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我们共同的底线
·编写手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当下的中国,社会的分层现象越来越突出,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他们自身所处的社会位置,与周围其他人明显地不同。即使不考虑人们的价值理念、生活态度、情感取向这些最能反映人们所处社会层级的东西(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这些东西终其一生,都处于朦胧状态),不同社会身份层级甚至从生活的各种细微处都能反映出来,比如从一日三餐的具体内容上等等。这种社会分层现象的存在,就使人们的社会利益诉求变得空前多样化,而不再像以前那么单一、单纯,判然分明。
利益的诉求多样化的一个重要的后果就是,今天的中国社会,很难再像以前曾经有过的那样,对某些社会现象、一些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做出几乎一致的判断,表现出大致相同的反应。常常是,面对一些社会问题,尤其是某些社会焦点问题,往往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社会公众具有很不相同的反映。之所以这样,原因在于人们利益诉求的不同,人们在判断问题——包括社会公共问题的时候,往往首先从自身的利益来确定立场,并进而作出自己的反应。人们的价值理念、生活观念、情感模式,都在很大程度省受到自身利益诉求的影响甚至决定。社会利益诉求的多样化,是社会发展的自然现象,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毕竟,我们都不是生活在乌托邦里,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就会存在形形色色的差别,有差别就会有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换句话说,利益诉求的多样性,是与人类共始共终的。
所以,面对当下利益多样化的现实,缅怀过去“一大二公”、社会结构单纯的时代是可笑的,这种自欺欺人的态度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只能使问题更加严重。历史已经证明,企图在地上建天堂的一切努力,其结果只能是把地狱召唤到人间,对这一点无需证明,只要是没有患历史健忘症的人,就都会明白。因而,剩下的问题就是,勇敢面对当下社会利益多样化的诉求,正视由此而带来的问题。只有这样,社会的良性发展才有可能实现。在社会利益多元化的时代,随着人们利益诉求的越来越严重的分裂,我们的社会必须面对人们多样化的要求的挑战,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分野也越来越大。于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社会整合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我们的社会再也不可能像曾经有过的那样,靠一句口号,一个号召,就迅速动员起整个社会,使整个社会都具有同样的思想、共同的感情,迈着同样的步伐、以同样的节奏、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当然,历史的进程已经表明,这也绝非社会、国民之福。
社会要健康地发展,必须获得良好的整合,而一个社会整合的基本的前提是,这个社会利益分殊的不同社会阶层,必须有共同的精神底线。只有拥有了共同遵守和信奉的精神底线,社会的整合才有可能实现。著名学者肖雪慧就认为,“社会共识只能建立在具有广泛认同基础的价值理念上。这样的价值理念超越意识形态的偏私和狭隘,经得起理性的审视和人类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它符合人性追求,贴近人的心胸,能包容人们在思想、个性、需求、生活方式上的多样性,但又提供人们在精神上和行为上可以共守的普遍准则。”从目前的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来时,这种能够使社会得以整合的精神底线,或肖雪慧说的“社会共识”,只能是人们的人道精神,而人道精神的背后是人道主义的价值理念。在当下,人道主义应该是我们社会的共同的精神底线。肖雪慧认为:人道主义是人类的共享价值,表达的利益和追求关乎人类整体,又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以我国当下出现一些社会裂痕的现状而言,恐怕只有在认同人道主义的基础上尚有希望建立起共识。
什么是人道主义?按常识的说法,人道主义就是“以人文本”,就是要把人当成人,就是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这种解释有它的道理,而且它也反映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理念的深入人心,从而从一个方面说明以人道主义作为我们社会的共同的精神底线,作为我们的社会共识,是现实的和可能的。但是,仅仅把人道主义的内涵局限在这一方面,是有很大问题,甚至可以说很成问题。因为,这里的“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中的“人”,很容易被抽出其具体的内容而被当成一个空洞抽象的符号,这样“人”就容易为我所用地随意解释而走向人道主义的反面。人道主义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远不只是把人当人,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意思。
那么,什么是人道主义?它到底指是什么?
人道主义首要的和核心的内涵,就是对人——个体的人的尊重。人道主义强调,我们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指的是对个体人的关心和尊重,尊重的是每一个个体的尊严。强调每一个个体的价值和意义,把个体的人作为关心的中心和核心,是人道主义的最重要的理念。所以,人道主义的人的观念,不是剥离了具体内容的抽象符号,而是含义明确具体的,那就是个体的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着千差万别的性格、爱好、甚至癖性的个人。在人道主义看来,人——个体的人,是社会发展、制度安排等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是一切考虑的目的和归宿。一切把人当成手段和工具的观念与行为,不仅荒谬,而且野蛮。与此相联系,提倡人的个性的发展和丰富,弘扬人的个体意识,就成了人道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
人道主义主张个性的张扬,强调人的个体意识,就必然导致一种宽容精神,于是,其第二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提倡一种宽容的精神,倡导多元观念,认为社会应该容忍不同的观念的存在,甚至异端也有它存在的权力。尊重个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就是尊重人。思想史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发展、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以及人类创造力的激发,是以人类个体的不同为基本前提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思想家以赛亚·柏林说:“是差异而不是相似之处才构成了一次认知行为、一段历史描述、一段完整的人格——无论是对一件物体、一个人还是一个文化而言都是如此……”人道主义的宽容意识和多元理念,正是对人类本性深刻认识的结果。而且,人类历史,特别是二十世纪的人类历史也已经证明,企图用某一个逻辑严密的体系架构,或者用某一套经过严密推理演绎出来的思想体系来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只不过是人类滥用理性的狂妄,其结果不仅不能够解决人类的问题,反而会带来更严重的问题。这方面的教训已经够深刻的了。
人道主义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它坚信进步,对人类未来持一种乐观主义的态度。人道主义者并不认为人类可以在地上建立天国,没有乌托邦的冲动。如前所述,人道主义者尊重人的差异,而乌托邦是以对差异的泯灭为前提的,所以拒绝决定论是人道主义的重要信念。但人道主义者依然相信,人类的处境是可以通过人类的努力不断获得改善的,人类自身也是可以逐步完善的,尽管它永远不可能完美。用阿伦·布洛克的话说就是:“拒绝接受决定论或简化论的关于人的观点,坚持认为人虽然并不享有完全的自由但在某种程度上仍掌握着选择的自由。”
人道主义者也都是理性主义者,他们认为,人类进步的不断取得,人性的不断完善,靠的是人类理性。正是理性,使文明的不断进展成为可能。当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标示了人的存在,甚至体现了人的尊严,但是理性绝非万能,所以人道主义者相信理性,但是拒绝理性万能的论调,对理性的滥用又保持着警惕。
我们这个时代,人道主义的基本信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常识理念,这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更说明了以人道主义作为基本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精神底线,重建我们的社会共识的现实性。固然,社会的健康发展,关键还在制度建设,不过,当每个开发商都意识到,公民个人的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尊重他们的财产权就是维护他们的基本人权的时候,强制拆迁的现象是不是就会少了许多?社会是不是就因而多了一些和谐?当每个执法的警察意识到公民的私人领域“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尊重和保护公民的私人领域的完整性就是最基本的人道的时候,随意侵犯公民私域的现象是不是会少很多?社会的整体环境是不是就会大为和谐?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4774842/41501116.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