直线下降。

  众所周知,王爷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都得靠着封地的税收,有些王爷得到皇上信任被分到富庶的江南,钱多到花不完,每天吃喝玩乐好不快活。

  但不受重视的王爷分到穷山恶水之地,说不得孩子都养不活。

  秦王就更惨了,他所在的小城没有农业,更没有什么商业,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放羊,从小放到大,再娶媳妇放到老,过着一眼看头的生活。

  整个小城所得的税收都不够发胥吏的月例,就连衙署的大门塌了半边也没钱维修,就这么耷拉着。

  果真是成王败寇啊,秦王很后悔,如果那晚他没有去搜晋王府就好,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

  “罢了,我还得去衙门点个卯,回头借了马车再回京吧。”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3968559/11110952.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