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往事如梦劫前尘
凛冬深夜,玉京,宁王府。
北风肃杀,雪霰纷飞,吹得廊前的灯摇曳不定,撕扯着屋内来回晃动的人影,空气中还有一丝血腥气。
大丫鬟秋屏急匆匆走到门前,挑开厚重的毡布帘子,朝屋外候着的丫鬟吩咐道:
“去问问银烛姐姐药煎好了没有,再让外头多烧些热水送进来,越多越好!”
说罢赶紧放下帘子,将槅扇门掩得实实的,隔绝屋外的寒气。
屋内被炭火烘得有些燥热,里间屏风后床榻上躺着一位正在生产的女子,因为分娩失血过多,面色显得过于苍白。
只见她双眉紧蹙,汗水沾湿了耳鬓的碎发,又顺着下颌滑落,没入浸满汗珠的脖颈。
整个人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一般。
榻前跪坐着一名仆妇,不时用热帕子给她拭汗。
“王妃娘娘,您再用点力啊!小殿下很快就要出来了。”
稳婆拿着沾满血水的布巾一脸焦急,可回应她的,只有一双紧攥着床褥绞得发白的手。
榻上正在生产的这位,乃是宁王妃萧妤,但也许,她很快就不是王妃了。
因为大行皇帝已经于昨日殡天。
本朝未立太子,宁王陆廷渊作为嫡长子,是嗣位之君的不二人选。
眼下他正带兵围剿犯上作乱的宸王等人,因此并不在府中。
萧妤这一胎生得着实凶险。
因为是提前生产,加上又是“站生子”,孩子的腿已经出来了,头却迟迟没有出来。再这样下去,恐怕母子都会有危险。
也是不巧,之前一直负责给她安胎的孙太医今夜被借调到军中医治伤员去了,谁也没料到萧妤会提前半个月、偏偏在京中乱得一团糟的状况下生产。
眼下,府里只有提前找好的稳婆懂点医术。
大丫鬟秋屏焦急地在外间踱步,听着里面压抑的痛呼声,心都揪了起来。
“来了来了,药来了…”
另一名大丫鬟银烛端着托盘疾步走进内室,托盘上还放置了两碗黑漆漆的汤药,她虽走得急,但手却很稳当,一路过来,未见有一滴药汁洒落。
“左边这碗是补气的,右边这碗是催生的,姑姑快端去给娘娘服下吧。”
银烛将托盘转递给曹姑姑,后者应了一声接过托盘,手却不自觉地晃了下,被银烛一把扶住了。
“姑姑当心。要不我端进去吧?”
曹姑姑勉强朝她笑了笑,眼底是遮掩不住的疲惫。
“不用,产室血腥,你们小姑娘家的,不好进去。还是我来吧。”
说着便端着托盘转身进了里间,将其中一碗药小心地端到萧妤跟前,喂她喝下。
喝完药歇息片刻,萧妤深吸一口气,咬紧牙关,骤然发力!
一声啼哭划破夜的寂静——
稳婆小心地抱着刚刚出生的幼子,喜笑颜开地报喜道:
“恭喜王妃娘娘,是位小殿下!”
刚刚生产完的萧妤全身脱力,见状曹姑姑又赶紧将另一碗药端过来喂给她。
喝完后,她稍稍偏过头,看向襁褓中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婴儿,露出了虚弱的微笑。
不过这笑意仅维持了短短一瞬,还没等看清孩子的长相,唇间的血色便迅速褪去。
一阵比之前更深的疼痛攫住了她。
稳婆连忙把孩子交给旁边候着的奶娘,上前去查看萧妤的情况。
这一看,冷汗都下来了。
因为萧妤身下的褥子已染上了大片的血红色,并且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蔓延。
“王妃娘娘,怎么会血崩……”
稳婆惊声道。
-
是夜,太玄观,观星台,天色未明。
晦暗的夜空中,象征帝星的紫微星格外明亮。
倏忽,一颗飞星从其表面掠过,转瞬消逝于夜色深处。
小道童眼睛一亮,指着那颗飞星问道:“师父,那是什么星?”
道长季玄微盘腿端坐于高台上,仰头望着夜空,捋了一下胡须,语气中难掩惋惜之意:
“是凤星。”
他面前摆着一副卦盘,见此异象,便随手起卦,三枚铜币散落其上。
小道童不解地问道:“师父,您这是在为谁卜卦?”
季玄微不答,盯着卦象思忖良久,才缓缓起身,将拂尘搭在臂间,对小道童开口道:
“为一位故人。”
他低头看着卦象,长叹一口气:
“用克体,体卦衰,不利于母,则母,难保啊!”
是夜,祈国宫城,东方既明。
一人黑衣劲装,疾驰于宫城外官道上,策马而过时,马蹄飞溅起无数泥点。
道上横七竖八躺着数具兵士尸体,皆是残败不堪,有的箭镞横穿,有的尸首异地。
入目之处,血水横流,将下了一夜雪的宫道染成一片赤红。
宫城门口有两队士兵执红缨枪而立,见有人来,当即将枪口齐齐指向来人。
“何人疾驰,速速下马!违者格杀勿论!”
一名士兵高声喝道。
待看清来人,士兵迅速收起长枪,惊喜道:
“是卓右卫!”
卓杨勒紧缰绳,不等翻身下马,便疾声问道:
“宫里情况如何,殿下呢?”
守门士兵上前一步,揖首道:
“逆贼已尽数伏诛。眼下众臣都在太极殿,殿下——不,是‘陛下’,这时应该已经登基了。”
听罢,卓杨紧绷的面色一松,疾步上前:
“快开城门,我有急事要面奏陛下!”
-
听说,人死前,往事会像走马灯般在脑海里一一浮闪而过。
萧妤感觉生命正在随着不断涌出的鲜血一起飞速流逝。
眼皮越来越重,她实在支撑不住,便缓缓阖上了眼睛。
她好像做了一个梦——
在梦里,她看着自己出生,读书,及笄,然后出嫁。
她的母亲是西州孟氏嫡长女,生她时染了风寒,落下些月子病,便有些伤了身子,因此常年缠绵病榻。
在她年幼时,便撒手人寰。
那时边关不定,父亲萧元康作为武将,常年驻守在军营。
母亲走后,父亲便将两位兄长带进了军营历练。
而萧妤由于年岁太小,便被托付给了外祖孟家,养在外祖母钟老夫人膝下。
孟家是书香世家,萧妤虽为武将之女,却从小受外祖母教导,因此被教养得极好,礼度攸娴,腹有诗书。
一直长到十二岁,才被父亲接回府中。
那时的父亲,已经是卫戍西北、镇抚一方的平西节度使了。
行则建节,府树六纛,生杀予夺,威仪极盛。
萧妤作为节度使唯一的小女儿,自然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被父亲接回府的萧妤,就像一匹脱缰的马儿,一头扎向了大家闺秀之路的另一端。
父亲还亲自当起了她的教习师傅,骑马,射箭,立志将她培养成一代女将军。
是什么时候遇见他的呢?
好像是在一个明媚的春日吧。
彼时的陆廷渊,中宫嫡出,天之骄子。
但因帝后不和多年,因而不受父皇所喜,被发派来边关督战,作为副将,住进了平西节度使的帅府,也就是萧妤的家。
少年意气,策马扬鞭,力挽朱弓,长剑如虹,一往无前,无所畏惧。
两年时光匆匆而逝,少年与少女,也成了很好的玩伴。
后来,北境拓羯部联合高狄部,两大部落集结十五万雄兵越过荒漠,南下掳掠,图谋大祈河山。
萧妤父兄率七万将士拼死以抗,以身殉国。
那一仗,赢得惨痛而悲壮。
将军府失去了将军,往日荣耀不再。
父亲萧元康虽被皇帝追封为平西侯,但朝中无人,萧家到底是没落了。
望着家中寡居的长嫂与襁褓中的侄儿,刚刚及笄的少女擦干眼泪,立志要挑起家业。
昔日的少年皇子也被残酷战场磨去了稚气,冷硬了眉眼。
皇帝怜萧妤孤苦,为抚恤功臣遗孤,封她为县主,并将其许婚给了自己的嫡子——当时已经是宁王的陆廷渊。
三年服丧期满,便迎来了二人的大婚。
婚后,两人过得还算是和美,但陆廷渊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鲜衣怒马的少年,她也不再是那个不知世愁、明媚肆意的少女。
陆廷渊想要当储君,她一直都知道,可如今她家族式微,给不了任何助力,甚至连一个他的孩子,都迟迟没有诞下。
日子就这样过着,陆廷渊韬光养晦,私下获得了不少大臣的支持,她也终于怀孕了。
当她去书房想要告诉他这个好消息时,却听到府里幕僚进言,劝他联姻世家之女,壮大朝中势力。
她有点不敢听他的答案,慌乱转身,匆匆离开。
后来的谈话内容她无从得知,只是再也没在府中见过那名幕僚。
直到梦境最后,她微微回过神来,听见乳母曹姑姑在她耳边小声哭着道:
“娘娘,老奴也是被逼的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这正妃之位终究是害了您啊!您先走,老奴随后就下去给您赔罪……”
而后,她脑中一黑,什么都听不见了。
-
太康十九年冬月癸酉,宸王伏诛,贵妃卫氏自刎于关雎宫,宁王陆廷渊登基称帝。
而他的结发妻子,萧妤,死在了他登基的这一天。
天,明了。
-
《昭宗实录》所载:
太康十九年冬月壬申,太宗崩,储嗣未定。
时帝为嫡长子,诸王侯及文武群臣定议,欲奉帝嗣大位,誓告天地。
宸王持矫诏兴师作乱,举兵京都,欲危社稷。帝领兵平叛,宸王等谋逆未果,咸伏其诛。
翌日,帝即位于太极殿,颁诏覃恩,改年号为乾宁,以明年为乾宁元年。
是日,帝之发妻萧氏薨逝于旧邸,惟遗子一。帝于登基大典之上闻此噩耗,大恸,竟口吐鲜血,疾奔而还。
帝失其妻,悲不能寐,辍朝数日,不与政事。诸大臣闻此,皆跪于殿外,劝帝归政,乃还。
帝谕礼部制诏,追封萧氏为皇后,谥曰昭元,颁诏天下。
诏曰:
朕之发妻萧氏,柔嘉垂范,仪型聿著,承于考命,作配朕躬。结褵以来,克佐精诚,情甚爱重,诞育皇嗣,诚宜正位中宫。方期永绥福履,讵意顿隔音容。倏而薨逝,鉴亡兰殿,朕心伤悼,率土悲哀。深痛仪型之永逝,载考追崇之典。特以册宝,谥曰昭元皇后。炳丹青于百代,垂琬琰于千秋。[注1]
内侍读罢,帝哽涕,群臣含悲莫敢言。
……
乾宁元年冬月,移昭元皇后梓宫葬水龙峪,帝亲送。后即于此起昭陵焉。
二年春正月壬申,有司请立皇后。
帝头疾日盛,怒而斥之曰:“祖宗之天下,朕已有子承之,皇后之有无,无碍乎社稷。尔非超群之才,当外勤政务,内勉己身,朕之后宫事,不相烦也!”群臣惶惶,无一人复言。
翌日,帝谕礼部制诏,立皇子辞为皇太子,付其以承祧之重,励其以主鬯之勤。[注2]上继宗祧,下安群望,嗣守皇业。
是年,皇子辞年仅一岁余。立储诏书一出,朝堂惊诧,天下哗然。
帝以荣国公姜绍为太师,翰林院大学士方弘文为太傅,安阳侯许汾为太保。
三公既定,遂安群臣之心。
自此,后位久悬——
(https://www.yourenxs.net/chapter/4803119/1111112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net