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联名上书
徐继文从会馆出来,确定没人之后来到一个民居。
“怎么样?没有被看出来吧!”
一间隐蔽的房屋内,方六询问道。
刚才还一副苦着脸徐继文此时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是的,目前他们还没有怀疑我,不过那位康有为性格非常谨慎或者惜身,一直不表态。”
“倒是那位谭嗣同,我甚至感觉这次即使没有我,他也会借此会试上书朝廷澄弊。”
徐继文,一个早就投靠了夏威夷的士子,他的父亲是当初方经国的亲兵,在剿灭捻军受伤。
方经国念其功劳,给了他一大笔钱又利用关系,让他当了个县尉。
这样的人其实每个家族都有,盘根错节。
就跟吴老二一样,如果方经国被害,长时间没有消息的话,那么这些关系也就慢慢的消失。
可方铭州的崛起让这些人没有了选择了余地。
想反悔?这几年死在方十二手上的人可不止一两个。
之前方铭州就电报方六和方十二利用四年一次的会试挑动那些士子制造动乱。
方铭州也不确定自己改变了历史,公车上书还会不会出现。
事实证明,哪怕夏威夷一巴掌将小日子抽翻在地,但是大清丢的脸一点都不少。
而那些士子说的好听爱国,说的不好听就是冲动,容易被利用。
那位光绪皇帝在清日战争之前可是坚定的主战派。
结果呢?藩属国丢了,陆军大败,水师只剩下一半了。
他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吗?
当然不会,此时的光绪帝只会认为整个大清都在演他。
叶志超之前那么猛的武将,大清巴图鲁,入朝之后就跟狗一样的只会逃跑。
北洋水师,号称世界第九,结果被一艘铁甲舰都没有的小日子海军打成5:0。
为什么?还不是自己手上没有权利,权利都在那位亲爸爸手上,所以那些人才会对自己阳奉阴违。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公车上书能得到“帝观之,大喜”的评价。
“此次我们借着清廷裁撤淮军,上演了一场苦肉计。”
“继文,这几天你要在那些人平时长待的地方装作借酒消愁,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一个礼拜后,此次正科会试就会揭卷,你要在之前要演一场戏。”
“你有可能会死。”
方六的语气充满了冰冷,在他的眼里,这些人当年都受方经国天大的恩惠,需要他们的时候,哪怕是死也要报答。
“六哥,我知道怎么做了,如果我死了,希望少爷好好待我家人以及小妹。”
徐继文也不是一个婆妈的人,要是没有方经国,说不定他家现在还是大头兵,连饭都吃不饱。
“放心,我们会做好措施的,一不定会死,你要真有什么三长两短,我方六一定娶了你小妹,保证你家荣华富贵。”
“六哥,这可是你说的,这下我不死也得死了。”徐继文眼睛一亮说道,
方六可是少爷的义兄,自己小妹要是嫁给他,那真是祖坟烧清香了。
“滚,给我好好的活着!”
随着方六开始动作,京城开始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激昂士子指点江山的画面。
将现在大清遇到的各种问题矛头都指向朝廷的制度和东洋国制度。
东洋的明治维新创造一个强大的国家,而大清却仅仅是洋务运动,根本没法和他们比。
一时间,京城各种思潮此起彼伏。
历史上对于公车上书以及后面维新派的一系列动作,慈禧并没有做出反对的动作。
一来甲午失败的太过惨烈,被一个当年看不起的小弟抽翻在地。
还有一个就是光绪已经成年,他毕竟是挂着皇帝的头衔。
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也就武则天做了女皇帝,其他哪怕吕雉、窦太后这些人都不敢直接篡位。
皇帝的面子必须要给,况且此时的朝野上下都出现了支持变法的声音。
慈禧也不会和整个天下人作对。
在方六的串联下,历史上公车上书还是出现了,或者说,大家已经受够了谁都能来揍一顿大清的日子了。
祖上没阔过那也就算了,可就算满清再兴文字狱,也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一两千年的历史。
这些历史中,绝大部分时候中原王朝都打的周边异族嗷嗷叫。
怎么到了现在,自己成了被打的那个。
这也是公车上书的最大原因。
1985年,光绪二十一年,按照天干地支算法,这一年为戊戌年。
此时的紫禁城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超过1500名士子,他们都是来参加乙未进士科考试。
在方铭州得知这个消息后,急忙命令大清所有夏威夷的力量都必须全力促成此事。
历史上是因为《马关条约》的签订,而现在小日子别说逼迫清廷签订条约了,就是自身都难保。
于是方铭州开始寻找其他办法。
在方老三的操作下,一份来自朝鲜王的血书被在五月一号被送到京城。
很快这份血书的内容就被泄露出来,字里行间朝鲜王恳求大清宗主国能看在朝鲜几千年来对中原王朝的忠心份上。
恢复王权,驱除东洋。
这下可将那些年轻气盛的士子对于朝廷的不满达到最高点。
当然,方六从来不会同一个人身上下注,这是少爷告诉他的,做多几手准备没坏处。
5月4日,整个京城都陷入了一种狂热的状态。
首先就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徐继文等人联系超过400多名各地士子联名签署给光绪的上书。
当然,这样做的并不是这一拨人,此外,还有陈景华,这位广州举人,他也组织了联名签署。
陈景华的那份上书,募集到300多人签名。
此时,上书成为紫禁城最大的政治事件,这股庞大的力量,没人不心动。
这可是全国超过九成以上的举人,未来的官员都出自他们,如果在此次上书中能获得声势。
那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李鸿章。
以翁同龢、李鸿藻、汪鸣銮为代表的朝廷高级官员,也纷纷开始起草上书。
此次清日之战,这些清流以及高级官员,大部分都是主战。
而战争的失败,也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都在思考为什么大清比不过小日子,最终他们得出答案,洋务运动只是涉及到国外的技术。
而小日子却是连国外的政体都一起学习了。
罪不在他们,而是国家,维新改革迫在眉睫!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4618013/18218282.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