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章 杜甫


{诗圣杜甫}

这是一个介绍杜甫的视频。

前朝的观众们看着这个名字,显得十分陌生,这人谁啊,诗圣这两个字听起来就不一般。

至于宋元明清的观众们,文人对这个名儿可不陌生啊,甚至他还是不少人心中的偶像。

天宝年间

已经进入不惑之年的杜甫看着光幕陷入怀疑,这说的是他吗,亦或只是同名同姓之人?或许是这些年的经历,让他第一反应是怀疑。

李白一杯酒下肚,倒是很为朋友高兴,他以后是不是有机会被提名?想到这里,太白心中一阵激动。

高适、岑参、苏涣等人也都开心极了,好友能得到诗圣的名号,实至名归,可惜他们不是在后世,没有便利的交通,不然啊,大家一定要聚上一聚,为子美庆祝一番。

{历史上那么多的诗人,杜甫绝对是其中的代表,同时也是语文课本上常见的历史人物。

杜甫,字子美,他出生在唐睿宗太极元年,他的祖父是杜审言,父亲是杜闲,母亲崔氏则在他年幼时去世...}

李世民本来还在为李氏后代的亡国遭遇而难受,结果就看到出自他们大唐的诗圣,心里也不免高兴了些,二凤算是看出来了,光幕会出现什么信息都不确定,他要随时做好开心或悲伤的准备。

“诗圣啊,这个评价可不低。”

长孙皇后点点头,“想必是非常出色了。”

东宫,李承乾放下手中的毛笔,“也不知道这位杜诗人,究竟写的诗有多好,若能拜读一番就好了。”

李泰皱着眉忧愁着今天的课业,看着光幕说杜甫也来了兴致,“这可是我们大唐的诗人。”

李丽质没有搭理两个兄长,已经认认真真的听了起来,甚至拿出笔做笔记。

周武时期

被贬到江阴做县丞的杜审言,嘴角都要咧开到耳后根了,激动的手都抖了,错不了错不了,这真是他孙儿啊,他孙子真有出息,连带着自己都出名了,长脸,老杜家的列祖列宗保佑啊。

杜闲脸上一红,虽然现在他才12岁,但就有他儿子的消息了,自己也要努力才行,不能给儿子丢人,但他未来媳妇早死这个事他记下了。

杜并激动的跳起来,“阿兄,我大侄子真厉害,诗圣诶。”

杜闲轻咳了下,“嗯,惟兼,你也要好好加油才行。”

“那是,我是当叔叔的,当然要做侄儿的榜样。”少年腰板挺得直直的,脸上那副骄傲的模样,眼里还闪着光。

......

天宝年间

杜甫坐在窗台前,想到早逝的母亲心中一痛,或许真的是过早成亲生育导致她身体不好,想到这些,他还是决定让儿女们晚点成亲为好。

{杜甫自小就聪明好学,他七岁就能作诗,加上家里条件好,有机会接触到各种艺术熏陶,甚至还能出门游历交友。

开元二十四年,24岁的杜甫回到了洛阳参加进士考试,遗憾的是未能考上。

当时他爹杜闲在兖州做官,杜甫于是前往兖州看望父亲。

...在齐赵漫游这段时间,杜甫还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

各朝文人墨客默念这两句诗,回味无穷,但后朝的观众们一想到历史上杜甫未来的经历,又是深深的叹息。

一些百姓虽然看不懂这两句写的怎么样,但看视频里这么说还流传到了后世,那肯定非常牛,一些人还专门记下来,这以后出门跟人聊天还能显摆显摆。

杜审言也在咀嚼这两句诗,心里感慨万千,他总感觉孙儿可能未来仕途不顺啊。

“写的真好。”杜并嘿嘿笑,准备明儿给小伙伴们说说,瞧,这就是我大侄子做的诗,他已经能想象到大家羡慕他的样子了。

杜闲默默来到书桌,记录下儿子的诗,儿子真有志气,一次失败不怕什么。

天宝年间

杜甫脸上一囧,回想起当初落榜后自己依旧抱有斗志,但现在那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唉,也不知道另一个时空的的祖父爹娘会不会对他失望。

杜宗文傻乐着,此时也对他爹刮目相看了,不说别的,这能名留青史还是诗圣,有这样的爹长脸。

宫中的李隆基也反应过来了,这杜甫就是他大唐的人,而且按时间推算,现在应该还活着,后世人都推崇的诗人,李隆基也想见见。

不过李隆基又突然想到李白,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不该让杜甫进宫一趟了,那就再继续看看吧。

{天宝三年,杜甫和李白相遇了,这两位大诗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同在这一年,他们还结交了另一位诗人高适,他们都有同样的理想抱负,惺惺相惜相谈甚欢。

第二年,李杜再次遇见,自此以后二人再未见过。天宝六年,杜甫再次来到长安考试,可惜遇上了李林甫,因他那句‘野无遗贤’,考生们都落选了}

观众们也为杜甫可惜了,这运气实在是惨,还有这些个学子。

看到三剑客的相遇,宋元明清的读书人们都显得尤为高兴,就是遗憾三个人的命运从此各往一个方向去了,命运弄人啊。

杜审言颇为心情复杂,官场或许真不适合这孩子,就算真的中了,但在官场上生存又谈何容易?

天宝年间

杜甫看着视频再说他曾经的遭遇释然一笑,好像想开了,或许就像是后人所言,有些圈子他硬挤进去也不行。只是一想到以后竟然和太白兄终身未见,他心里又有些伤感。

李白心中也涌出无尽感慨,大唐没有后世那般便捷的交通,很多人终其一生只能见一次,想到这里,李白当即挥毫泼墨,他有太多太多想说的了。

在河西幕府,过清闲日子的高适一愣,听到自己的名字还有些不可置信,随即爽朗一笑,他这是沾了杜兄的光啊。

宫内的李隆基背着手走来走去,气得就是大骂李林甫,“都怪李林甫这家伙干得好事,朕的人才都被他挡在外了,好在他死的快,真是便宜他了。”

杨贵妃已经习惯了,面上还是出言安慰,内心却是波澜不惊,甚至有些想笑,任用奸臣,这怪谁?至于她杨家那些个兄弟姊妹,她劝不住,那就爱怎么样怎么样吧...

{...天宝十三年秋,长安一带遭受洪涝灾害,饥荒一片,杜甫一家的日子也极为艰苦...

第二年杜甫终于得到一个小官的职位,已经44岁的杜甫哪怕为了生计也要上个班了。

而就在这年的11月,安史之乱爆发,他的小儿子也因为没吃的,被饿死了。

天宝十五年六月,潼关失守,唐玄宗仓皇西逃,七月份,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

杜甫此时也搬家避难去了,当知道太子即位后,他一个人北上,结果路上被叛军抓到了长安,和王维一起被关押起来...}

唐之前的朝代,观众们颇为感慨,这人太倒霉了,本以为当官了,虽然是小官,但也从一届布衣华丽转身了,结果,同一年就乱了呢。

唐之后的朝代,观众们都知道历史,所以没太惊讶,心中也同情杜甫,顺便一些人骂骂玄宗。

唯有唐朝各时空,此时不平静,光幕老是在晚上放一些重磅消息,看来是不准备让他们好好休息了。

贞观年间

李世民的脸一下子黑沉沉的,饥荒和叛乱,到底是多大的叛乱,才会导致皇帝跑路的?这让他实在是不敢相信,叛军的势力有多大,总不能是一下子变大的吧。

“玄宗?这个字可真是饱含深意啊,一国之君弃城而逃,连长安城的百姓的死活都不顾了,他的脸呢?”

长孙皇后看到丈夫又为了国事忧心,心中也难受,“陛下,或许其中有什么误会。”

李丽质疑惑的撑着下巴,“这是小四的孙子吗?竟然丢下百姓逃了?”

李承乾和李泰忧愁望天,只怕阿耶阿娘今晚又睡不好了,心里也是暗暗把小四的孙子骂一遍。

周武时期

武则天差点没气个仰倒,皇帝都跑了,这简直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公主府,太平公主冷哼一声,明天她要进宫找母亲聊聊,既然兄长们的后代不成器,那怎么就不能换她来试试,她可不觉得自己差到哪儿,难不成就因为女子身份?

杜审言愁的不行,这孙子怎么过的那么苦,倒霉起来就跟喝水一样轻松。

杜闲的脸也龟裂了,他这儿子怎么这么衰?

天宝年间

杜甫也被光幕上的消息给打击到了,内心深处的绝望差点没让他窒息,今年就是天宝十三年啊,秋天,这不马上就要到了吗,他儿子啊,还有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如今只有改变历史,才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杜宗文有些担忧的看着他爹,“大人,这可怎么办?”

杜甫的媳妇抱着小儿子,身旁牵着二儿子杜宗武,也有些不安,眼里的泪啪嗒啪嗒滴下来,“郎君,可要提前谋划?”

王维脸上十分沉重,听到自己的名字此时并不开心,圣上啊,这一世可要提前预防了。

皇宫

李隆基做梦也没料到,在他在位期间竟然还能发生叛乱,气得一脚踹翻了桌子,神情显得有些疯魔,“究竟是谁?谁?到底是谁干的?光幕怎么不告诉朕,到底是谁,朕要把他们都砍了...”

杨玉环也愣住了,仔细咀嚼这四个字,“安、史?”,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的名字,算算已经不到一年时间了,太子即位后,那她杨家又会被如何清算呢?

东宫,李亨听到自己登基也没显得多高兴,要不是情况危急,他父皇顶不住了,甚至跑路,他能登基?只怕还要收拾他爹留下的烂摊子,越想越气,李亨干脆喊来幕僚们商量。

在家中的大臣们也慌了神,今晚注定是灯火通明了。

老百姓们也是心惊胆战,尤其是长安城一带的老百姓们,此时真是惶恐不安,秋天啊,天灾就要降临了,现在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多囤粮,逃命的逃命,毕竟明年叛军打来,连在皇城的皇帝都逃命了,长安都不保,那叛军岂会放过他们,这些可都是烧杀抢掠的主儿啊。

{两年后,即757年四月,杜甫冒险逃了出来,被李亨封左拾遗,但不久他因为搭救房琯,惹怒了肃宗,被贬华州,他也未再受到重用...

758年年底,杜甫去河南探亲,次年三月,朝廷军与叛军交战,朝廷军战败了。杜甫在回来的路上见到了战争给百姓们带来的苦难,挥泪写下‘三吏、三别’}

各时空的百姓们都感同身受,经历过战乱的人,眼中噙泪,遭殃的都是老百姓们。

此刻,唐朝的观众们心情都低落到了谷底,尤其是天宝年间的老百姓们,眼里尽是绝望。

李世民也在掩面啼哭,他又是不没打过仗,以前隋炀帝时期,百姓过的什么日子,他怎么会不知道,就是太了解了,李二的心情才会如此悲痛。

长孙皇后没有再出言安慰了,她也在默默流泪。

李丽质红着眼睛,“他们好可怜,杜甫也好可怜,为什么一定要战争?大家好好过日子不好吗?老百姓们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凭什么倒霉的是他们?”

李承乾抿嘴,他是太子,年纪也最大,接触到的政治教育更多,他心里比妹妹更清楚。

天宝年间

李隆基头发散乱,呆呆的坐在椅子上,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他不能相信自己一手缔结的盛世竟然还会毁在自己手上。

杨玉环让宫人们出去,只有她还有高力士还在,两人都没敢开口,宫殿内静悄悄的。

民间的百姓们又气又怕,一些脾气暴的已经大骂起来,尤其是普通人,本来日子就不好过,但都是老老实实的种地过活,结果倒好,天灾人祸、兵荒马乱,那些个食利阶级,又怎么会在乎他们这些贱民的命。

长安一带,一些有条件的人家,虽然现在已经天黑了,但还是一家子聚在一起商量,能先逃命的就先逃了,至于逃不了的,只能等官府的命令,抗洪抗涝,地里的庄稼总不能丢了。

{759年,华州、关中大旱,杜甫依旧忧国忧民,这一年,他对朝堂失望了,放弃了华州的职务,去了秦州。...几经辗转,到了成都。

第二年,他在严武等人的资助下建了杜甫草堂,这里现在是成都市的一大景点之一,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764年,杜甫做了严武的参谋,也被后人称为杜工部,但日子过得也是极其凄苦,儿子饿得大哭,暴雨天,茅屋破了还漏雨,晚上都没办法睡觉。}

各时空的观众们也是同情的不行,诗圣虽然诗写得好,但也是人啊,这日子都这么难过了。

周武时期

杜审言:...这到底是过的什么日子啊,他都顾不上大唐以后怎么样了,现在子孙后代都吃不饱饭了,实在不行他现在多攒点钱吧。

杜并也很同情这个侄子,“阿兄,大侄儿过得好惨。”

杜闲:...他知道了也没用啊,没办法搭把手,这儿子孙子混成这样他也没想到。

天宝年间

皇宫

李隆基一时间老泪纵横,他的大唐盛世啊,怎么一瞬间就化为泡沫了?

“爱妃,你说这是不是光幕在骗朕?”

杨玉环摇摇头,心里的那丝良善还是让她劝道:“陛下,光幕没有说错,再过不久就到秋天了,长安一带遭遇洪涝,如今当务之急还是早做打算,提前避免灾祸的发生,为了百姓免受苦难。”

李隆基沉默了片刻叹道:“玉环,幸好有你还在朕的身边,高力士,传旨下去,令百官上朝。”

高力士:“奴才这就去。”

杨玉环想了想,“陛下先去换身衣服,洗漱一番吧。”

至于多的话她也不能说了,免得得到了一个干涉朝政的罪名,民间已经对她颇有微词了。

......

家中,杜甫听到以他名字命名的草堂在后世得到如此看重,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博物馆他知道,前面也看到过,哪想到自家的屋子也能有这种待遇?

转头看着哭泣的妻子和不安的长子,杜甫一时间心痛又自责,心里此时终于下定决心,官场不适合他,哪怕再忧国忧民,但他是一家之主,现在要做的是为一家人打算。

岑参、高适等人虽然为好友的未来担忧,但此时对王朝的担忧也不减,国难当头,谁能保全自身啊。

{第二年杜甫离职了,带着家人离开了成都。

766年,终于来到了夔州,在这里的日子还算安生。

768年,杜甫去了江陵、岳州,后又沿着湘江南下投奔亲友,...结果为了避乱,又准备去郴州投奔舅舅,但在路上遇到了发大水,一家人被困在船上,整整饿了五天五夜...

770年冬天,杜甫从潭州去往岳州,在船上结束了他这漂泊的一生,终年59岁}

各时空的观众们忍不住唏嘘,这颠沛流离的日子,大诗人的命运和普通人相比好像也好不到哪里去。

贞观年间

李世民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杜甫一直在避难,只怕当时的大唐没有一处是安生的,哪怕知道现在还不会灭国,但这场叛乱对大唐的毁灭是巨大的,百姓们又该怎么活?越想李二心中越痛。

周武时期

杜审言一颗泪划过脸颊,血脉相连,亲眼看到孙子的生活,那心中的痛哪能没有啊。

杜闲泪水也滴落在桌上,染出了一大片墨迹。

杜并挠挠头,“阿兄,你别难过,大不了咱多攒钱给大侄子留点,他也太倒霉了,遇到叛乱,还漂泊半生。”

天宝年间

杜甫心里满是苦涩,国破家亡啊。

“郎君,要是能把孩子们送去后世就好了,至少不用经历这些苦。”

杜宗文红着眼睛,“后世那么好,二郎三郎他们在后世也不怕挨饿了。”

杜甫没说话,后世是好,但他们隔着时空啊,他也没办法把妻儿送过去。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4602879/1932045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