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苏洵 完
俞悦:“事实证明,苏洵真的不适合北宋科举的‘声律记问之学’。
他二十七岁开始专心读书。两年后参加了一次制科考试,八年后又参加了一次制科考试,通通落榜。
一晃十年过去了,到了三十七岁,苏洵算是彻底看透了自己真的不适合诗词歌赋以及骈体文,于是彻底放弃了科举之路。
后来在苏轼和苏辙双双登科后,苏洵由衷地感慨到:‘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他考进士比登天还难,而苏轼和苏辙两兄弟考试,简直像捡草一样容易,不得不说,苏老泉有点凡尔赛了啊。”
苏家人兵荒马乱顾不上看天幕,其他古人却是有些疑惑。
唐—李白:这凡尔赛是何意?
就要芋泥波波:反正你是诗仙,这辈子都可以凡尔赛就对了。
唐—李白:???
杜甫示意偶像跟上,他们今天在长安城外的乐游原登高望远:“结合语境,想必是不经意地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优越感?”
诗仙玉玉了,这些后人每一个靠谱的,还得是子美啊。
俞悦:“苏洵认为,与其为了科举皓首穷经的去研究诗赋韵律,骈体文,不如真真正正的做学问,研究历史兴衰的问题,分析时局利弊得失。
他认为做学问归根结底还是为国为民,提出解决问题的思想和主张,而不是矫情的卖弄词藻,为写文章而写文章。
于是苏洵一把火烧了自己十年间为应试而写的上千篇文章,与往日一刀两断,继续发愤读书。
只不过这一回他不是为了功名,而是为了真正的学问。”
草莓奶糖:我和大佬的区别,大佬烧文章:踏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我烧文章:减少学术垃圾。
蓝莓芝士多:楼上撤回一下,我有个朋友破防了。
明月松间照:科研人可听不得这些。
俞悦:“别骂了别骂了,草莓老师骂太脏了。
不过不得不说,这一次的转型才让苏洵变得真正的伟大,比二十七岁那年的幡然醒悟更有意义。
重新确立了人生目标后,苏洵更加发愤的读书,但五六年内没有下笔写文。
他博览经史子集。剖析百家。读书有感而发后不轻易地下结论,也不人云亦云,而是反复的思辨推敲。
苏洵也善于从古人的智慧和历史事件中提炼观点总结经验和教训,直到自己的认识足够深刻。思想足够成熟。情感足够精炼的时候他才开始下笔成文。
这样的文章一出来,那叫一个深刻,犹如江河奔涌,波澜壮阔,令人无比震撼。
我们举一个《管仲论》的例子。来看看苏洵的思想有多么的深刻,在管仲临死的时候,齐桓公来看望他。
管仲提出了要齐桓公提防易牙、竖刁、开方三个奸佞小人:
易牙为了讨好君王,而不惜杀掉幼子做羹;竖刁为了亲近君王,宁愿去势成为太监;
开方为了给君王效力,竟然十五年不回家看望父母,甚至连父母去世了,也不回去看一眼。
这些没有人情味的家伙,又怎么会对君王是真心呢。
结果即桓公不听,为这三个奸佞所害,一代霸主小白竟然被活活饿死,故后人皆言管仲有先见之明。
但苏洵却有不同的看法,其观点深刻,发人深省。这个世界上的小人太多了,又何止易牙、竖刁和开方?
他认为,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小人,应该正视这种常态。
没有易牙还有难牙,没有竖刁还有横刁,没有开方还有平方和开立方,你光靠提防能提防的过来吗?
苏洵认为管仲应该做的是找一个和自己一样优秀的大贤,来继续剃军王分优,而不是告诉君王,去提防一些现实中存在很多,但根本消灭不完的小人。
故而他认为。真正让齐国强大的是鲍叔牙,因为他推荐了管仲这样的大贤,而管仲却没有推荐出一个像自己一样优秀的人。
角度可以说是很清奇了,不过苏洵的思路是不是别有一番道理呢?”
春秋时期,管仲听到这里沉默了,原来这题还可以这么解吗?
齐桓公:?
不是,谁被饿死?我为什么会饿死?小白也沉默了。
俞悦:“难能可贵的是。苏洵做学问并不是自己孤立的琢磨,闭门造车,而是要和儿子们一起读书,一起讨论,共同学习和进步。
所以苏轼和苏辙的思想也很深刻,往往能发人深省。切中要害。
比如有一次他们读到了当时北宋宰相富弼写的一篇文章——《使北语录》:
大辽国主云:‘用兵则士马物故,国家受其害,爵赏日加,人臣享其利。故北朝之臣劝用兵者,乃自计,非为北朝计也。’
当时辽国屡屡进犯北宋,这篇文章,其实是写给辽国皇帝的,旨在告诉他穷兵黩武对国家其实是没有好处的。
但对于一些急于立功的大臣却是好处的。这些大臣鼓励战争的真正心思,只是想利己,而非为国。
苏洵读完后,立刻让苏轼说,历史上的古人有没有类似的想法?
苏轼马上就回答到:‘汉武帝时期有个大全叫严安,反对国家已经虚弱至极的时候再对匈奴发起战争,这样的战争只会让某些大臣得利,而对国家有害。’
苏轼认为严安的道理说明白了,但没有富弼说的透。”
刘彻:不是,这也能躺枪?
这个苏洵,教孩子就教孩子,别以为他听不出来,这是拐着弯的说自己后期穷兵黩武呢,我不打了还不行吗。猪猪委屈。
俞悦:“这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发出的观点啊朋友们,家庭教育恐怖如斯,程夫人给他们开蒙,苏轼教他们更深刻地看问题。
苏轼和苏辙从小讨论的都是国家战略级别的大事,研究的全是国书级别的文章。在这种环境下长大,苏轼和苏辙不成天才那才叫怪了呢。
更令人感动的是,苏洵教育孩子那更有一套,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范例。
作为孩子,贪玩是天性,苏轼和苏辙也不例外,在他们很小的时候,也偷懒贪玩,苏洵并不责备他们。
而是在他们玩耍的不远处,故作神秘兮兮地看书,俩孩子发现父亲在偷看什么。瞬间产生了好奇心凑过去了。
苏洵就赶紧把书给藏起来了,一来二去的,兄弟俩的好奇心被吊得满满的,终于有一次趁着父亲‘不注意’发现了他的秘密。
原来父亲看的是经史子集类的书籍,从此兄弟来面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
所以我们说,好的教育,从来都是引导,而不是强迫。除了引导外,对孩子的爱更是能够温暖一生,鼓励一生的最好教育。
苏辙和苏轼兄弟俩调皮,在自家后院挖出了一块大黑石头,开心无比。苏洵就用这块黑石,给兄弟俩一人做了一块砚台。
多少年后,无论苏东坡被贬黄州,被流放海南,直至在常州去世。
他什么都可以抛弃,唯独这块父亲亲手制作的砚台,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温暖着他的灵魂,鼓励着他的一生。
少年时的苦难受,不一定能磨砺人,有时候他反而会让人的性格残缺扭曲。
而恰恰是充满爱的环境和良性的引导,更能真正成就健全的人格,真正成就伟大的人生。’
草莓奶糖:只能说羡慕不来,这也太会了。
九州一色的霜:学废了,我也对我学生们用这套试试。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4109171/11110957.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