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章 一扇窗
听说诸葛亮的姊姊和弟弟都来了,在平舆安了家,孙策很满意。
这种态度才对嘛。
“看得怎么样,有什么想法?”
“民富官穷,将军仁心可嘉,只怕难以持久。若敌军入境,又有资敌之弊。”
孙策和郭嘉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约而同的笑了。不出所料,诸葛亮是带着问题来的,不是投效这么简单。他不甘心从最基层的见习军谋做起,他要先声夺人,为自己争取一个更高的起点。或许他已经把自己与庞统进行对标。庞统是无数少年心目中的偶像,其貌不扬,却能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博得一席之地,刚刚十五六岁就成为军谋处仅次于郭嘉的重要人物。诸葛亮是一个擅长收集信息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庞统。
一个是卧龙,一个是凤雏,天生注定是对手。只不过现在与历史正相反,庞统先来一步,而且一步到位,他却慢了一步,成了追赶者。
“那你说说,当初应该如何处理才算妥当?”
“集财物于官,统一调度,百姓只留半月之粮,以度新年。新年之后,或是从军,或是服役,劳者可温饱,闲者不得食。如此,则民不安逸而官有余力。外可御敌,内可防变。纵使敌骑入境也无法就食,不轨之徒亦不敢轻举妄动。”
看着诸葛亮侃侃而谈,孙策没有打断他,只是静静地听着。郭嘉让人取来案席,三人就在廊下就座。案几刚刚摆好,袁权等人提着食盒走了过来,取出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元宵,摆在准备好的长案上,还没等招呼,军谋们便闻香而动,纷纷围了过来,一边伸手去取,一边向袁权等人致谢。
袁权和钟夫人一手端着一碗元宵,来到孙策等人面前。袁权打量了诸葛亮一眼,立刻明白了原委,不动声色的给孙策使了一个眼神,会心一笑。
“先吃吧,青色的是蔬菜,红色的是赤豆,白色的是猪脂,小心烫。”
诸葛亮连忙避席施礼。“多谢夫人。”
“听说你姊姊也来了,什么时候有空来工坊来见见。工坊缺人手,如果她们愿意来帮忙,我欢迎之至。”
“一定,一定。”
袁权点点头,和钟夫人一起退了下去。孙策端起碗,又示意诸葛亮先吃。诸葛亮也不客气,端起碗,用袖子挡着脸,小口小口的吃起来。孙策和郭嘉一边吃一边闲聊,没有聊什么军政,说的全是闲事,哪个军谋昨天两口子吵架啦,哪家最近有喜事啦,哪家酒坊又出了什么新品啦,诸如此类。
但他们谈得最多的还是窗琉璃的畅销。袁权在工坊里组织一群琉璃工匠,以升职加薪为条件,换取他们将自己的技术拿出来共享,互相切磋,然后有计划的进行试验,很快造出了第一批窗琉璃。这些窗琉璃离孙策的要求还有很远,一是不够纯净,杂色多,气泡多;二是无法做大的平板,最大只能做到三四寸见方,要保证成品率,只能做二寸上下。不过袁权却非常满意,让人做了一批,先装在水榭的窗户上,又送一些去郡学堂,配着特制的窗棱,大大改善了室内照明,一下子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没几天功夫就接到了一大堆订单,预付的定金就有几十金,足够琉璃作坊扩大再生产。
窗琉璃不仅仅让人们能够在冬天也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还催生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透过琉璃看窗外景色是扭曲的,而且每一块琉璃的扭曲程度都不一样?据说有几个郡学生已经在收集不同的窗琉璃块,准备系统的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孙策对此乐见其成。对他来说,窗琉璃不仅是一个生财之道,更是开拓读书人眼界的一个窗口。
诸葛亮虽然一直在安心的吃,但他却听得清楚,等他吃完,放下碗,用湿布巾擦了嘴,净了手,然后静静地坐在一旁,等孙策和郭嘉吃完,这才说道:“将军对《管子》有研究?”
“研究谈不上,异曲同工吧。”孙策笑道:“你也知道,我家原来是卖瓜的,生意经多少知道一些。”
诸葛亮有些窘。孙策可以自嘲是卖瓜的出身,他却不能附和,只好装没听见。“管仲的确是大才,他的经国济世堪称良策,齐因之而霸,秦因之而强,桑弘羊用其策,汉武扫六合。将军若有闲暇,可以一览,必能开卷有益。”
“你觉得我现在这个做得不好?”
“也不能说不好,只是轻重权衡略有不当而已。”
孙策微微颌首,看了郭嘉一眼。郭嘉举手示意孙策自己说。一是经济的确不是他的强项,二是这时候应该让诸葛亮看看孙策的底蕴,要不然诸葛亮很难有敬畏之心,也很难安心在孙策身边慢慢历练。孙策心知肚明,命人端走碗,取来茶,做好了摆龙门阵的准备。
看历史通常有三层境界:一是辨真伪,也就是看哪些事可能是史实,哪些事可能是曲笔,哪些又是后来虚饰;二是识趋势,扩大视野,抛除个人的得失成败,以阶层、集团为单位,诠释历史的变化趋势;三是辨规律,将时间尺度拉长,越过集团、阶层的斗争,看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
第一层是王侯将相的奋斗史,第二层就必须考虑到地理、文化等因素,第三层的主要内容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社会的影响,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经济。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政治无法脱离经济因素的影响。短期来看,掌握兵权最重要,长期来看,如何控制经济才是关键。
管子最大的成功就是创建了国家资本主义,这一点后来被法家吸收,不管是商鞅以法治秦,还是汉代的儒表法里,都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变形。国家把最赚钱的资源和行业——比如盐铁茶酒烟和金融业、房地产——都抓在手中,以此来掌控整个国家的经济。
诸葛亮虽然才十四五,但他早熟,又是琅琊人,深受齐文化影响,管仲的思想是他早就接触过的,而且对他影响极深,他后来治蜀用的就是这一套。这一套不能算错,但也算不上完美,后世学者对此论述甚多,孙策本人就看过不少,算是小有研究。来到这个时代,制定政策之前,他就考虑到了这些问题。
“管仲的确是大才,他的经国济世之策也的确是良策,不过并非没有改进的余地。”孙策清了清嗓子,坦然的迎着诸葛亮清澈的目光。“千年之后,当我们成为执政,牧守一方的时候,我们应该法其所法,而不是延用其法。孔明,你说对不对?”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4629299/18821546.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