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午后天气正好,后院小园里,花开正盛,日上三竿,两人你来我往,引经据典,从儒和法,说到佛与道,为此事争辩了半天,说得口干舌燥,谁也没法说服谁,各执一词。
就准备晚上回去好好想想,明天来此再辩。
李星河在一边看得有趣又想笑。
其实两人的争辩还是一种经验总结式的判断,没有深入,也没有科学精神。
对此李星河并不奇怪,也没有贬低的意思,至少德公比朝中那些老顽固可开明太多。
景国道教与佛教比较流行,新兴起的儒士理学本身就是一种杂糅儒、道、佛的学说。
可学说本身同样不具备科学精神,因为往深处追究,人们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认知,都是遵循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的。
而且李星河知道如果不干预,还会一直延续,直到千年之后,沉醉在天人感应之中的人们,被西方无情的炮火轰开过门。
所以对于秋儿,诗语她们,李星河只让他们看《荀子》,给王府所有的管事和工匠,他都发了一本《荀子》,让他们有空看看,不管识不识字。
科学和根据经验判断总结差距是很大的。
像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变得容易焦虑,不安,恐慌和被激怒呢?
这种问题一出,想必会有无数专家学者,各界名人跳出来给你五花八门的答案。有的说年轻人变浮躁了;有的说是电磁波影响脑电波.......;的感慨说是这代人没了心中的宁静;有的悲悯说是人心变了,没了敬畏等等......
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看起来很科学,想想似乎哪个都有那么点道理,就是说不出来道理在哪。
这就是经验式的总结,也可以称为伪科学,因为其不具备科学思维。就好比有人告诉你“躲在门后面吃羊尾巴能治口吃”一个道理,说不定还真有人能吃好了。
真正有科学精神之人,要么他告诉你:不知道;
要么他告诉你:这是因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交感神经集体活化,释放的正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会造成全身器官大量活动,血液流向四肢,就会导致这些情况。这是人类的生存本能,在接受到大量信息刺激时,血液会流向四肢,心跳加速。
大脑是让你的身体随时准备好逃跑或者战斗,这种反应保证人类祖先能在恶劣的情况下生存下来。但在和平时,这种生存本能会引起大脑错误判断,使人进入应激状态,导致不安,焦虑,易怒,因为现代生活中科技越发达,人就越面临大量信息的刺激。
解决措施是控制自己,减少同一时刻接受的外界刺激,多远动,试图专心于一件事,比如尝试吃饭的时候就只是吃饭,而不是边吃边看视频或听音乐。学习工作时也专心于眼前之事,不要一心多用,就能减少激发这种生存本能。
这是科学的答案,科学永远是量化的,追求客观本源,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而不会像星座学那样,告诉你一些模棱两可的结论。
德公和何昭的辩论看似有道理,但显然没有科学精神。
李星河心中忍不住感慨,想要普及科学精神,是任重道远的事,除非有一天天下人都接受荀子的理论,先在他们心中树立起“天命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的理念,。
一切都要循序渐进.....
就先从让书院的学生教孩子们《荀子》开始吧。
王府自己的书院通过改装咏月阁而成,可以说十分高大上。
教书先生也照着李星河要求,请了年纪不是很大的秀才,目前王府里的孩子,固封的孙子固祈,孙女固燕;季春生家的儿子季夏明,女儿季夏鲤,季夏玉;赵四家的小儿子赵普,严昆的孙儿严立等,都在学院中就读。
起初固封等人都是反对家中孙女或女儿去读书的,但李星河告诉他们,小小孩子,不读书能干嘛?在王府里又不缺那点钱,随后强硬要求下,只要不满十二岁的孩子,都被送去书院了。
而且不只是王府的孩子,堂哥李誉听说后,把自己的儿子李思也送到书院读书,另外一边康亲王听说此事,硬是把自己的三十五儿子和三十六女儿送到书院,她们是双胞胎,几年才七岁,哥哥叫李奇,妹妹叫李双。
李星河掐指一算,卧槽,这老头真是为老不尊啊......
请来的先生主要是教孩子们识字,至于《荀子》,等孩子们基础打得差不多了,他准备亲自去教。
正当李星河在书院和枢密院两头忙活的时候,四月最后一天早上,身穿红袍,背后插着旗子的流星快马纵马过街,匆匆穿过开元城,带来一个惊天的好消息!
这天本来不上朝的,但今天的大好消息还是很快在开元城中传开,李星河在枢密院衙门是最先知道的几个人之一。
当时太阳初升,他没到衙门多久,正看右路军回报的信件,心里按照时间推测,应该是十几天前的了。
魏朝仁说据他推测,易州城中粮草还能支撑半个月左右,他们还找来会说契丹话的人,天天在城下喊话,只要开城投降,保证城里人的安全。
魏朝仁在信里说最迟一个个月,他就能拿下易州城。
李星河哪会不明白魏朝仁的老道,官场上,谁都会给自己留后路,魏朝仁的话也是,他估摸着魏朝仁说一个月,是保守估计再加上是些时间,他估计魏朝仁想的是半个月,也就是说他看到信的时候,易州城应该已被攻破。
另外则是杨洪昭来的奏报,杨洪昭既是三军主帅,也是人数最多的一路大军,中路军接近十万,行动十分不便,加之易州、涿州道路并不宽敞,所以一直以他儿子杨建业和童冠为先锋,采用精锐先锋挺近,大部在后随时支援的战术。
这种精锐战术李星河十分认同,杨洪昭不愧是打过仗的老人,兵不在多而在精,如果一百个勇敢的人里塞入十个胆小怕死的,打起仗来可能所有人都跟着一起逃了。
这就是精兵战术的好处,规模太大也难以即使调动,不利指挥,使用精锐为前锋,后续支援补充,既能鼓舞士气,又能有效指挥。
中路军第一次遭遇战的胜利,与此分不开。
杨洪昭的思路很明显,他是直接奔着南京城去的,让右路军困住易州也是为此,想速战速决。
他在奏报中提到之所以如此,是想抢在金人攻下西京大同之前打南京,但也隐晦的提及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禁军军纪涣散,士气不是很高,长期行军在外,可能会影响斗志。
他没敢明说,因为冢道虞就是因为此事被罢官去职,贬谪庶民的......
李星河也无奈,禁军被克扣军饷这么些年,又缺乏训练,内部黑暗,这么可能有斗志。
正当他准备将这份奏报扣下,不上呈给皇上的时候,衙门口的房吏突然冲进来,急匆匆将一份奏报递给他,脸上笑得合不拢嘴:“王爷,好事,大好事!”他气喘吁吁,说不清楚,李星河接过奏报自己看起来。
信报不长,短短几十个字,还有另外一封亲笔信,看完李星河心中也是一跳!
......
四月下旬,辽国南京以南驻守的常胜军,在其统帅渤海铁州人郭药师的率领下向中路军前锋童冠投降,一起投降的还有常胜军的其余头领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等。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4219204/9837102.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